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故宮藏清雍正瓷器欣賞(二)

 天好文化 2021-01-21

 

雍正琺瑯彩

黃地琺瑯彩梅花紋碗

         
黃地琺瑯彩梅花紋碗,高6.2cm,口徑12cm,足徑4.6cm。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內(nèi)壁白釉無紋飾。外壁施黃彩地,純凈無瑕,上繪梅花一株,虬枝橫斜,紅、白兩色梅花嬌美艷麗,一側(cè)題五言詩:“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痹娋渖鲜资鹱 跋却骸币环剑率子小皦酃拧?、“香清”二印。底足內(nèi)藍料彩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琺瑯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創(chuàng)燒后一直被視為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深受歷代皇帝的珍愛。雍正時,琺瑯彩瓷的燒制更為皇帝重視,燒制時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親王的主持下,分別于清宮造辦處、圓明園造辦處及怡親王府三處設(shè)窯燒制。其繪畫多出于清宮如意館畫師之手,精妙絕倫,形成了融詩、書、畫為一體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使琺瑯彩工藝達到了歷史的高峰。
  此碗仍沿用了康熙琺瑯彩的色地裝飾手法,與繪畫相結(jié)合,設(shè)色艷麗,繪畫精細。

黃地琺瑯彩桃花紋杯

          
 黃地琺瑯彩桃花紋杯,清雍正,高4.5cm,口徑7.4cm,足徑2.8cm。
  杯撇口,弧腹,圈足。杯內(nèi)光素?zé)o紋飾。外部黃色地上一側(cè)繪桃樹一株及兩枝梨花,另一側(cè)題寫五言詩句。引首鈐“佳麗”,句末鈐“金成”、“旭映”紅彩篆體閑章。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藍料彩楷書“雍正御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藍料彩雙方欄?!跋炛閿€作蒂”一句,出自唐代詩人溫庭筠《海榴》詩。
  此杯胎體輕薄,裝飾集詩、書、畫、印于一體。圖案色彩鮮艷,筆觸細膩。赭色的枝干、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嬌黃的花蕊、嫩綠的花葉相互映襯,妖嬈美麗。
  由于雍正時期的瓷胎潔白輕薄,在其上用琺瑯料直接繪畫更能突出彩料的玻璃質(zhì)感和鮮艷色調(diào),因而雍正琺瑯彩瓷大多繪于素白器上,只有少數(shù)襲用康熙時期色地裝飾,此件器物系恰是沿襲了康熙琺瑯彩色地的裝飾風(fēng)格。 

胭脂紅地開光琺瑯彩花鳥紋碗

         
胭脂紅地開光琺瑯彩花鳥紋碗,清雍正,高4.5cm,口徑9.2cm,足徑3.6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內(nèi)施白釉,內(nèi)壁模印鷺鷥蓮花圖,內(nèi)底心模印“永樂年制”陰文四字篆書款。外壁以胭脂紅為地,上飾三個團扇形開光,開光內(nèi)分別繪“壽山福?!薄ⅰ案廴f代”、“竹梅雙雀”圖。開光之間以綠、紫、黃等彩描繪皮球花紋。外底繪一碩桃,桃實內(nèi)以胭脂紅彩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
  這種集模印、彩繪于一體的裝飾方法在雍正琺瑯彩瓷器中極為罕見。此外,這種將年款署于一枚桃實中的作法也是非常獨特的。
  康熙、雍正時琺瑯彩瓷器所用白瓷胎絕大多數(shù)是由景德鎮(zhèn)御窯廠提供的,個別的也使用宮廷遺留的明代永樂、宣德時景德鎮(zhèn)官窯暗花白瓷胎,這件琺瑯彩花鳥紋碗即為其中的一件。 

