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 辣椒對人類到底有多重要?辣椒的超級粉絲、美國廚師馬克·米勒專門寫了本書——《辣椒:點燃味覺的神奇果實》。在書中,米勒寫道:“全球約3/4的人口在平時做飯時會用到辣椒,這使得辣椒成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調(diào)味品。” 明朝末年,辣椒傳入中國,至清朝中后期,中國人開始普遍吃辣。短短一二百年的時間里,中國人就已經(jīng)無辣不歡。 而在沒有辣椒的歲月里,中國人靠什么“辣味”來下飯呢? 在中國古代,辛辣調(diào)料并不少,花椒、生姜、茱萸、扶留藤、桂、芥辣……明代以前,花椒、姜、茱萸三種使用最多,被稱為“三香”。 歷史上四川一直是最重要的花椒產(chǎn)地和食用地。到明代,僅宮廷中從四川一年采辦的花椒就達8000斤,足見花椒對宮廷飲食的影響之大。 根據(jù)《中國古典食譜》的統(tǒng)計,中國古代平均有22%的菜肴中要加花椒,在花椒食用達到鼎盛時期的唐代,這個比例是37%。 直至今天,生姜在中國飲食中仍是最重要的辛辣調(diào)料之一,這種地位已經(jīng)持續(xù)了超過兩千年。 先秦最離不了的辛辣調(diào)料就是生姜。 先秦之后的歷朝歷代,都有關(guān)于生姜的記載,從這些記載中不難看出,歷史上中國姜的種植和食用都十分普遍。 除了姜辣,中國古代另一個重要的辣味來源是芥辣。 芥辣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芥菜疙瘩。 另一種來源就是芥末。芥末是由成熟芥菜的種子碾磨成的粉狀調(diào)料,一般呈黃色。 很多人大概只在課本上見過茱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但在辣椒傳入中國之前,茱萸是中國古代十分尋常的辛辣料,并且擔當起了為四川人提供辣味的歷史責任。 除了“三香”之外,胡椒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辣味來源,只不過在明清以前,胡椒相當貴重,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還是個罕見食材。 到了宋代,由于海運極為發(fā)達,胡椒被大量進口。但對于普通人,胡椒仍是罕見食材。根據(jù)記載,南宋時的浙江農(nóng)村,老百姓平常不舍得吃胡椒,只有貴客上門,才有可能往湯碗里放幾粒。 最近一兩百年,中國人的口味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花椒使用比例大幅下降。除了辣椒的傳入和胡椒的普遍使用,還有什么原因讓中國人拋棄了原有的口味? 辛辣料在中國古代飲食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壓腥膻,二是祛寒濕。從實用性上來講,前者無疑更為重要。 自魏晉以后,羊肉在近千年的時間里,都是上層社會最鐘愛的肉食。但是,明朝引入的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chǎn)旱地作物,使得中國人口持續(xù)增長,大量的草地、山地也開墾為耕地,畜牧業(yè)萎縮,豬肉和家禽肉類在飲食比重中大大增加,這些肉類在壓腥膻的需求方面顯然沒有牛羊肉高,所以花椒的用量大大降低。 根據(jù)《中國古典食譜》記載,花椒入菜從明代的59%陡然下降到清代的23%?;ń返乃ヂ淦鋵嵟c中國人明清以來肉食結(jié)構(gòu)的改變有重大關(guān)聯(lián)。 到清末的時候,花椒入菜已經(jīng)僅占18.9%,而且基本上都被擠壓在四川盆地一帶,很多地區(qū)已經(jīng)退出辛味版圖,轉(zhuǎn)而追求清淡溫和的口味。而一百年后,花椒曾經(jīng)退出的地區(qū),已然被辣椒占領(lǐ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