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吳雄志:傷寒論之平脈法總論 | 山海精舍

 ss 2021-03-28

圖片

圖片

圖片
《傷寒論》原序講:“勤求古訓,博釆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可見張仲景的主要診病方法是平脈辨證
 
又講:“觀今之醫(yī)……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脈陽,三部不參;動數(shù)發(fā)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span>
 
這段講的是當時大夫診脈的一些陋習?!鞍创绮患俺摺保瑳]有去比較寸與尺,這是陰陽脈法的問題;“握手不及足”,我們不只是要握手,還要摸足,來判斷疾病是不是在少陰、厥陰,這一點我們在講三陰直取少陰的時候已經(jīng)講過;
 
“人迎趺陽,三部不叁”,這是遍診法;“動數(shù)發(fā)息,不滿五十”,為什么要滿五十呢因為有的脈要候,比如腫瘤的脈,要等它來。
 
我們先講《傷寒論·平脈法》總論。第一“脈有部,陰陽相乘,榮衛(wèi)血氣,在人體躬”,說的是陰陽脈法。陰陽脈法有兩種方法來定陰陽,一種是脈位,另一種是脈性。
 
“呼吸出人,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呼吸出人”指的是出入脈法,如“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這就是講出人脈法。
 
“上下于中”指的是陰陽脈法,就是寸脈與尺脈的比較,如《傷寒論·平脈法》說“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這屬于陰陽脈法的范疇。“隨時動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這是四時脈。
 
后面還有五臟脈,“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jīng)常,不失銖分”,合起來就是四時五臟脈,是常象。“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jīng)常。
 
尺寸參差,或短或長”,“尺寸參差,或短或長”指的是氣運脈法,把寸脈和尺脈的長短來進行比較。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這也是氣運脈法,講脈的升降出入?!白兓喑耍庩栂喔伞?,“變化相乘”指五行的生克乘侮,這是講五行脈法;“陰陽相干”是陰陽脈法?!疤^可怪,不及亦然”,這是平脈的總綱,辨脈的太過與不及。
 
“審察表里,三焦別焉”,表里是出人,三焦是升降,表里三五章平焦就是氣運脈法講的升降出入脈知其所含,消息診看,料度腑臟,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賢人”。
 
我們說陰陽化生五行,五行運化六氣,而平脈總論包含了我們脈法里的陰陽脈法、五行脈法和氣運脈法,下面我們一一詳述。

1

遍診法

《傷寒論》中記載了很多遍診法的原理。原序講:“人迎趺陽,三部不參?!?/span>人迎是位于喉結(jié)旁的頸總動脈,寸口位于橈動脈,趺陽是足背的脛前動脈。
 
圖片

張景岳對此是怎樣認識的呢?“取三部九候以診通身之脈”。怎么診通身之脈?一取太陰陽明以診陰陽之本,一取左右氣口以診臟腑之氣。《四圣心源》的解釋是“太陰行氣于三陰,故寸口可候五臟,陽明行氣于三陽,故人迎可候六腑”。
 
人迎脈
 
《靈樞經(jīng)》上講:“寸口主中,人迎主外”,這是因為寸口脈候的是三陰,人迎脈候的是三陽。這里要注意一點《脈經(jīng)》里說:“左為人迎,右為寸口”,很多醫(yī)家都批駁《脈經(jīng)》的說法。張介賓《類經(jīng)·三卷·藏象類·十一氣口獨為五藏主》有說:“而王叔和未詳經(jīng)旨,突謂'左為人迎,右為寸口;左手寸口人迎以前,右手寸口氣口以前’等說,自晉及今,以訛傳訛,莫可解救。
 
人迎氣口之脈,本皆經(jīng)訓,但人迎為足陽明之脈,不可以言于手,氣口總手太陰而言,不可以與分左右,如《動輸》《經(jīng)脈》等篇,明指人迎為結(jié)喉旁胃經(jīng)動脈……蓋上古診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診通身之脈,一取大陰陽明以診陰陽之本,一取左右氣口以診藏府之氣。
 
然則人迎自有其位,《脈經(jīng)》則扯人迎于左手,而分氣口于右手,不知何據(jù)何見而云然愚初惑之,未敢遽辨,及見《綱目》之釋人迎氣口者,亦云人迎在結(jié)喉兩旁,足陽明之脈也。又見龐安常論脈曰:何謂人迎?喉旁取之。”
 
《四圣心源》亦云:“氣口者,手太陰經(jīng)之動脈,在魚際之下。人迎者,足陽明經(jīng)之動脈,在結(jié)喉之旁。太陰行氣于三陰,故寸口可以候五藏;陽明行氣于三陽,故人迎可以候六府。以太陰為五藏之首,陽明為六府之長也。”
 
那么人迎脈怎么去和寸口脈比較,來斷三陰三陽呢?
 
