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詞風的開山祖師,一首《漁家傲》,蒼涼悲壯,成為一枝獨秀 范仲淹,因為他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被天下人廣為稱道,也獲得了“人臣極美的謚號”文正公。 他的詞作留世不多,但是其中的《漁家傲· 秋思》卻是開宋詞豪放派詞風的先河,在邊塞詞中也是一枝獨秀,這首詞沖破了唐五代時期以來艷麗的詞風,可以說是后來蘇軾、辛棄疾豪放詞的先導。 一起來欣賞
范仲淹是難得的文武全才的將領,西夏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寫這首詞的時候,他鎮(zhèn)守在西北邊疆,是他在軍中的感懷之作。 這首詞開篇寫塞外的風光,邊塞的秋天和內(nèi)陸是不相同的,范仲淹是蘇州人,對于他所處的延州的季節(jié)化很敏感,一個“異”字全然概括出來,這里有驚異,原來塞外的秋天是這樣的。 候鳥大雁的來去是因為季節(jié)發(fā)生了變化,這里大雁著急地飛到南方,沒有絲毫的留戀,這里秋天的蕭瑟與荒涼在大雁的“無留意”中盡顯無疑,大雁無留意其中便有人的感情。 位于這樣的邊塞不僅景色荒涼,耳邊還不時地有馬嘶、號角、羌笛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充滿了詩人所在的宇宙空間。這是傍晚時分戰(zhàn)地獨有的悲涼氣氛,渲染了氣氛,更是為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作了注腳。 群山萬壑,層巒疊嶂,像個圍屏,更像是駐守的士兵。黃昏來了,大漠上升起變幻的煙云,孤城的城門緊閉。 上片中的寫景可以說有兩個特寫鏡頭,“衡陽雁去”和“四面邊聲”,這兩個鏡頭一個越來越遠,一個越來越近。無論遠和近都是為了點染塞外風光之“異”,包括后面的“千帳里”也是突出這個“異”。 “孤城閉”隱隱顯出戰(zhàn)斗局勢的不利,宋朝當時軍事力量薄弱,僅僅處于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天一黑就關閉城門,嚴峻的形勢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 上片全是寫景,沒有人物活動,但是這個“異”卻為后文人物的出場作足了環(huán)境的渲染。下片人物活動出現(xiàn)了。 一個白發(fā)蒼蒼的將軍,舉起一杯濁酒,對著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欲飲未飲。一杯濁酒是不可能排解思鄉(xiāng)之愁的。更何況“燕然未勒歸無計”,戰(zhàn)爭沒有結(jié)束,歸家遙遙無期。借酒澆愁愁更愁,在這愁思滿懷人不寐的夜晚,在這布滿秋霜凄清的夜晚,聽到的是邊塞特有的羌笛。 羌笛雖然悠揚,但是一聲聲,一下下卻刺痛作者的心扉,更加難以入眠。 “羌管悠悠霜滿地”和前邊那句“長煙落日孤城閉”是相呼應的,從落日到寒霜滿地的深夜,表明時間過去了很久,的確不早了,然而無論是將軍還是征夫,都沒有睡著。天天都是這樣過來的,將軍白了頭發(fā),征夫流淚不止,何時才是歸期? 將軍和征夫感情是一致的,都是由于“燕然未勒歸無計”引起的愁思,他們希望戰(zhàn)爭勝利,但是戰(zhàn)局沒有進展,難免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既有愛國情懷,又有思鄉(xiāng)之情,矛盾而復雜的感情纏繞著,情調(diào)蒼涼悲壯。 這首詞和其他從個人角度出發(fā)的“思歸”之作不同,范仲淹是文人,首先還是將領,他明白戰(zhàn)爭的意義。他連續(xù)駐守邊疆,長達四年之久,對宋朝的邊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首《漁家傲》的題材和《詩經(jīng)》中的采薇類似。 范仲淹在駐守邊疆的時候,寫了數(shù)首《漁家傲》,都是以“塞下秋來”開頭,來陳述戍守邊疆的辛苦,可惜只留下這一首。 宋初的詞壇,是沿襲五代的詞風,大多書寫柔情,風格婉麗,范仲淹這首詞一出,是開了宋朝豪放派詞風的先河。后來歐陽修等人也寫過《漁家傲》,但是缺乏真情實感。只有范仲淹這個有真實的所見,所聞所感,然后才形之成文的,在邊塞詞中也是一枝獨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