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 ,中醫(yī)名詞。亦稱"真陽"."元陽"."命門之火"。腎中精氣是機體活動的根本,對機體各個方面的生理活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在理論和實踐上全面闡明腎中精氣的生理效應(yīng),將腎中精氣的生理效應(yīng)概括為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腎陰不足治療方劑,在六味地黃丸家族漫談中大略敘述,不在重復(fù)。今就腎陽(精)不充,不足略加陳述。 補腎方劑首推張仲景八味地黃丸,即腎氣丸。綜合《金匱要略》條文,腎氣丸治療虛勞腰痛,男子消渴,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婦人轉(zhuǎn)胞,煩熱不得臥,而反依息者。 我曾經(jīng)專文寫過腎氣丸沒看的可以去看看——縱橫二千年補腎方,能治31一種病,介紹給你! 后世在腎氣丸基礎(chǔ)演化出十味地黃丸,即桂附地黃丸倍用桂附加芍藥元參各四兩。陳修園曰:此孫真人(千金翼方)也。芍藥能斂木中之大氣,以歸其根;元參能啟水中之精氣,以交于上。故加此二味于八味丸中,一以速附子之下行,一以防肉桂之上僭①。凡口舌等生瘡,面紅目赤,齒牙浮動,服涼藥而更甚者,此為秘法。
對比十味地黃丸側(cè)重陰中求陽,而降虛火;十補丸側(cè)重陰中求陽而補腎陽,腎氣丸自然補腎氣。 濟生腎氣丸也是出自《濟生方》 由腎氣丸加車前子牛膝,治療腎氣虛衰,腰腳浮腫為主一類疾病。
張氏方也是在仲景腎氣丸基礎(chǔ)加減而來的,只是去了瀉藥純補力量較強!
功效與主治 例如。(1)遺精 本方合知柏地黃丸,治療由神經(jīng)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引起的遺精,屬于腎陰虧虛,癥見頭暈?zāi)垦!⒍Q腰酸、神疲乏力、形體瘦弱、舌紅少津、脈來弦細帶數(shù)者,有一定療效(《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膀胱癌 本方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膀胱癌證屬脾腎氣虛,見尿血、排尿不暢、淋瀝不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輒氣短、舌淡有齒痕、脈象沉緩者。 縮泉丸出自《魏氏家藏方》,有山藥烏藥益智仁組成。
《中國藥典》:青娥丸 處方杜仲(鹽炒)480g 補骨脂(鹽炒)240g 核桃仁(炒)150g 大蒜120g 功能主治補腎強腰。用于腎虛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 鑒別:水陸二仙丹側(cè)重平補脾腎,主治遺精滑精;縮泉丸側(cè)重補腎縮小便;四神丸側(cè)重補腎治腹瀉,青蛾丸治療腎虛腰疼,這些小方各有特點臨床效果確實不要忽視。 由人參、當歸、白術(shù)、肉豆蔻、肉桂、甘草、白芍藥、木香、訶子、罌粟殼十味藥組成。 方中重用罌粟殼澀腸止瀉,為君藥。臣以肉豆蔻溫中澀腸;訶子苦酸溫澀,功專澀腸止瀉。君臣相須為用,體現(xiàn)“急則治標”,“滑者澀之”之法。然固澀之品僅能治標塞流,不能治本,故佐以肉桂溫腎暖脾,人參、白術(shù)補氣健脾,三藥合用溫補脾腎以治本。瀉痢日久,每傷陰血,甘溫固澀之品,易壅滯氣機,故又佐以當歸、白芍養(yǎng)血和血,木香調(diào)氣醒脾,共成調(diào)氣和血,既治下痢腹痛后重,又使全方澀補不滯。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且合參、術(shù)補中益氣,合芍藥緩急止痛,為佐使藥。 溫病條辨安腎湯,寒濕篇云: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安腎湯主之。 凡腎陽憊者,必補督脈,故以鹿茸為君,附子、韭子等補腎中真陽,但以苓、術(shù)二味,滲濕而補脾陽,釜底增薪法也(其曰安腎者,腎以陽為體,體立而用安矣)。 安腎湯方(辛甘溫法) 鹿茸(三錢) 胡蘆巴(三錢) 補骨脂(三錢) 韭子(一錢) 大茴香(二錢) 附子(二錢) 茅術(shù)(二錢) 茯苓(三錢) 菟絲子(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大便溏者,加赤石脂。久病惡湯者,可用貳拾分作丸。 方子當中以鹿茸葫蘆巴補骨脂韭菜籽菟絲子附子溫陽補腎;蒼術(shù)茯苓祛濕,屬于脾腎雙補側(cè)重補腎陽。本方對比真人養(yǎng)臟湯側(cè)重補脾,各有特點。 溫病條辨對于脾腎陽虛腹瀉也有一方雙補湯,原文云:老年久痢,脾陽受傷,食滑便溏,腎陽亦衰,雙補湯主之。 老年下虛久痢,傷脾而及腎,食滑便溏,亦系脾腎兩傷。無腹痛、肛墜、氣脹等證,邪少虛多矣。 