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拳之法,以眼為綱。不但是太極拳,也可說古今中外所有的拳術的攻防之法,都以眼的煉用為尊。 拳諺有“眼無神,拳無魂”,是說在打拳時,動作的要領和攻防意識等拳技的內(nèi)涵,恰如其分地從眼神中表達出來,猶如人的靈魂。否則便是無神無魂的空拳。又有“眼為心之苗”,說明了眼與心的關系。神聚于眼,而眼又是心之苗,心從意中生,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便直向何處,身也隨之。 打拳時要做到“手眼相隨,手到眼到”。具體是說在打拳時眼神一般以平視為主,目光盯著指尖和拳根,隨著拳勢的變化而顧盼瞻眇,但余光仍要照著遠方。例如:在做“單鞭”時,眼神即需隨視左掌的出擊,此就是“手眼相隨”,當動作達到預定位置時眼光亦同時到達。如“單鞭”左掌擊中目標時,眼亦正好“注視”目標,也就是“手到眼到”。不過需要留意的是,有時是眼領手,有時是眼追手,但總須眼手一致為準,并注意“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的要領。也可以借助一下“射擊”來理解,常以“射擊”中對眼神要求來比喻打拳,眼神須集中盯住準星,在拳中把準星喻為指尖,活動靶子喻為敵人,還有可以從我們兒時玩“彈弓”的經(jīng)歷中,去體會拳中眼神的要求。 在生活中觀察一個人的善惡賢與不肖,可以從他的眼神中看得清楚明白,知其心術正與不正。一般心善良之人,眼神多慈祥柔和;心緒邪惡之人,眼神多斜睨。才有先賢的'心中正,則眸子了然;心中不正,則眸子眊然“之說。 神如捕鼠之貓。須兼顧周身上下,目光專注而靈動,意之所至,眼神灌之,不然,發(fā)勁時意東視西,全無效用,更不能領會“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的精義。 眼為先鋒。敵我雙方較技,觀敵態(tài)勢,審查其短長,窺探對手的進退之路線,活動的方位和出手的角度,全依賴于眼神。觀察透對手的來、去、斜、正、隱、現(xiàn),后再決定自己的開、合、閃、戰(zhàn)、騰、挪、虛、實,即趨身破敵,無所不合。也就是老前輩說的“眼里有東西,一眼看透,一眼觀定”。 先生當年常講“眼里要有東西”。我們練拳時求先生指正,先生“法眼”犀利,怎么都瞞不過他老人家。有一次我便惡作劇,行拳到“摟膝拗步”一勢,便把眼睛瞪得很大,裝得兇巴巴的樣子。其實心里什么也沒想,沒有一點兒攻防意識,看看能不能瞞過先生的“法眼”,結(jié)果得到了一頓呵斥的“賞賜”:“一看你小子就知道眼里沒煉出東西,看你以后還敢給我裝”。想笑出來又不敢,只有收起“考驗”先生的心,腳踏實地的練拳了。老輩人的“法眼”著實厲害。 “顧三前盼七星”的眼功,也是“一眼觀定”的功夫,也有說“罩眼之功”即“一眼便可將對方罩住”之眼功,是敵我較技中能不能穩(wěn)操勝券的關鍵,也是以眼為綱的精義。老輩人講,在此基礎上,還須有洞察敵人的“法眼”,即在較技中辨其虛實、長短、漸達毫發(fā)無差、前進后退,處處恰合。甚而在其未動之先,便知其出拳出腳陰陽虛實,伏而擊之。這是自身純熟的真正功夫所決定的,更是以眼為綱深層次的拳術精義。眼里有東西,則出手疾如閃電。 先輩的經(jīng)驗是,與人較,先觀其神氣薄厚,若是自己被對方神氣罩住欺住,心里一驚、先懼一頭,就不可與之較量;若是自己不被對方神氣所欺住,便可與之相較。也就是先生所說“與人較,一個眼神便知能不能贏”。可見傳統(tǒng)武術真的是一門文化。稱之為拳道,是有他的內(nèi)涵的,并非無知之輩的非議,但老祖宗的東西再好,我輩能發(fā)揚才是著實處努力處。 眼的功能,是“見”是“辨”,但須練就得“法眼”才知“見”知“辨”,才能識辨對手的心機、形態(tài)。漸達見形知機勢、見拳知真假、見態(tài)知陣、見人知善惡,眼觀六路,料敵如神。 為讀者受益,現(xiàn)將本門傳授的眼功之法略述一二,望有所得。內(nèi)功“法眼環(huán)視法”:第一步:從拳中任選一個招式站定,選擇正前方不遠處一樹木做為觀察物或假想敵,練習時深呼吸三次,使身心放松,暝目入靜,先眼球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交替旋轉(zhuǎn)各二十六次,再睜開眼重復以上內(nèi)容。第二步:定神凝視樹木或假想敵片刻,把其物的上下左右前后納入眼中,此時再觀想用掌或拳腳打出去,樹木的背面被自己的掌力所摧毀,次數(shù)不限,此為訓練“神氣穿透法”。最后一步:可觀此物或假想敵,變?yōu)閯討B(tài),騰挪閃戰(zhàn)如和真人對敵一般。我便觀其距離、位置,與之拆手變招,觀其所用技法,去體會得機得勢,乘隙入招的能力,此功法畢。 “國術輝煌誰人知?前赴后繼英雄輩。今遇閑言聽碎語,我輩豈當袖手人”。為傳統(tǒng)國術,不絕于世,添磚加瓦,是為記。 昊博語錄:觀其神氣,便知功夫深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