淡黃地琺瑯彩蘭石紋碗

          
 淡黃地琺瑯彩蘭石紋碗,清雍正,高5.2cm,口徑10.3cm,足徑4cm。
  碗撇口,弧壁,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黃釉地上繪洞石蘭花圖。一側(cè)以黑彩題寫“云深瓊島開仙徑,春暖芝蘭花自香”七言詩句,引首鈐“佳麗”,句末鈐“金成”、“旭映”三枚胭脂彩篆體閑章。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藍料彩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藍料彩雙方欄。
  此碗造型優(yōu)美,繪畫精細,堪稱詩、書、畫、印俱佳的精品。
  清雍正早期琺瑯彩瓷器雖沿襲康熙時在色地上繪花卉的做法,但逐步加繪雀鳥,而后新增各種不同的山石花鳥題材,更配以詩句、印章。后期逐漸脫離銅胎畫琺瑯的影響,發(fā)展成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白地琺瑯彩瓷,形成雍正朝獨特的儒雅風(fēng)格。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清雍正,高6.9cm,口徑14.6cm,足徑6cm。
  碗撇口,弧壁,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以琺瑯彩描繪梅花兩株,枝干蒼老虬勁,設(shè)色嬌艷。樹下牡丹花朵怒放。一側(cè)墨彩題“百囀千聲隨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七言詩句。引首鈐閑章“先春”,末尾鈐閑章“壽古”、“香清”。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藍料彩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藍料彩雙方欄。
  此碗圖案描繪細致入微,設(shè)色清雅,令人賞心悅目。
  據(jù)清宮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案記載,琺瑯彩瓷器的畫匠多出自供奉于內(nèi)廷的如意館畫師,雍正朝有戴恒、鄒文玉、唐岱、賀金昆、宋三吉、焦國俞等。正是畫工的精湛技藝和非凡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方使琺瑯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藝術(shù)成就。 

藍料彩山水圖碗

          
藍料彩山水圖碗,高5.5cm,口徑10cm,足徑3.9cm
  碗撇口,深腹,圈足。內(nèi)壁無紋飾,外壁一面以藍料彩繪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題七言詩兩句:“翠繞南山同一色,綠圍滄海綠無邊”。詩句上首鈐胭脂彩陰文“壽古”篆書印一枚,下首鈐胭脂彩陰文“山高”、陽文“水長”篆書印二枚,圈足內(nèi)藍料彩雙方框內(nèi)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此碗的繪畫極精致,在傳世的雍正琺瑯彩瓷中屬上乘之作。特別是碗外壁通體以藍料彩繪畫,畫面上峰嶺巍峨,松柏蒼翠,漁帆點點,山水一色,意境深邃。江水上方空白處題七言詩兩句,詩情畫意,相得益彰。
  據(jù)目前所知,在傳世的雍正琺瑯彩瓷器中,通體以藍料彩繪畫的瓷器,除故宮博物院有收藏外,僅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藍料彩山水圖碗與藍料彩山水圖盤兩件,另在日本出版的《陶瓷全集》中曾見到一件藍料彩山水茶壺,收藏在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 

琺瑯彩松竹梅紋瓶

                 
琺瑯彩松竹梅紋瓶,高16.9cm,口徑3.9cm,足徑4.9cm。
  瓶直口,垂肩,圓腹,腹下漸斂,圈足。內(nèi)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琺瑯彩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案,松樹蒼勁,翠竹挺拔,梅花秀麗,綠葉襯托紅花,畫筆委婉細膩,此瓶不失為雍正時期官窯的絕美佳器。圖案上方墨書“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筆法自然流暢。在詩句的上、下方分別用胭脂彩畫成印章式款,分為“翔采”、“多古”、“香清”三組。底足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欖狀,又稱“橄欖瓶”,造型秀美,工藝精細,胎體輕薄,似半脫胎。釉質(zhì)瑩潤無瑕疵,彩繪紋飾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這件器物是在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中燒成瓷胎,解運入宮后,在宮中造辦處按照雍正皇帝批復(fù)的畫樣,由琺瑯彩畫師用琺瑯料繪畫,再入低溫爐中烘燒而成。此器不僅反映出制瓷技藝的精湛也表現(xiàn)了高超的繪畫技法。 

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

           
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高6.6cm,口徑14.5cm,足徑6cm。
  弧壁,圈足,底有藍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體極薄,屬于半脫胎,內(nèi)外釉白如雪,瑩潤如玉。碗外壁一側(cè)繪雉雞牡丹花,另一側(cè)題墨彩詩句,色彩鮮艷雅逸,畫法精工絕倫。畫面中心是一雄雉雞,在山石牡丹叢中尋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絨光如絹,絢爛奪目。雉雞的頭頸是滕黃色,背部藍綠相間,腹腿鐵紅,尾羽赭褐色。周圍的山石花草以粉紅、藕荷、杏黃、淡黃、水綠等嬌嫩顏色相襯托,直如一幅工筆花鳥畫般美妙動人。又配五言行草書體詩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結(jié)繡云”。字句的首、尾有胭脂水章“佳麗”及“金成”、“旭映”。
  琺瑯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燒造成功,雍正時得到極大發(fā)展,自乾隆以后衰落。雖然僅存七十余年,但將中國古代彩瓷發(fā)展到頂峰,制作出一大批精美絕倫,聞名于世的彩瓷佳作,此碗便是其中之一。 