因為“寸口主中,人迎主外”,所以人迎主三陽,寸口主三陰。《靈樞經(jīng)·禁服》曰:“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兩倍在太陽,三倍在陽明。如果大于四倍,叫溢陽,陽氣外格,死不治,就是陰陽即將離絕。
 
同理,寸口大于人迎,一倍在厥陰,兩倍在少陰,三倍在太陰。如果四倍是溢陰,也叫內(nèi)關,也是陰陽離決,是因寒極而陰陽離絕??梢?,我們可以通過比較橈動脈和頸總動脈,來判斷三陰和三陽。
 
趺陽脈
 
趺陽脈在足陽明經(jīng)。《傷寒論》原序有講:“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握足,實際上趺陽脈、少陰脈和太沖脈都在足。陽明經(jīng)的趺陽脈可以候胃氣。

《傷寒論·平脈法》講趺陽脈的異常,都與脾胃有關
 
3 少陰脈
 
少陰脈在太溪穴,候的是足少陰腎經(jīng)。《素問·三部九候》講:“下部地,足少陰也”,講的就是少陰脈。
 
第一,少陰脈細,“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jīng)水不通”。
 
第二,少陰脈澀,“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這與寸口脈講的“少陰之為病,脈微細”是一個道第五章平脈法理。
 
第三,少陰脈沉緊,“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

第四,少陰脈滑數(shù),“少陰脈滑而數(shù)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就是摸到足少陰脈滑數(shù)者,陰中生瘡。
 
實際上診寸口脈也能知道,后面我們會講怎樣通過診寸口脈來確定陰中生瘡。由此可見,足少陰的脈與寸口脈的尺脈是同理的,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研究。至于手少陰的神門穴是候心的,這里不再贅述。
 
4 太沖脈
 
我們講六經(jīng)化生時已經(jīng)講過太沖脈。太沖脈在哪里?
 
太沖脈在足的第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處,那里有條動脈,就是太沖脈。

《素間·上古天真論》有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所以說太沖脈是候厥陰經(jīng)的。
 
生生之氣,少陰為本,厥陰為用”,這也是我們的口訣,因此,如果你想要了解生殖系統(tǒng),可以診太沖脈來判斷有無異常。
 
遍診法還有其他的脈法,將來再給大家介紹幾種,因《傷寒論》《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已經(jīng)講了一些,所以我不再詳細講,也不講得太復雜了。

圖片

2

陰陽脈法



接下來我們講《傷寒論》的陰陽脈法、五行脈法和氣運脈法。
 
《傷寒論,平脈法》中講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陰陽是怎么定的在《傷寒論論》里第一用脈位來定,寸是陽脈,尺是陰脈。
 
第二用脈性來定,《傷寒論·辨脈法》里講:“凡脈大、浮、數(shù)、動、滑,此名寒病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
 
凡陰病見陽脈者論研生,陽病見陰脈者死傷寒論·平脈法》有言:“何以知究乘腑?何以知乘臟?師曰:諸陽浮數(shù)為乘腑,諸陰遲澀為乘臟也。”
 
這是在用脈性來定陰陽,主要有三種狀況:第一是陰陽虛,第二是陰陽結(jié),第三是陰陽搏。
 
1 陰陽虛
 
1.1 以脈位定陰陽虛
 
先看怎樣用脈位去定陰陽虛。寸為陽脈,尺為陰脈。
 
《傷寒論·辨脈法》中講:“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焙沃^陽不足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即寸脈微,陽氣不足。
 
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陽不足,陰氣從尺脈上人陽,發(fā)生惡寒。何謂陰不足?“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這是講陰不足。“陽氣下陷人陰中”,陰不足就發(fā)熱。
 
陽不足是陽虛,陰不足是陰虛,陽虛則惡寒,陰虛則內(nèi)熱。這就是聚類法辨病發(fā)于陰、病發(fā)于陽的脈理。
 
《傷寒論·平脈法》中講:“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就是說如果只能摸到寸脈、關脈,關脈以下摸不著了,或者只能摸到尺脈、關脈以上摸不著了。前者是陽絕,后者是陰絕,都死不治。
 
