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言 著名的近代歷史學(xué)家呂思勉先生曾經(jīng)表達(dá)過這樣一個觀點:了解歷史,并不是為了以史為鑒,因為時代在發(fā)展,過去的經(jīng)驗不一定能解決當(dāng)下的問題;了解歷史,也不是為了知“歆懼”,因為歷史不可能完全是客觀事實,多有推測臆斷;如此這般,為何要了解歷史,因為唯有通過歷史,才能知曉我們?yōu)楹?、如何是今日的我們,國家為何、如何是今日的國家?/span> 知曉這些重要嗎? 如果你這么問,我的看法是:不重要。 因為除了那些研究歷史的學(xué)者和對歷史感興趣的人,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包括我,對歷史也只有皮毛的了解,然而這并不影響我們熱愛生活,積極進(jìn)取,追求幸福。 知曉這些不重要嗎? 如果你這么問,我的看法是:重要。 因為不管你承認(rèn)不承認(rèn)、自知不自知,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思維模式和文化習(xí)慣,已經(jīng)深深地打上了中國烙印(我指的當(dāng)然是在中國出土生土長的人,不包括從小生活在西方的人,諸如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或者“香蕉人”)。這一點,年少時鮮有體會,但隨著年歲漸長,見聞越多,就能越來越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在電視上經(jīng)??吹侥戏降睦先A僑晚年常常盼著歸國,非常重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定要在重要節(jié)日有儀式:祭祖、團(tuán)圓等等。在異國他鄉(xiāng)漂泊久了,人們對歸屬感和認(rèn)同感的需求會非常強烈,這種歸屬和認(rèn)同就源自于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我們的根。 世界上偉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根:猶太人經(jīng)歷上千年的漂泊離散,始終沒有被他族同化而消失,并在二戰(zhàn)后于以色列重新建國,因為他們堅定的信仰——猶太教;歐洲(包括后來的美國)能在近代執(zhí)世界之牛耳,與其悠久的希臘—基督文化浸潤不無關(guān)系。 而中華民族,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文化斷流的民族,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歲月震蕩,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深刻地影響著周圍的國家,因為兩千多年前誕生了一位“天縱之圣”——孔子,發(fā)源于他的儒家思想型塑了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中國枝繁葉茂的優(yōu)秀文化,大都源自這深厚寬廣的儒根。 孔子和儒家學(xué)說對中國和世界有著廣泛影響,無怪乎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被人們譽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其他兩大是耶路撒冷和麥加,都是宗教圣地)。曲阜的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也成了各國游客(除了東亞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韓以外,西方游客也絡(luò)繹不絕)心向往之的圣地。 下面請跟我一起看看三孔,感受一下儒家教化。 孔廟 孔廟始建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筑群。 曲阜每天早晨都有一個開城儀式,就在孔廟的南門舉行。儀式上,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表演,有“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的熱情歡迎,我把整個過程錄了下來, 貼在下面:
開城儀式早上8點舉行,而7點左右,門外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游客,為了不讓游客干等著,會有說書人打著快板給大家說一段: 開城儀式上載歌載舞: 剛進(jìn)南門,就看到了這座金聲玉振坊: 孟子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敖鹇暋?、“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磬(玉振)告終。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贊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xiàn)。因此,后人把孔廟門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為“金聲玉振”。 