故以人參、山藥、茯苓、蓮子、芡實甘溫而淡者補脾滲濕,再蓮子、芡實水中之谷,補土而不克水者也;以補骨、蓯蓉、巴戟、菟絲、覆盆、萸肉、五味酸甘微辛者,升補腎臟陰中之陽,而兼能益精氣安五臟者也。再本方對比真人養(yǎng)臟湯脾腎陽虛基礎(chǔ)治療腹瀉有肛墜腹痛等見證! 外科瘡瘍陽和湯,補腎陽消膿腫。 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黃2g,鹿角膠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本證多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濕滯所致,治療以溫陽補血,散寒通滯為主。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脈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見一系列虛寒表現(xiàn)。方中重用熟地,滋補陰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膠,補腎助陽,益精養(yǎng)血,兩者合用,溫陽養(yǎng)血,以治其本,共為君藥。少佐于麻黃,宣通經(jīng)絡(luò),與諸溫和藥配合,可以開腠里,散寒結(jié),引陽氣由里達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為使,解毒而調(diào)諸藥。綜觀全方,補血與溫陽并用,化痰與通絡(luò)相伍,益精氣,扶陽氣,化寒凝,通經(jīng)絡(luò),溫陽補血與治本,化痰通絡(luò)以治標。用于陰疽,猶如離照當空,陰霾自散,故以"陽和"名之。 肝腎陽虛暖肝煎:當歸、枸杞子、小茴香、肉桂、烏藥、沉香(木香亦可)、茯苓。 主治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本方證因肝腎不足,寒客肝脈,氣機郁滯所致。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若肝腎不足,則寒易客之,使肝脈失和,氣機不暢,故見睪丸冷痛、或少腹疼痛、或疝氣痛諸癥。治宜補肝腎,散寒凝,行氣滯。方中肉桂辛甘大熱,溫腎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溫,暖肝散寒,理氣止痛,二藥合用,溫腎暖肝散寒,共為君藥。當歸辛甘性溫,養(yǎng)血補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補肝益腎,二藥均補肝腎不足之本;烏藥、沉香辛溫散寒,行氣止痛,以去陰寒冷痛之標,同為臣藥。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生姜辛溫,散寒和胃,皆為佐藥。綜觀全方,以溫補肝腎治其本,行氣逐寒治其標,使下元虛寒得溫,寒凝氣滯得散,則睪丸冷痛、少腹疼痛、疝氣痛諸癥可愈。 千金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其功能主治為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fēng)寒濕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zé)o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F(xiàn)用于慢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者。陳無擇《三因方》說:如加附子,則其效益佳。 獨活三錢(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肉桂心 防風(fēng)川芎人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干地黃各二錢(各6g)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痿軟,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肺腎虛寒可以選用陽和湯,其中麻黃干姜溫宣肺氣,鹿角膠地黃肉桂補腎陽;白芥子溫化寒痰;甘草調(diào)和解毒,恰好符合肺腎陽虛。 心腎陽虛典型方為四逆湯,臨床表現(xiàn)四肢逆冷,腹瀉脈象細微。其主要病機心陽不足腎陽也虧。以附子溫補心腎陽氣以心為主,加干姜溫脾止瀉,炙甘草調(diào)和解毒緩和藥性。如果兼有氣虛加人參益氣扶正固脫,陰虛合生脈飲,臨床還可以加山萸肉龍骨牡蠣加強收斂作用。 脾腎陽虛前邊已經(jīng)描述不少,比如真人養(yǎng)臟湯,雙補湯,水陸二仙丹。因此這里不重復(f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