圖片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在寸為格,吐逆,不能進食;尺脈浮大為關,小便不利。
 
例如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來治脫發(fā)、失眠,如平脈尺脈浮大,就可知不只是脫發(fā)、失眠,患者更需要治療的是小便不利。
 
這種患者初為早泄,久為陽痿,且導致輸精管道炎癥,也可能不育。目前男性衛(wèi)生做得較好,大部分泌尿系統(tǒng)感染都是性病。
 
很多人來找我看病,說有失眠、脫發(fā)、疲乏等,實際上他是下身潮濕,陰囊汗出如油,臭氣難聞,早泄,性功能異常,這種人以前有過泌尿系統(tǒng)感染。
 
《金匱要略·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第一》中講:“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浮者在前就是寸脈浮的在表,尺脈浮的在里。尺脈浮的怎么樣?
 
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穴位定在哪里腰痛的穴位是腰陽關穴。
 
《傷寒論·平脈法》中講:“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師曰:沉為純陰,翕為正陽”,翕就是我們講的浮。忽然之間浮,忽然之間沉,名為滑。
 
沉是陰脈,浮是陽脈,陰陽和合,故令脈滑。浮和沉攪在一起,就像一個球在轉(zhuǎn)動。
 
“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此為陰實,其人必股內(nèi)汗出,陰下濕也”,即陰囊潮濕,汗出臭垢。
 
《傷寒論·平脈法》說:“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因尺脈是陰脈,而寸脈是陽脈,寸脈微故虛損多汗。
 
1.2 以脈性定陰陽虛
 
我們再講怎樣以脈性定陰陽。《傷寒論·辨脈法》上說:
 
問曰:脈有陰陽者,何謂也?答曰:凡脈大、浮、數(shù)、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鼻罢咴谌?,后者在三陰。弦指弦而無力的脈,病在厥陰經(jīng)。
 
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睘槭裁茨?/span>?
 
陽病見陰脈的人,就是正虛。如果在三陽經(jīng)見到細脈,都是正虛,不見得是死脈。比如說太陽病,脈當浮,如果脈沉,叫脈反沉,麻黃附子甘草湯主之,此即太少兩感證吳《傷寒論·辨脈法》也講了陽氣微與陰氣微的特點。
 
述傷“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就是摸著像肥肉一樣無寒力,書中認為這是陽虛?!懊}縈縈如蜘蛛絲者”,這是細病脈,書中認為這是陰氣衰。
 
所以“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雜論欲寐也”,微是陽微,“脈瞥瞥如羹上肥者”;細是陰細研究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陰氣衰也。
 
2 陰陽結(jié)
 
《傷寒論·辨脈法》上說:“脈有陽結(jié)陰結(jié)者,何以別之答曰:其脈浮而數(shù),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jié)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jié)也。期十四日當劇?!?/span>

陽結(jié)是陽明陽結(jié),大承氣湯主之陰結(jié)是少陰陰結(jié),大黃附子湯主之。所以大承氣湯證脈浮大數(shù),能食,不大便。而少陰陰結(jié),脈沉遲,不能食,大便反硬。
 
《傷寒論·辨脈法》中講:“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jié)也。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jié)也。”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陰陽結(jié)脈象的區(qū)別:陽結(jié)的脈是大脈,“脈藹藹如車蓋”,“傷寒三日,陽眀脈大”;
 
陰結(jié)的脈是細脈,“脈累累如循長竿”,即“少陰之為病,脈微細”,是沉細脈。如果伴有疼痛,就可以出現(xiàn)弦脈或緊脈,這就是大黃附子湯有細辛的原因。
 
最后簡單談一下促脈和結(jié)脈?!懊}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jié)。脈來數(shù),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脈陽盛則促,陰盛則結(jié),此皆病脈?!?/span>
 
3 陰陽搏
 
《傷寒論·辨脈法》中講:“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fā)熱,形冷惡寒者,此三焦傷也。若數(shù)脈見于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span>

