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入道要門論》直說13 問:其心似何物? 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凈、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這個無住心似何物?像個什么呢? 這個本源清凈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沒有色彩;不長不短,沒有形狀;不去不來,沒有動與不動之相;非垢非凈,無有染凈之說;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相;湛然常寂,本來如此。如果一定要說個形相的話,這就是本心的形相,亦是本心之體。所謂本心,即是佛身。 這里所說“湛然常寂”,所謂湛,即是光明,即是靈覺;所謂寂,即是空寂。就是靈覺而空寂,空寂而靈覺。所以我們在不得已描述這個真心時,常在空蕩蕩猶如虛空后,加一個“靈覺獨耀”,就是我們在空蕩蕩一念不生時,此靈覺性如日月光明,遍照十方。如果以用而言,就是于行住坐臥、工作勞逸中,始終空空蕩蕩,不住于事境上,這就是空寂;而于空寂時又靈覺常在,了了分明,不是傻呆呆什么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將心寂滅,這就像癡人發(fā)呆,不要說成佛,成個傻子呆子倒有份。因此,我們才不斷地強調,湛然常寂,空寂靈知,是一體,不能分開講。如果勉強分開,就容易誤導他人。 空寂是定,靈覺是慧。普照知訥禪師講:“定則慧,故寂而常知;慧則定,故知而常寂”,此正是定慧等持。六祖講: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即是空寂,即是妄想不生,不被境界所擾,所以稱之為定;心地無癡,即是靈知常在,了了分明,所以稱之為慧。如果于日用中,任運寂知,空寂而靈覺,靈覺而空寂,遮照無二,無所掛礙,是則名為頓門,也就是頓悟頓證之門,亦是雙修定慧者。 如果一定要說一個修行的方法,這個定慧等持就是最好的方法,本人將此稱之為安住空性。所謂空性,還是空寂而靈知,靈知而空寂。如此安住于此,是名修行。人們常將此稱為無修之修的心地法門。所謂無修,就是你看不到他修行;所謂之修,就是修證我們這個內隨妄想轉,外被境界遷的習氣。 因此,明悟心性開悟了,并不是就完事了,還要修,在境界上磨練。普照禪師講:“凡夫無始曠大劫來,至于今日,流轉五道,生來死去,堅執(zhí)我相,妄想顛倒,無明種習久而成性,雖到今生,頓悟自性本來空寂,與佛無殊,而此舊習,卒難除斷。故逢逆順境,嗔喜是非,熾然起滅,客塵煩惱,與前無異,若不于般若中著功力,焉能對治無明,得到大休大歇之地?故云: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涌,理現(xiàn)念猶侵。” 我們凡夫,歷劫以來,時至今日,流轉五道,生生死死,就是因為執(zhí)于我相,妄想顛倒,無明種習久而成性。雖然今日通過善知識當下頓悟自性本來空寂,與佛無二無別,但是,這個舊習卻很難一下斷除。所以,悟后還是逢逆順境,嗔喜是非,熾然起滅,客塵煩惱,與前無異,沒有什么不同。如果不于慧中著功力,怎么能對治無明,得到大休大歇之地?所以,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風停波尚涌,理現(xiàn)念猶侵。頓悟自心,雖然同佛,無二無別,但這個多生歷劫以來的習氣還在,不是當下就能頓除的,這就像水面上大風已過,這個波浪還不能一下就停下來。同理,雖然識得了本性,解悟了這個空明靈覺性,還是時時被妄念侵擾,因此,還要修,在境界上多加磨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