 五彩仕女紋罐

               
五彩仕女紋罐,高34.1cm,口徑14.6cm,足徑15.3cm。
  罐撇口,頸微收,圓肩,肩下漸斂,圈足外撇。主題紋飾為通景庭園仕女嬰戲圖。四仕女在游園、憩息,四小童伴左右。其中一仕女右手提花籃,對面兩仕女并肩相倚而立,身后閃現(xiàn)一小童作趨前伸手取花狀,令二仕女側(cè)面相望,另一側(cè)洞石上坐一綺袖仕女,面前二小童似與身后的小童嬉戲。所繪仕女均發(fā)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diào)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艷。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zhì)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周。底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guī)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五彩人物紋碗

            
五彩人物紋碗,清雍正,高4.6cm,口徑9.6cm,足徑3.6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裝飾。通景繪王羲之愛鵝故事圖:王羲之垂手凝視河中雙鵝,書童背負畫卷跟隨其后。水面漣漪,岸邊蘆葦叢生。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外圍青花單線圈。
  此碗人物繪畫生動,筆觸細膩,逼真?zhèn)魃?,用歷史故事作為陶瓷裝飾,高雅別致。

斗彩云龍紋蓋罐

        斗彩云龍紋蓋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徑5.7cm,足徑7.8cm。
  罐小口,矮直頸,豐肩,上腹圓鼓,下腹斜收,底內(nèi)凹成圈足,帶蓋。蓋面微現(xiàn)弧度,直壁,面飾青花飛龍一條,壁繪斗彩朵云紋。器腹部飾青花三爪飛龍兩條,間以綠彩朵云,肩、脛處以黃、紅、綠彩分別繪覆仰蓮瓣紋,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規(guī)整端莊。所繪飛龍形象生動,動感強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綠彩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時期御窯廠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之作。

斗彩如意耳蒜頭瓶

          
斗彩如意耳蒜頭瓶,清雍正,高26cm,口徑5.2cm,足徑11.8cm。
  瓶口呈蒜頭形,束頸,溜肩,圓腹,圈足,口、肩之間對稱置如意耳。瓶外通體斗彩裝飾??谘靥幚L回紋作邊飾,蒜頭口上繪折枝花卉紋。頸上起棱,共有三層紋飾,依次為卷草、朵花及蕉葉紋。肩、脛上分別繪如意云紋和變形蓮瓣紋。腹部繪六組折枝花卉紋,間以勾蓮紋。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雙勾圖案輪廓,釉上填繪胭脂紅、銻黃、水綠、藍、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zhèn)鹘y(tǒng)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時期的創(chuàng)舉。 

斗彩纏枝花紋梅瓶


          
斗彩纏枝花紋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徑5.5cm,足徑11.9cm
  瓶圓唇,小口,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處外撇,圈足。通體斗彩裝飾。頸部繪4組朵花紋,肩部飾勾蓮紋,腹部以6組折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上下以變形勾蓮紋相隔。脛(jìng音敬)部繪纏枝寶相花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在畫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從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藝,這是對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jié)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紅、黃、綠外尚有珍貴的胭脂紅彩,使得所繪花卉更顯富麗。 

斗彩勾蓮菊瓣尊


            
斗彩勾蓮菊瓣尊,高25.7cm,口徑22cm,足徑15.6cm。
  尊撇口,圓腹,高圈足外撇。整個器型作菊瓣式。器型規(guī)整端莊,器外以斗彩繪豎向勾蓮花紋,構(gòu)圖新穎別致,色彩淡雅,底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藝制作,在紋飾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藝方面都進了一步。其突出表現(xiàn),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雞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達亂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時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單純的釉下青花與釉上粉彩的傳統(tǒng)工藝,將釉下青花與釉上粉彩相結(jié)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以花鳥人物為裝飾題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線,釉上填繪各種色彩,均填彩準確,不出邊線,且追求色彩的變化,在一朵花內(nèi)填以紫紅黃綠青等多種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藝已經(jīng)相當成熟。 