關脈在指下晃來晃去,如一個豆子,或者說像有頭一樣,這就是動脈,叫陰陽搏,實際上這是腫瘤的獨特脈象。
 
綜上所述,陰陽脈主要是辨陰陽虛、陰陽結(jié)、陰陽搏。
 
第一是陰陽虛,陽微陰細,寸微尺弱。在脈位上是寸微尺弱,寸是陽脈,尺是陰脈。
 
在脈性上陽微陰細,微是陽虛,細是陰虛。“少陰之為病,脈微細”,微是陽微,細是陰細,陽微陰細,寸微尺弱。但是細脈有時也主陽虛,寒性收引,如當歸四逆湯證的脈細欲絕。欲絕之脈在厥陰經(jīng),除此之外就是陽微陰細。
 
第二是陰陽結(jié),浮大數(shù)脈,是大承氣湯證的脈;沉細弦脈,是大黃附子湯證的脈。最后一個是陰陽搏—動脈,形冷惡寒,“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fā)熱”,這是腫瘤的獨特脈象。

3

五行脈法

陰陽化生五行,五行運化六氣。右手的寸、關、尺,指肺、脾、腎,五行是土生金,金生水。左手寸、關、尺,指心、肝、腎,五行是水生木,木生火,代表沖脈。

火有三,君火是左寸脈,相火是左關脈,命火是左尺脈。把五行定在左右手上,右手、左手的寸、關、尺,分別是肺、脾、命門心、肝、腎。

右手主氣、主水,土生金,金生水,“氣升水布”;左手主火、主血,水生木,木生火,、“火降血下”。

氣、血、水、火,實際上就是陰陽。

《傷寒論·平脈法》中講:“問曰: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師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這是什么意思?這是講脈的相克關系??v,指驕縱,乘其所勝;橫,指橫逆,反乘其所不勝;逆,子乘母。順,母乘子。

脈的生克乘侮包含了以下幾點:

圖片

第一,四時乘侮。四時脈為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夏天應見洪脈,脈反沉,是水來克火。因洪脈是心脈、火脈,沉脈是腎脈、水脈,所以夏天脈反沉,就是水來克火,叫作“縱”。

第二,臟腑乘侮。比如右手關脈候脾胃,如見弦脈,就是木來克土。

第三,脈證乘屬侮。如咳嗽因肺病,見脈弦,就是木火刑金。五行脈的生克乘侮,可見于四時乘侮,可見于五臟乘侮,也可見于脈證乘侮。

四時五臟脈法見于《傷寒論·平脈法》《素間·藏氣法時論》。其中,“春弦秋浮,冬沉夏洪”,是四時脈法;“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是五臟脈法。

《傷寒論·平脈法》中講:“東方肝脈,其形何似師曰:肝者木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也”,由此可知,弦而無力是肝脈。

如果是“純弦脈”,弦如刀刃“此是肝臟傷,故知死也”,這是真臟脈。其他臟器的脈法,可以類推。

《素問·藏氣法時論》上講:“夫邪氣之客于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這段是在強調(diào)五行脈生克乘侮的重要性。

4

氣運脈法

第三個脈法是氣運脈法。氣運脈法主要講脈的升降出入和升降浮沉。升降出入,是《傷寒論·平脈法》中講的“出入升降,漏刻周旋”;

升降浮沉,是《傷寒論·平脈法》里講的審察表里,三焦別焉”。表里是浮沉的問題,三焦是升降的問題。用脈的浮沉、長短、來去,定升降出入。

第一是出入法,用脈的來去定出入。

《傷寒論·平脈法》上講:“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nèi)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nèi)實外虛也?!泵}時,脈搏沖擊手,如果來得很快,去得緩,這就叫“出疾入遲”。

圖片

來是出、去是入,“名曰內(nèi)虛外實也”?!皝磉t去疾,此出遲入急”,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就是說脈搏跳動沖擊手的時候,如果緩緩地跳上來,很快又掉下去了,這叫“出遲入疾,名曰內(nèi)實外虛”。

簡言之,出人法是根據(jù)脈搏沖擊手的來與去,判斷表里的虛實問題。這種脈法可反映人體氣機的出入,脈搏來沖擊手代表氣機的出,與表證有關系;脈搏掉下去代表氣機的入,與里證有關系。

“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比绻}搏沖擊手,來的時候力氣不夠,去的時候很大,就是里證。以脈搏來去的速度與力量辨別表里,這是出人法。表里是一個什么問題?表里就是出人。

第二是脈位法,用脈位辨浮沉。

《傷寒論·平脈法》上講:

“問曰:經(jīng)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陛木褪嵌?,一個豆就是一個菽。“師曰:脈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span>