再往前,看到了欞星門: 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認(rèn)為它“主得士之慶”。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讖R設(shè)門名靈星,是說尊孔如同尊天。 欞星門內(nèi)有二坊,南為太和元氣坊,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樣。北為至圣廟坊。 后人贊頌孔子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8個字,因此這里有兩座對稱的木質(zhì)牌坊,東題“德侔天地”,西題“道冠古今”: 接下去,來到了圣時門: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 過圣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綠蔭匝地,芳草如茵。院中的古樹是側(cè)柏或者圓柏,大都是受保護(hù)的古樹名木。 再往北走,就來到了弘道門: 弘道門,是為了贊頌孔子闡發(fā)了堯舜禹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門下有元碑兩塊,東碑記載了曲阜的變遷沿革,西碑為“處士王處先生墓表”,頗有書法價值。 過了弘道門,是大中門: 進(jìn)入大中門后,又是一個院落,里面有寫著儒家語錄的牌子: 院中還有許多石碑,都是很有歷史價值的: 明成化四年的成化碑,有永樂碑等等 和大中門緊挨著的同文門: 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頂檐下群龍護(hù)繞的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筑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 “奎”是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jīng)》稱“奎主文章”,后人進(jìn)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首。后代封建帝王為贊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現(xiàn)在奎文閣已經(jīng)用來售賣與孔子有關(guān)的書籍,展示孔子的生平的圖畫: 過奎文閣又進(jìn)入一座庭院,這里有十三碑亭,南8北5,兩行排列。十三碑亭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習(xí)稱“御碑亭”。 碰到一群日本游客,導(dǎo)游用日語做講解,他們聽得很認(rèn)真。同樣受儒家文化影響,來三孔的日本游客非常多。然而距曲阜不到100公里的臺兒莊,日本人是絕對不敢去的??鬃咏虒?dǎo)我們“仁義禮智信”,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已是不仁不義,而部分日本人現(xiàn)在不能正視歷史,還做不到“信”,這不是有悖于先圣的教導(dǎo)嗎? 十三碑亭北,是大成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贊頌孔子達(dá)到了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門前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的雕飾被游客摸得光溜溜的。大多數(shù)來此的游客都愿意摸摸它,期望沾點圣人之氣。 穿著整齊的小學(xué)生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參觀孔廟: 家長、學(xué)生拜孔子,都是抱著“金榜題名、獨占鰲頭”的美好愿望: 大成殿:孔廟的主殿,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建筑水準(zhǔn)極高,據(jù)說帝王來曲阜祭祀孔子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此殿超過皇宮而怪罪。大成殿的建筑藝術(shù),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才華和智慧。 大成殿內(nèi)正中供奉孔子塑像,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zhèn)圭。兩側(cè)為復(fù)圣顏回和述圣孔伋,宗圣曾參和亞圣孟軻。再外為十二哲,東位西向的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西位東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 大成殿后面是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 精致的房頂?shù)袼埽?/span> 孔廟內(nèi)售賣的孔子雕像: 展出的古代棺壁雕刻: 孔廟最北邊的院落,里面有土地廟(后改為神庖,為祭祀時宰殺牲畜的地方)等古跡。 魯壁:相傳秦始皇焚書時,孔子九代孫孔鮒將《論語》、《尚書》、《禮記》、《春秋》、《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書,藏于孔子故宅墻壁中。