斗彩團花紋罐


              
斗彩團花紋罐,高17.2cm,口徑8.4cm,足徑7.8cm
  罐直口,微敞,短頸,圓肩,肩下漸瘦,圈足。罐外滿繪不規(guī)則團花,俗稱皮球花紋飾。罐里外施釉。底足無款識。
  斗彩瓷自明代創(chuàng)燒以來,至清代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與提高。雍正時又引入了琺瑯彩和金彩,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琺瑯彩的新工藝,斗彩瓷在原有的紅、黃、綠、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紅、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綠等多種顏色,更顯得富麗堂皇,美麗嬌艷。

斗彩纏枝花紋三足洗


          
斗彩纏枝花紋三足洗,清雍正,高5.4cm,口徑17.5cm,足距13.5cm。
  洗直口,淺壁,平底,下承以三足。外底留有9個細小支釘痕。內(nèi)施白釉,外壁斗彩纏枝蓮紋裝飾。三足上均繪折枝菊紋。外口沿及近底處均畫青花弦線兩道。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斗彩團花菊蝶紋蓋罐

              
斗彩團花菊蝶紋蓋罐,通高10.4cm,口徑5cm,足徑5.4cm。
  罐直口,豐肩,瘦底,圈足。罐身主題紋飾分上下兩行各四團花,交錯排列。團花上半為一蝴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葉。團花之間繪折枝蓮紋。肩及足際分別繪青花海水紋一周,其上繪各色花8朵。蓋面中央繪一團花,立墻飾折枝蓮花4朵。底足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團花紋始見于隋代,宋臨汝窯青瓷刻、印團花較多,明宣德、成化、隆慶三朝的青花瓷器與清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團花均十分流行。 
  成化斗彩以做工精細、小巧玲瓏、且傳世品稀少為世所珍重。清康熙后,各朝官窯均有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此蓋罐即雍正官窯仿成化斗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造型、胎釉、圖案均按成化真物仿制而成,體現(xiàn)出雍正時制瓷工藝的高度發(fā)展。 

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粉彩牡丹紋盤口瓶,清雍正,高27.5cm,口徑6.3cm,足徑8.6cm。
  瓶盤口,細長頸,長圓腹,近足處外撇,圈足。瓶身以粉紅、桔紅、翠綠、草綠及褐色彩料描繪牡丹紋。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此瓶形體各部分比例協(xié)調(diào),輪廓線條過渡柔和,畫面構(gòu)圖疏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每枚花瓣和葉片都描繪精細,質(zhì)感逼真,堪稱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佳作。

 粉彩葫蘆紋碗

              
粉彩葫蘆紋碗,清雍正,高5.8cm,口徑11.9cm,足徑4.6cm。
  碗口外撇,弧腹,圈足。碗內(nèi)光素,碗外施粉彩圖案三組:口沿繪纏枝花一周;碗身飾折枝葫蘆上托紅色蝙蝠;近底處為變形蓮瓣紋。“蝙蝠”和“葫蘆”寓意“福祿”。外底青花雙方欄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此碗胎體細薄,繪畫筆調(diào)纖柔,色彩淡雅,十分精致。

 木紋墨彩山水圖筆筒


      
木紋釉墨彩山水圖筆筒,清雍正,高14.2cm,口徑18.4cm,底徑18.6cm。清宮舊藏。
  筆筒直口,璧形底。器里及外壁上下沿施木紋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繪山水圖,意境清逸典雅。
  墨彩是清雍正年間景德鎮(zhèn)用國產(chǎn)料仿燒水墨琺瑯之效果施于瓷器上的彩料,首先在白瓷器上以黑料繪畫紋樣,再經(jīng)低溫烘烤而成,其效果猶如在白紙上以墨筆作畫。而木紋釉則是清雍正、乾隆朝獨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裝飾效果頗富自然生趣,且清雅怡人。此筆筒之墨彩山水與木紋釉相得益彰,為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風(fēng)格的瓷質(zhì)文具。

 粉彩雉雞牡丹紋盤

             
粉彩雉雞牡丹紋盤,清雍正,高5cm,口徑35.5cm,足徑21.5cm。
  盤撇口,折沿,淺腹,圈足。無款識。通體施白釉。盤內(nèi)粉彩裝飾,折沿處繪錦地開光,開光內(nèi)繪雜寶紋,內(nèi)底繪雉雞牡丹紋,襯以洞石、玉蘭、菊花紋。外壁光素。
  此盤的裝飾風(fēng)格接近清康熙時期的粉彩瓷器,尤其是口沿處的一周錦地開光和圖案充滿盤心的裝飾方法在康熙時期的粉彩器物中很常見,由此推斷這件器物應(yīng)是雍正早期的作品。在裝飾上運用雉雞、牡丹、洞石等,寓意“吉祥富貴”和“長壽富貴”,這種借物寓意的裝飾手法在清代瓷器上很流行。此盤構(gòu)圖嚴謹,運筆流暢,雉雞的形象栩栩如生,盛開的牡丹花和用藍料彩描繪的太湖石使畫面平添了幾分生機。 