這是根據(jù)脈力的浮、中、沉三部,把脈分了十二菽,可以辨別心、肺、脾、肝腎。心肺,輕輕地按,其中最輕的是肺,重一點是心;脾脈在中間,再重是肝,最后重到骨頭是腎。由脈位的浮沉來辨我們的五臟,這是脈位法。

第三是脈形法,用脈形辨長短。

右手的寸、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腎。氣升則水布,肺為水之上源,脾主治水,腎為水之根。氣機上升,肺則宣發(fā)全身之水,所以氣升則水布。

左手的寸是火、關是木、尺是水,水生木,木生火,分述別代表心、肝、腎。

人身的火,君火是心、相火是肝、命火是傷腎。心主血脈,肝藏血,腎精血互化,所以火降則血下。舉個寒雜例子,女性排除少陰證的心煩失眠,如果舌尖紅,那她就要來病。月經(jīng)。如果舌尖紅而月經(jīng)不下的,是任脈不通,用牛膝一味論研60g,服藥后月經(jīng)就能下。月經(jīng)一下,舌尖的紅色就褪去了。

這就是所謂的火降血下怎么來判斷升降呢?寸脈過寸,氣機上升;尺脈過尺,氣機下陷。所以用脈的長短來定升降。

用脈位來定浮沉,就是以按脈的力量來定病性的浮和沉。

用脈的長短來定升和降,就是比較寸脈和尺脈的長短,來定氣機的升降。氣機是該往上升,還是該往下降該用升麻、黃芪,還是該用牛膝、黃桕、澤瀉?可用脈的長短來定升降。

圖片

用脈的來去定出入,脈的來去是脈沖擊手指的力量和速度,定出入就是定表里,出入就是表里的問題。人體氣血的升降浮沉升降出人,根據(jù)脈位、脈形和脈的來去,都可以判斷出來。

寸關尺的脈象,可對應人迎脈、寸口脈、少陰脈和浮中、沉。其中,寸脈與人迎脈和浮取脈的關系最密切,反應的病機相似;關脈與寸口脈和中取脈的病機相似;尺脈與少陰脈和沉取脈反應的病機相似。

5

十二脈法

十二脈訣

浮沉定表里脈位,大細定虛實脈形;

長短定升降脈體,弦軟定陰陽脈力;

滑澀定氣血脈流,遲數(shù)定寒熱脈率

十二脈法講十二個重要的脈。《傷寒論》中有殘賊脈,賊就是邪氣的意思。《傷寒論·平脈法》中講:“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脈,能為諸脈作病也?!?strong>《傷寒論·辨脈法》上講:
 
脈法“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shù)為在腑,遲為在臟”,這里講了一些最基本的脈,由此來判斷疾病的性質(zhì)。
 
第一,脈位。浮沉定表里。
 
第二,脈形。大細定虛實。
 
第三,脈體。長短定升降,比較寸脈和尺脈長短,定氣機升降。
 
第四,脈管。弦軟定陰陽,脈弦在少陽,脈軟在厥陰。
 
第五,脈流。滑澀定氣血。脈流指脈管里的血液的流動是滑還是澀,是瘀血還是痰濕。
 
第六,脈率。遲數(shù)定寒熱。所謂十二脈,分別反映了脈位、脈形、脈體、脈管、脈流和脈率,就是脈的位置、形狀、脈體長短、脈管張力、血流情況和跳動速率。

6

伏氣脈法

《傷寒論·平脈法》中講:“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nèi),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痹也。病人云:實咽中痛。雖爾,今欲復下利?!边@里說脈微,是在少陰,“少陰之為病,脈微細”,處方是麻黃細辛附子湯。但是經(jīng)過少陽就會化熱,所以我們講“冬傷于寒,春必病溫”。
 
為什么春天病溫因為邪氣伏于少陽以后,欲下利。《傷寒論·辨脈法》上說:“今復欲下利”,欲下利還沒有下利,如果邪氣發(fā)出來了,就下利。
 
下利脈促,那是葛根芩連湯證,用于治療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或者病毒性心肌炎。這就是我們講的伏氣溫病。

