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隋唐五代文學之二:隋及初唐詩壇 在隋代的37年間,詩歌沒有什么新的發(fā)展,僅是齊梁詩風的延續(xù)。隋代詩人一部分為北齊、北周的舊臣,如薛道衡、盧思道、楊素。自從庾信、王褒入周后,北朝文學已成南朝文學的一個支流,所以薛道衡雖生在北方,作品則與南朝文學如出一轍。他的《昔昔鹽》以駢偶工麗的語言描寫閨怨,正是齊梁詩風的體現(xiàn)。楊素的風格比較質(zhì)樸,他的《出塞篇》詞氣宏拔,與盧思道的《從軍行》就風格與內(nèi)容上看,可以說是唐代邊塞詩的先驅(qū)。隋代出現(xiàn)了很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挽舟者歌》反映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對隋煬帝罪惡統(tǒng)治的憤恨。無名氏的《送別詩》:"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是一首風格清新的好詩。 初唐的50年間詩壇上,王績(公元 585-644 年)以其澹遠質(zhì)直的意境開唐一代詩風。他曾任隋代的秘書正字、六合縣丞,因嗜酒而辭官,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很不得意,惟以飲酒為樂,后棄官歸隱。有《東皋子集》三卷。王績以道家思想對抗封建禮教,鄙棄功名富貴,常以阮籍、陶淵明自比。他的詩歌語言比較樸素流暢,詩歌意境自然恬淡,一反六朝以來的秀辭麗句?!兑巴芬咽且皇壮墒斓奈迓?,它一掃宮體詩的脂粉氣,以自然的語言表達自己真切的情感和生活。與后來的唐詩比,也許不覺得《野望》之特別精采,但沿著詩歌史的順序一路看來,人們突然讀到這首詩,就好比吃膩了大魚大肉想吃蔬菜或看膩了雕梁畫棟亭臺樓閣后突然看到一片樸素的田園風光一樣地驚喜,令人耳目一新。 初唐" 四杰" 是公元7 世紀下半期"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 的四位詩人,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憑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登上初唐詩壇,在唐詩創(chuàng)作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代表著當時文學革新的前進方向。他們擴大了詩歌題材,歌詠的內(nèi)容廣泛,離別、懷鄉(xiāng)、邊塞、市井、山川景物都有表現(xiàn),顯示出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杜甫曾以《戲為六絕句》其二肯定四杰的歷史地位:"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四杰風格其實不盡相同,盧駱擅長七言歌行,王楊擅長五律。 駱賓王(約公元619- )在初唐四杰中年歲最早但排在最后,如果傳聞中的那首"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的《詠鵝》真是他七歲時所作,那么他在詩史上也比其他三位早了近一代?!度圃姟肥杖胨娜碜髌?。他的歌行《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其音節(jié)瀏亮,慷慨悲壯?!懂犖羝纷詳⑸硎?,長達一千二百余行,是少見的巨制。駱賓王的五言古、律也寫得蒼勁而精巧?!对讵z詠蟬》是一首工整的五律,是他任侍御史時獲罪入獄之作,他上書議論政事,得罪了武則天,被誣告貪贓而入獄,詩人以蟬來自況,表明自己的高潔與哀嘆自己的命運。《于易水送人》是駱賓王一首著名的絕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盧照鄰(約公元634-約686 年),曾在鄧王李元裕府中任典簽,后入蜀為新教尉。因病住太白山中煉丹藥,中毒以致手足殘廢,便買田閑居,后絕望而投穎水自殺。盧照鄰是一個想建功立業(yè)、躍馬邊塞的詩人,然而病體殘軀使他的人生理想歸于幻滅,他抗拒不了心理與生理的痛苦,用結(jié)束生命表現(xiàn)他對人的存在的懷疑與失望。他的代表作《長安古意》表現(xiàn)的也是他對須臾變幻的人生、飛速流逝的歲月的思索,正是這一思索,使這首七言歌行超越了以往賦體詩歌的內(nèi)涵,在鋪陳描繪的詩句中貫注了一種深沉的氣脈,使那種僅僅關注政治或道德的勸百諷一變成對人生哲理的追尋與探問。盧照鄰受左思的影響作《詠史》四首。 楊炯(公元650-約693 年以后),華陰人,十一歲時應神童舉,被授待制弘文館,后任校書郎,盈川令。在初唐四杰中,他談論文學的見解最為高明,常被后人引來證明初唐文學思潮的變革,但詩歌不及其他三位。他的詩體現(xiàn)了初唐詩逐漸律化、聲韻和諧的發(fā)展趨向,有的詩中具有按捺不住的憤懣激昂之氣,使之擺脫了上層詩壇的平庸與無聊?!稄能娦小肥怯梦迓蓪懙倪吶姡芫邭馄?。 王勃(公元650-676 年),當過朝散郎、沛王府修撰,在探望父親時落海淹死。他是四杰中最為出色的一杰,他的五、七言都有杰作,尤其是五言詩,那些自然質(zhì)樸的詩句挾著或蒼勁或悲涼的情感,使詩歌有開有闔,有疏有密,讀來張弛有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算是當時最好的一首五律了,長期以來膾炙人口,尤其"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兩句,至今常被引用。這首送別詩,一反離別贈詩常有的哀傷和悱惻,代之以樂觀開朗的境界,而且樸素無華,用質(zhì)直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豪邁中有警策,放達中含體貼?!峨蹰w序》是一篇杰出的駢文,《滕王閣詩》氣勢宏放,比序更為凝煉,用了許多華麗的詞藻,卻無六朝詩歌之綺靡,是所謂聲色與性情相結(jié)合的作品。 陳子昂(公元659-702 年)出身富貴之家,公元684 年中進士,因受武則天賞識授麟臺正字;歷任右衛(wèi)胄曹參軍,右拾遺。公元698 年辭官回鄉(xiāng),被縣令段簡陷害,死在獄中。陳子昂是初唐以復古為革新手段的文學家,他疾呼詩歌的"風骨" ,追蹤超越齊梁的漢魏,要求詩歌具有闊大開朗的意境和深沉悲涼的情懷。這是一個胸懷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積極進取的精神的詩人,但始終沒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他的詩歌充滿著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憤慨不平?!陡杏觥吩?/span>38首是陳子昂的代表作,大都有感于政事而作,抒發(fā)詩人建國立業(yè)的抱負和理想難達的不平。《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雖只有短短四句,卻有無窮的韻味,自我之孤獨、人生之有限,深沉地蘊藉于詩中。陳子昂上追建安,下開盛唐,踏出一條浪漫主義大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