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為平韻體,另有仄韻體,始于南唐后主李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浣溪沙(韓偓)(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句兩平韻。)
注解: 《浣溪沙》正格是 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全詞六句,上下片各三句。分為四拍,上片前兩句為一拍,第三句為第二拍。下片前兩句為一拍,最后一句又是一拍。 《浣溪沙》結構形式可以把它比喻成是板凳結構。 上片一二句是板凳腿,第三句是板凳面。下片的前兩句,尤其是第四句一轉頭,又叫換頭、過片。 下片的一開頭,要把上片的那團線,抽出一個線頭來,然后來接著揪出這個線頭繼續(xù)往下繞,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最后一句結尾要收住全篇。
韋莊的一首《浣溪沙》
第一二句“惆悵夢馀山月斜”,惆悵的情緒,夢余就是夢醒了,山月斜?!肮聼粽毡诒臣t紗,”一個人背對著孤燈,然后孤燈是照著墻壁的,背對著窗紗的?!肮聼粽毡诒臣t紗”,這是一個環(huán)境,這兩句是對環(huán)境的具體描寫,它是實的。 “惆悵夢馀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紅紗”,這兩句是一個整體的環(huán)境。后邊一句一定要跟前兩句不一樣,如果還跟前邊的兩句一樣那就錯了。 “小樓高閣謝娘家”,把謝娘家調(diào)出來,這一句是一個敘述句,總體告訴你,這個山月斜照著的地方,有孤燈,有個背對著窗紗的那個人她所在的環(huán)境是什么環(huán)境呢?原來是謝娘家。 第三句,角度不同,敘述方式也不同。這就是一個二一結構。 下片先要承上然后再啟下。上片“孤燈照壁背紅紗。”誰背窗紗呢?答案就是那個謝娘。 “暗想玉容何所似”,接著自問自答“一枝春雪凍梅花”語言非常的美麗。 這兩句一承一轉,把問題鋪展開了。 第六句,“滿身香霧簇朝霞。”它不是下片第二句的重復,也不是繼續(xù),而是全篇的結束。因為“滿身香霧簇朝霞”已經(jīng)不是玉容了,是一個環(huán)境的氣氛的總體烘托,收住了全篇。
《浣溪沙》填詞,除了需要遵循詞牌格式外,主要注意結構。 上片是二一,下片也是二一。而且在過片的時候需要承一轉,最后一收尾。所有《浣溪紗》都是這樣的。 重點記住《浣溪紗》是一個上下片的板凳體結構。下片第四句一定要承上啟下,從上片拽出一個線頭來,然后下邊往下繼續(xù)繞,最后一句全部收住。 還有一點就是下片的前兩句即全詞的第四五兩句要對偶。 |
|
來自: 山鄉(xiāng)武俠 > 《詩詞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