明代為紀(jì)念孔鮒保藏儒家經(jīng)書的功績而刻制魯壁碑。 孔廟內(nèi)還可以身著漢服照相: 據(jù)說這棵樹被乾隆爺?shù)凝垰庹慈荆蚨鴺湫纹娈?,仿佛上刻龍形。這可不是雕刻,而是實實在在長成了這樣,真是奇,難道真的沾了龍氣? “龍樹”旁邊還有一顆“鳳樹”,龍鳳呈祥,均被游人摸得光溜溜。 孔府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離孔廟不遠(yuǎn),位于孔廟東側(cè),為孔子嫡長孫的衙署。 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孫世為奉祀君,代表國家祭祀孔子。后歷代不斷加封,至宋代封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獨立的衍圣公府。 孔府前為官衙,后為內(nèi)宅,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nèi)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進(jìn)入孔府: 孔府的大門很有講究:門兩邊有對聯(lián)一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聯(lián)概括出千百年來“圣人家”的氣派。 孔府的門有好幾道: 圣人之門:門建于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李東陽手書“圣人之門”豎匾。 重光門:此門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門楣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 穿過三道門,來到了大堂:這是當(dāng)年衍圣公(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宣讀圣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guī)、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jié)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 堂內(nèi)兩旁及后部陳列著正一品爵位的儀仗。如金瓜、朝天鐙、曲槍、雀槍、鉤連槍、更鼓、云牌、龍 旗、鳳旗、虎旗、傘、扇等還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權(quán)的紅底金字官銜牌,如“襲封衍圣公”、“光祿寺大夫”、“賞戴雙眼花翎”、“紫禁城騎馬”、“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xué)務(wù)”等,第當(dāng)衍圣出行時,都有專人執(zhí)掌,以示威嚴(yán)。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與二堂相連,兩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條大長紅漆凳,稱“閣老凳”。據(jù)傳明代權(quán)臣嚴(yán)嵩被劾將要治罪時,曾到孔府來托其孫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說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當(dāng)年嚴(yán)閣老坐候之物。 穿過通廊,來到二堂,也叫后廳,是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的地方。室內(nèi)正中上、下掛著“欽承圣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 二堂兩頭的梢間,東為啟事廳,西為伴官廳。 二堂之后有個不大的庭院,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并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nèi)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 庭院北屋即三堂,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nèi)部糾紛和處罰府內(nèi)仆役的場所。 三堂明間正上方,懸掛著一幅匾額,上書“六代含飴”四字,藍(lán)底雕龍金邊。匾正上方鑲金字“乾隆玉璽”大印,此匾為乾隆御賜。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來闕里朝圣,孔子第六十七代孫孔毓圻的夫人黃氏已經(jīng)八十一歲高齡了,而孔子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也已經(jīng)出世,從黃氏到孔憲培已是六代同堂。乾隆帝看到孔府人丁興旺,家庭和睦,生活像吃了飴糖一樣甘甜,遂賜此“六代含飴”匾。 三堂對面還有這么一塊壁,上面繪有彩色壁畫“戒貪圖”,圖中這個貌似麒麟的動物叫“犭貪 ”,傳說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是個貪婪的家伙,與仁獸麒麟正好相反。途中它占有了八仙過海中八仙賴以過海的寶貝,還不滿足,兩眼盯著太陽,妄圖把太陽吞入腹中??