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麟游九成宮 屈建修 障目童山,又南鄰石臼,北碧西凰。天臺川中突兀,石骨長廊。千年松柏,命微風(fēng)、呈上清香。來又去、崢嶸歲月,時知偶也離殤。 魏相九成宮撰,曉歐陽篆石,始止隋唐。至人充腴瘦硬,墨水清涼。唐皇避暑,開成年、雨毀山莊。尋樂趣、線裝拓片,得來不為錢糧。 【知識鏈接】(1)漢宮春:雙調(diào)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韻?!陡啕愂?/span>·樂志》名《漢宮春慢》。此調(diào)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詞八首,仄韻詞兩首,皆以前后段起句用韻、不用韻辨體。 (2)九成宮遺址位于寶雞市麟游縣新城區(qū),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臺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一派青山綠水、明媚秀麗的風(fēng)光。這里屬于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海拔近1100米,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 九成宮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開始名叫“仁壽宮”,是隋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修復(fù)擴(kuò)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后又恢復(fù)原名。隋唐時期的宏偉建筑九成宮,周垣有1800多步,曾建成延福、排云、御容、咸亨、大全、永安、丹霄等大型宮殿?,F(xiàn)在留有鳳臺、唐王點將臺、梳妝臺、醴泉、唐井、官坪等遺址。 唐代初年,唐太宗因南征北戰(zhàn)而積勞成疾,群臣建議修筑離宮,以避炎暑。太宗決定以隋仁壽宮為基礎(chǔ),加以修繕,并改名為九成宮。自貞觀六年到十八年,唐太宗曾5次來九成宮度更唐高宗李治登基,又將九成宮改名為“萬年宮”,他和皇后武則天先后來過8次。除此之外,王勃、盧照鄰、王維、杜甫、李商隱、吳融等著名文人均在這里寫過詠頌麟游山水的詩篇,醫(yī)學(xué)家孫思邈也在這里采過藥。 九成宮殿宇在唐代末年毀于洪水,今天僅存遺址,遺址上存留文物甚多。現(xiàn)存的文物主要有貞觀六年(632年)唐秘書監(jiān)名臣魏征撰文并序,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歐陽詢篆額并書寫的《九成宮醴泉銘碑》,被譽(yù)為楷書之宗,是我國現(xiàn)存最珍貴的石碑之一,也是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shù)名碑。另一通碑是唐高宗李治于永徽五年(654年)親筆書寫的《萬年宮銘并序碑》。兩塊石碑現(xiàn)在存放于縣城新城區(qū)西北角的碑亭內(nèi)。在遺址內(nèi)(今縣城新城區(qū)正街南側(cè))還發(fā)現(xiàn)了一口唐代宮廷飲水井,砌筑別致。 (3)《九成宮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由魏征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書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F(xiàn)存于陜西麟游縣博物館。 《九成宮醴泉銘》敘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筑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jié)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nèi)發(fā)現(xiàn)醴泉的經(jīng)過,并刊引典籍說明醴泉的出現(xiàn)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 《九成宮醴泉銘》結(jié)體修長,中宮收緊,四邊開張,左斂右縱,化險為夷。字形隨勢賦形,左右結(jié)構(gòu)作相背之勢,上下結(jié)構(gòu)上窄下寬,間架開闊穩(wěn)定,氣象莊嚴(yán)。其布白勻整,字距、行距疏朗,為九宮最準(zhǔn)者,全碑血脈暢通,氣韻蕭然。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xué)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被后世譽(yù)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 (4)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wèi)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歐陽詢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于初學(xué)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