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黍離》是東周士大夫行役途經(jīng)宗周故都看到原來宏大氣派的宗廟宮室變成一片農(nóng)田,恍若隔世感傷萬千的有感而發(fā)。此時的周王室空留天下共主的虛名,已無力控制各諸侯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隨即而來。 春秋初期大小諸侯國一共有 1400多個,諸國之間你來我往戰(zhàn)亂不斷。齊襄公在位時濫殺無辜,眾人紛紛外出躲避。齊襄公最終被殺,此時有望登上君位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正避難于魯國和莒國。他們誰先到達齊國誰就有望繼承君位。魯國管仲在即墨附近截殺公子小白,馬車中公子小白大喊一聲中箭倒在車上,管仲那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服帶鉤躲過一劫,公子小白日夜兼程早一步趕回齊國。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即君位史稱齊桓公,大權(quán)在握的齊桓公強迫魯國殺了公子糾,并把管仲囚禁押往齊國,出乎意料的是齊桓公并沒有報其一箭之仇,而是折箭拜其相,一個英主賢臣共圖春秋霸業(yè)的千古美談由此誕生。 英主賢臣開始對齊國進行全面改革:規(guī)劃政事、集權(quán)中央、獎勵農(nóng)桑、充實國富、休整備武、強化軍事齊國氣象煥然一新。 戎狄世居西北多為游牧民族,中原諸國常常遭受戎狄鐵騎踐踏,戎狄之患愈演愈烈。在當(dāng)時中原諸國困擾于戎狄之禍的形勢下,管仲獻計齊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齊桓公祭起攘夷大旗,同時修禮諸侯,禮敬周王室,走上了由尊王攘夷到實現(xiàn)霸主地位的道路。齊桓公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幫助諸國抵御戎狄,從而形成了一定的威信。齊桓公率軍北上救燕,將山戎擊潰,燕國不僅避免了亡國之辱還由此增加了方圓500里的國土面積。燕國恢復(fù)安定后,燕莊公對齊桓公感激不盡,親自送齊桓公回師,不知不覺進入齊鏡。按照周禮,越境相送是只有周天子才能享受的禮儀,齊桓公大度的說:“我不可無禮于燕國”,竟將燕莊公所致五十里的齊國國土全部割讓燕國,而且再三囑咐燕莊公要尊崇禮制匡扶周室。前有出兵相救,后有分溝禮燕,各國諸侯都心悅誠服。 當(dāng)齊國崛起時,南方的楚國已經(jīng)滅了息、鄧等國,無形中與北方戎狄相呼應(yīng),形成了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的局面。面對楚國咄咄逼人的進攻,中原各諸侯國紛紛向齊國求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魯、宋、陳、衛(wèi)等諸侯聯(lián)軍出征,在楚國北門戶陘山扎營。大軍壓境下楚國派出使節(jié)與齊國談判。楚使對齊桓公說君住北海寡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管仲說你不進貢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應(yīng)有之物不能漉酒請神,并批駁楚國不尊禮制,不尊大宗,天子授權(quán)齊國懲罰不尊禮制的諸侯。(原來挾天子以令諸侯有這樣的好處,難怪曹操就喜歡這么干)。(周禮是周王朝等級制度和禮儀規(guī)定,是周王室調(diào)整中央和地方、王侯與臣民之間關(guān)系加強統(tǒng)治的工具,這種制度跟周王室一系列的政治體系息息相關(guān),重要官職任命、軍隊征召、繳納賦稅都是各個諸侯國應(yīng)盡的義務(wù))。在聯(lián)軍重壓和周禮的大禮之下齊桓公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雙方制定了召(shao)陵之盟,有效地扼制了楚國覬覦中原的野心。齊桓公還致力于匡扶王室(當(dāng)時周惠王寵愛少子帶,有廢太子之意,齊桓公召諸侯會盟,奉太子鄭即位,史稱周襄王)至此齊桓公取得了周王室和諸侯兩方面的認(rèn)可,已經(jīng)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霸主。 公元前651年齊國與魯、衛(wèi)、陳、宋、許、曹諸國會盟于葵丘,春秋霸主政治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饡硕ㄖ泼思s:維護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力求確保各級宗法層次和整個宗法體系的穩(wěn)定,重申了西周時期就一再強調(diào)的重賢重德的政治思想,要求各個諸侯國相互扶持。周襄王派太宰姬孔參加會盟,這是明確承認(rèn)齊桓公是天下共主,至此齊桓公坐實了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 齊桓公三次聯(lián)合諸侯出兵,六次召集會盟,史稱“九合諸侯”,在王位繼承上堅決維護宗法,史稱“一匡天下”。齊桓公靠著豐厚的財力和強大的軍隊滅掉了譚,遂等數(shù)十個諸侯國,國境急劇擴大,成為東方最富裕強大的諸侯國,由他興起的霸主政治成為春秋時期的政治主流,霸主紛爭依次上演,由此拉開了諸侯爭霸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