中國史上有在宮苑和庭院種萱草的習俗,“萱草欄桿,榴花庭院”。庭院中,多種在后院,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后院多稱北堂,是母親居住的地方,故人們也常以北堂、萱堂代指母親。還有一種說法,古代游子遠行前,要在北堂種植萱草,讓它陪伴母親,以解思兒之苦。“詩人美萱草,蓋謂憂可忘。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彼?,不管洋節(jié)洋禮多么盛行,都不能替代,萱草才是地道的中國母親花。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慈母依門情,游子行路苦”,“游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驗樯嫞驗榍俺?,或為擔當,或為希望……母子相聚總是短暫,母子離別總是常態(tài)。所以,“本是忘憂物,今夕重生憂”。情到痛處,竟使人牽恨于萱草:“北堂回首傷心處,卻復令人恨此花”。 人間情感,除了親情還有友情;人間憂愁,除了鄉(xiāng)愁,還有各種愁。人們把萱草解憂的功能推而廣之,也稱它為忘憂草。甚至認為,若論解愁、忘憂,萱草花竟能和杜康酒齊名:“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當然,也有人覺得,以萱草解憂不過是自我安慰,是精神轉(zhuǎn)移法,“不盡人間萬古愁,卻評萱草解忘憂。開花若總關(guān)憔悴,誰信浮生更白頭”。還有詩人坦言,既然萱桂都留不住友人,解不了相思,那就坦然面對,邀明月一道送行吧:“桂有留人名,萱無忘憂用。不如江畔月,步步來相送”。 憂煩與生俱來,又隨生命消逝而飄散,這道理說簡單也簡單,說深奧也深奧。只是事到臨頭很難自拔,時過境遷又腦后一拋。萱草只管年復一年,來忘憂田報到。 萱草的花季只有一日,但因一枝上會發(fā)好多朵,花期還是會延遲較長時間。這些年,眼見著園林花卉品種越來越豐富,內(nèi)心有個小小愿望:希望專家們培育出花期長的萱草、鮮切花萱草品種,讓中華兒女能用本土的母親花獻給自己的母親。 文章作者:晨鐘樂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