芍^野心極大,欲壑難填,最后落了個葬身大海的悲慘下場。 衍圣公立此畫于門口,是要提醒自己和子孫后代,為官要清正廉潔,常懷律己之心,不可貪得無厭。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內(nèi)宅部分,亦稱內(nèi)宅院。有道禁門-——內(nèi)宅門與外界相隔。進(jìn)入內(nèi)宅,少了些官家威嚴(yán),里面有各種珍貴的資料文物,也有古代顯赫人家標(biāo)配的小園林。 內(nèi)宅的建筑是清淡的灰白色調(diào),與外宅的紅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里面有一個曲阜老照片展,可以一覽古城風(fēng)貌。 這個老爺子身懷“姓名作詩”的絕技,告訴他你的名字,他立馬用名字做首詩,書法還不賴: 與孔子有關(guān)的字畫: 下面的藝術(shù)館展出了各種有意思的藝術(shù)品: 十八羅漢: 再往前,就來到了孔府的小花園: 奇樹:五柏抱槐 又一顆無名的奇樹: 花園里有許多荷葉,荷花還沒盛開: 有一個小亭子,底下是池塘,有怪石,有小魚,有假山,有鮮花: 出了孔府,離孔林有1公里左右的距離,好在有免費的游覽車可以乘坐(有通票才可以),不一會就來到孔林景區(qū)。 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后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 從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到現(xiàn)在,古樹已達(dá)萬余株。其中柏、檜、柞、榆、槐、楷、樸、楓、楊、柳、檀雒離、女貞、五味、櫻花等各類大樹,盤根錯節(jié),枝繁葉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shù)百種植物,也依時爭榮??琢植粌H僅是墓地,也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所以游孔林不會有陰森之感,相反會覺得生機勃勃。 “斷碑深樹里,無路可尋看”。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外,林內(nèi)尚有李東陽、嚴(yán)嵩、翁方鋼、何紹基、康有為等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下了游覽車,里孔林入口還有幾百米的距離,要經(jīng)過一段孔林神道。 道中巍然屹立著一座萬古長春坊: 神道兩旁翠木掩映: 途中經(jīng)過“孔子生跡園”,里面有孔子石雕: 這是另一個商店里拍到的孔子木雕: 不一會兒,來到了孔林: 進(jìn)門后,又是一段不短的小道,圣人之墓果然不是那么容易觸到的。已經(jīng)轉(zhuǎn)了孔廟和孔府的我,腿腳都有點酸痛了。 “至圣林”的門樓正在施工: 終于到達(dá)了孔林內(nèi)部,一看介紹,徒步游完整個園林要2個小時左右,實在走不動了,決計坐個觀光車: 以下是路上拍到的照片: 儒宗在念牌坊: 孔尚任墓,孔尚任是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名劇《桃花扇》的作者。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并論,稱“南洪北孔”。 慶幸自己沒有徒步整個園林,太大了。一路上倒是看到了不少老外,背著大背包,穿梭在林木石碑之間,不愿意放過他們心中“東方宗教”的任何一處勝景。 游覽車停在了離入口處不遠(yuǎn)的孔子墓外面,下面重頭戲來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洙水橋,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條河流,與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春秋時孔子講學(xué)洙泗之間,后人以洙泗作為儒家代稱。但洙水河道久湮,為紀(jì)念孔子,后人將魯國的護(hù)城河指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橋。 穿過洙水橋,看到一座高臺大門——擋墓門: 再往前,是一條被高大樹木環(huán)繞的甬道: 甬道旁有四對石雕,名曰華表、文豹、甪(lù)端、翁仲。華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稱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用以守墓;甪端,也是一種想象的怪獸,傳說日行1萬8千里,通四方語言,明外方幽遠(yuǎn)之事;翁仲,石人像,傳為秦代驍將,威震邊塞,后為對稱,雕文、武兩像,均稱翁仲,用以守墓。 林內(nèi)古木上的樹瘤: 穿過甬道,來到了享殿: 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后,眾弟子守墓3年,相訣而去,獨子貢在此又守3年。后人為紀(jì)念此事,建屋3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享殿之后,另有一座灰瓦攢尖頂?shù)姆酵?,稱“楷亭”。亭內(nèi)石碑上刻著一棵古老的楷(念jie,不念kai)樹,即摹自其南側(cè)的“子貢手植楷”。相傳子貢奔喪來后,將一棵楷樹苗栽于其師墓旁,后成大樹。