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性:太陽表實藥物。 二、歷代本草論述 1、《本經(jīng)》: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2、《別錄》:微溫,無毒。主治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傷寒頭痛,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 3、《景岳全書》:若寒邪深入少陰、厥陰筋骨之間非用麻黃、官桂不能逐也......足厥陰之風痛目痛。 三、臨床運用 1、疏風止頭痛,解肌解表。麻黃湯,葛根湯,《千金》麻黃湯。 2、止咳逆上氣,咳喘。如麻黃湯,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厚樸麻黃湯,三拗湯。 3、解表祛濕退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4、透留于太陽和少陰之伏邪。麻黃附子細辛湯,《千金》小續(xù)命湯(麻黃 防己 人參 黃芩 桂心 甘草 芍藥 芎藭 杏仁 附子 防風 生姜)。 5、宣發(fā)透解郁熱,辛涼發(fā)散郁熱。麻黃配桂枝、細辛、附子則熱,麻黃配石膏、三黃則涼。三黃石膏湯(石膏兩半 黃芩 黃連 黃柏 麻黃以上各七錢 淡豆豉二合 梔子三十個 每服一兩,加蔥三根),用于有陽明火毒的癥狀同時有惡寒的表現(xiàn),所以用麻黃解伏邪、發(fā)火郁,用三黃清陽明內熱。 6、消赤黑斑毒,寒邪郁閉于面部則生黑斑,如葛根湯;赤斑,可由寒邪郁而化熱,可用《千金》漏蘆湯(漏蘆 麻黃 升麻 芍藥 黃芩 甘草 白斂 白芨 枳實 生大黃),它治療太陽陽明面部瘡瘍的效果很好,葛根湯亦可。 7、宣肺利水消腫。越婢湯,麻黃甘草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等。李可老中醫(yī)把麻黃附子細辛湯與真武湯、四逆湯相結合并廣泛用于水腫的治療。 8、治療痹證,尤其是寒性痹證,麻黃可透發(fā)太陽表實伏邪,如烏頭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越婢湯。 9、破癥堅積聚。寒凝成積,寒去腫消。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陽和湯。 10、退黃,治黃疸,止黃汗。《千金》麻黃醇酒湯。 11、治療風肋痛,治肺氣喘急,腹脅疼痛,麻黃散方:麻黃二兩,赤茯苓一兩,桂心一兩,桔梗一兩半,杏仁四十九枚,炙甘草半兩。搗篩為散,每服四錢(《圣惠方》)。 12、目痛:麻黃附子細辛湯,《眼科奇書》之八味大發(fā)散(麻黃、細辛各6g,白芷、羌活、防風、川芎、藁本、蔓荊子各10g),以風藥祛風發(fā)越外邪,用于目病多風。 13、產(chǎn)后諸疾。 14、心悸:半夏麻黃丸,麻黃附子細辛湯。 藥物比較 麻黃、桂枝都可以解表,但是麻黃針對太陽表實,桂枝針對太陽表虛。麻黃長于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桂枝長于降逆平?jīng)_,溫通心脈,治療奔豚。 【醫(yī)師簡介】 鄧文斌,男,1976年出生。擅長經(jīng)方教學與養(yǎng)生教學。 【轉載需注明出處,違權必究】 |
|
來自: Dwb醫(yī)者仁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