7

血證脈訣

平脈辨證,以訣生死

吐血之脈,數(shù)大陽亢

弦數(shù)肝旺,細數(shù)陰傷

芤為失血,澀多血瘀,微細氣虛

左脈弦數(shù),肝膽火實

右脈洪數(shù),陽明火熾

平緩為應,浮大堪憂

上實下虛,出血不止

左寸脈盛,吐血頻仍

吐血之脈,上循魚際

左關脈弦緊,吐血頻不止

沉小緩為應,浮洪數(shù)堪憂

弦細數(shù)防其失音,沉細弱防其泄瀉

脈弦苔凈,風動人眩。

“平緩為應,浮大堪憂”:吐血見浮大脈,是陽不戀陰,易轉(zhuǎn)厥陰,甚者陰陽離決者死。

“上實下虛,出血不止”:何謂上實下虛就是寸脈大于尺脈,患者出血是不止的,這時要用平?jīng)_的藥。

“左寸脈盛,吐血頻仍”:左寸脈盛,吐血不止,一定要把寸脈降下來。
 
圖片

“吐血之脈,上循魚際”:沖脈是水、木、火的關系,瀉火必先清肝,故瀉心湯用黃芩、黃連,黃土湯用黃芩、生地。

“左關脈弦緊,吐血頻不止”:如果左關脈是弦緊脈,會繼續(xù)出血,因為肝藏血。
 
“沉小緩為應”:脈沉小緩,出血易停。

“浮洪數(shù)堪憂”:脈浮洪數(shù),要么繼續(xù)出血,要么陽不戀陰。

“脈弦苔凈,風動入眩”:脈弦,舌上無苔,易動厥陰肝風,比如肝昏迷。

8

腫瘤脈法

陰陽化生五行,五行化生不全的人,面部有特殊表現(xiàn)。
 
這種人攜帶腫瘤易感基因,不一定此刻已經(jīng)得癌癥,但通過脈診可摸出有沒有得癌癥,或者腫瘤是否復發(fā)。西醫(yī)說,由腫瘤細胞的形成到影像發(fā)現(xiàn)腫瘤病灶,平均需要兩年。
 
中醫(yī)的脈診有一個優(yōu)勢,往往可在腫瘤發(fā)現(xiàn)前兩三年,就能摸出脈的改變。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患者乳腺癌根治術后,讓我平脈,我說可能還有胂瘤,她很不高興,因為剛做了CT沒有發(fā)現(xiàn)。大概兩三年之后發(fā)現(xiàn)膽管上皮癌。
 
腫瘤的脈法,第一個是陰陽相搏名曰動,這是腫瘤的脈。還有諸積大法,《金匱要略》上講:“諸積大法,脈來細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脈出左積在左,脈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
 
將來在腫瘤六經(jīng)辨證法里,我們會詳細講腫瘤的面診、脈診和舌診。所以,這里不細講腫瘤脈法。

9

真臟脈訣

肝絕之脈,如循刀刃,多動風動血。動風,多見于肝昏迷;動血,多上消化道大出血。特點是“脈軟者生,脈刃者死”。

心絕之脈,其脈躁疾而豆。心衰與休克早期,心率都是增快的,如果不能糾正就進入休克晚期。特點是“脈緩者生,脈躁者死”。

脾絕之脈,軟弱無神,胃氣已敗,不能受藥。多見于吳述傷寒雜病論研胃腸功能衰竭,腫瘤惡病質(zhì)。特點是“受藥者生,拒藥者死”。還有一種情況是“除中”。也是死證。后面在三陰死證章節(jié)中我們再講怎樣辨別“除中”。

肺絕之脈,浮散無根,多見于呼吸衰竭。心衰的早期,究其脈躁疾而豆,到了晚期,浮散無根。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常伴心衰,心肺衰竭。早期躁疾而豆,晚期浮散無根,這個時候心臟要停跳了,它的特點是“力回者生,力散者死”。如果脈力能夠回來,就有生機;脈力不回來,就死亡。
 
腎絕之脈,從尺脈斷,不沉反浮,浮不一定絕,浮而勁是絕脈。它的特點是“尿出者生,無尿者死”。治療包括中西醫(yī)的治療,無尿者死。
 
還有命脈將絕,瞳孔漸大。這就是我們講的形神分離。
 
記住真臟脈的特點:肝刃如循刀刃),心躁轉(zhuǎn)豆躁疾肺散浮散無根,脾漏 (軟弱無力,腎彈 (譬如彈指,都是敗象。

圖片

【聲明】本文節(jié)選自《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吳雄志著

Shnnkai Vihara | 往 | 期 | 回 | 顧 |


圖片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