清康熙間遭雷火焚死,后人將枯干圖象刻于石上。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欞碑亭,為駐蹕亭: 孔伋墓:孔伋是孔子之孫、孔鯉之子。中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四書中的《中庸》即為孔伋所作。元代,文宗封“沂國述圣公”,后人因此稱孔伋為“述圣”,與“復(fù)圣”顏回、“宗圣”曾參、“亞圣”孟軻并稱。 孔鯉墓:孔鯉是孔子的兒子,享年五十歲,先孔子而死,死后追封泗水侯。據(jù)《史記·孔子世家》,周景王十三年,即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后,亓官氏為孔子生下一子??鬃赢?dāng)時是管理倉庫的委吏,得到魯昭公賞識。魯昭公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孔子以國君親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因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后世孔氏子孫以此諱鯉魚而稱之為“紅魚”,祭祖時不用鯉魚而用鯽花魚。 接下來,就是天縱之圣——孔子的墓地了: 孔子墓像一個隆起的馬背,這是一種非常尊貴的筑墓形式,叫 “馬鬣(伯)封”。墓前有兩塊石碑,后面小的一塊是宋代所立,前面大的一塊是明正統(tǒng)八年(1443)立的,上面有幾個篆字“大成至圣文宣王”是黃養(yǎng)正寫的 。 有意思的是,從遠(yuǎn)處看,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干”,只有走到墓前才會看到下面一橫被石臺擋住。這是因為皇帝也經(jīng)常來曲阜祭祀孔子,只有皇帝才能稱王,皇上來曲阜祭孔是拜師不拜王,為了怕引起皇帝的不滿,黃養(yǎng)正故意寫成這樣的。即便如此,據(jù)說康熙皇帝來祭孔時,還是出了麻煩。 相傳康熙來孔林后,站在孔子墓前,看了一下,二話不說,就回到了駐蹕亭。眾人都捉摸不透康熙的意思,只有當(dāng)時為康熙講經(jīng)史的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立刻請示衍圣公,派人騎快馬回孔府,拿了一匹黃綢布回來,用綢布把孔子墓碑包裹起來,寫上“至圣先師之墓”,再去請康熙,康熙過來一看,非常痛快地舉行了祭孔儀式。 現(xiàn)在這塊墓碑是由很多小碎塊拼湊起來的。文化大革命期間,這塊墓碑被砸碎,當(dāng)?shù)氐睦习傩彰爸kU將碎片收藏起來,文化大革命過后重修孔子墓時,老百姓又把碎片捐獻(xiàn)出來,拼成了這塊完整的墓碑。 可見圣人不容易:生前周游列國傳播思想不受待見,死后子孫得恭謹(jǐn)謙慎,有時候遇上特殊的歷史時期,還不免會被批判...... 然而,偉大的思想是藏不住的,其光芒能穿透一切歷史的障礙,在時間長河中永遠(yuǎn)為人類的前行發(fā)亮! 孔子墓前,如果你愿意,可以花些錢,由專人指導(dǎo)依禮祭拜孔子: 千年前的那個那個軸心時代,奇跡般地圣賢輩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釋迦摩尼、老子......而我們今天的世界文化格局基本上就是由這些先賢奠定的。我現(xiàn)在就站在其中之一的孔子墓前,想到面前這片青翠的草甸下埋葬著如此光耀古今的天縱之圣,我心中泛起了無限的尊崇和敬意...... 結(jié)語 聞名中外的三孔已經(jīng)帶大家看完了。這里再告訴大家兩件有意思的事情: 游覽三孔,如果你可以流利地背30條論語,并解釋其中幾條,就能免門票,對外國朋友這個條件還會適當(dāng)放寬一點。 曲阜城里有馬車,坐慣了出租公交,嘗試一下馬車,也是很新奇的: 最后再說一點感想: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就是孔子之教,不具有迷信色彩。子路曾問孔子關(guān)于生死的問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笨鬃颖苷劇肮至y神”的話題,這可能也造成了中國幾千年的統(tǒng)治靠的是教化而不是信仰。 這有優(yōu)勢:在中國各種宗教可以雜然并行,沒有爭教之禍,文化上寬容大度,漢唐極盛時兼容并包,這是一神教信仰的西方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所不具備的:不要說不同信仰的互相殺戮——十字軍東征,就是相同的信仰也因內(nèi)部不同意見常?;ハ喙ビ?,不論是歷史還是現(xiàn)今,因宗教問題引發(fā)的斗爭沖突一直都存在著。 這也有劣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容易讓思想單一,容易禁錮封閉,容易自傲自滿,而且以農(nóng)業(yè)文明為根基的儒家思想,多了些“溫良恭儉讓”,少了些進(jìn)取闖蕩的冒險基因。另外,文化的約束力量比信仰的約束力量要弱,因為信仰讓你知道死后的福禍(上天堂還是下地獄),而儒家文化卻沒有,于是有信仰的人生前會總會懷著敬畏,不至于喪盡天良。這就是為什么德國人拋棄信仰以后會屠殺猶太人,為什么日本人會屠殺中國人。 然而不論怎樣,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足以讓人自豪,更是因為我們清楚地認(rèn)識了文化的局限,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