粉彩團蝶紋碗

          
粉彩團蝶紋碗,高6.8cm,口徑13.5cm,足徑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內(nèi)白釉無紋,外壁繪粉彩團蝶紋5組,每組團蝶紋由2只相異的蝴蝶與四季花卉紋構(gòu)成。足底白釉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chǔ)之上受同時期琺瑯彩瓷器工藝的影響而創(chuàng)燒的釉上彩品種。其初創(chuàng)于康熙朝,興盛于雍正、乾隆時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繪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此碗造型輕盈秀巧,胎質(zhì)潔白細膩,釉面細潤純凈,紋飾色彩豐富艷麗,畫面生動逼真,體現(xiàn)了雍正瓷器淡雅柔麗的時代風(fēng)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絕美之品。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清雍正,高8.4cm,口徑50.6cm,足徑28.1cm。
  盤撇口,弧壁,圈足。內(nèi)底彩繪一株桃樹沿盤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結(jié)有9枚桃實,6枚在盤內(nèi),3枚在盤外。枝旁飛舞數(shù)只紅蝙蝠。桃花盛開,果實累累,紅色的桃實,粉色的桃花,嫩綠的枝葉,畫面喜慶吉祥。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形體碩大,造型端莊,紋飾主題寓意“洪福齊天”、“福壽雙全”。這種從器內(nèi)延伸至器外的畫面俗稱“過枝花”。清末寂園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過枝之盤碗甚多,有桃實八枚綴于枝上者,索價亦甚巨。過枝云者,自此面以達于彼面。枝干相連,花葉相屬之謂,皆雍正官窯也?!贝朔N畫法起源于清康熙時期,一直影響及道光時期,亦見有“過墻龍”、“過墻鳳”等。晚清以后這種畫法不多見。 

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


          
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清雍正,高31.4cm,口徑7.1cm,足徑9.6cm。
  瓶直口,削肩,圓腹,腹以下漸斂,圈足。器身呈橄欖狀,頸部對稱置貫耳,足邊有兩長方形孔可供穿帶用。通體以珊瑚紅釉為地,上繪數(shù)枝粉彩牡丹,三朵盛開的黃、白、粉三色牡丹在綠葉的襯托下嬌艷無比。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瓶造型端莊,圖案描繪精細,以珊瑚紅釉為地襯托粉彩牡丹,色彩嬌艷,為雍正時期珍貴的陳設(shè)用瓷。
  珊瑚紅釉系將配好的釉料吹于細白瓷器上經(jīng)低溫?zé)桑陨鶆?,呈色紅中微閃黃,近似天然珊瑚之色,故名。 

粉彩人鹿紋梅瓶

粉彩人鹿紋梅瓶,清雍正,高16.6cm,口徑3.2cm,足徑6.1cm
  瓶小口微撇,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瓶身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繪兩組紋飾:一組為一老者肩扛鐵鏟,手提籃子,正扭身回首笑容可掬地望著稚嫩的小鹿;另一組為一輪紅日、山石及花草。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此瓶敷彩淡雅,所繪人物與動物生動傳神,反映出雍正時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藝術(shù)水準。 

 粉彩梅花紋碗

         
粉彩梅花紋碗,清雍正,高5cm,口徑9.2cm,足徑3.8cm
  碗敞口,深腹,圈足。通體粉彩裝飾。里心繪三朵散落的梅花,外壁繪兩株梅樹,樹干屈曲遒勁,枝頭梅花盛開,樹下繪兩支靈芝。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此碗造型厚重端莊,內(nèi)、外畫面互為呼應(yīng),渾然一體。在用色上頗為講究,以黑赭色樹干襯托粉色花朵,愈顯示出梅樹的勃勃生機。 

粉彩鏤空團壽蓋盒


           
粉彩鏤空團壽蓋盒,清雍正,通高13.2cm,口徑21.7cm,足徑12.9cm
  盒呈扁圓形,上下子母口套合,蓋面隆起,蓋頂置寶珠形鈕,圈足。盒內(nèi)設(shè)9格,外壁以粉彩描繪纏枝花紋。蓋面先鏤空纏枝蓮紋,蓮朵中心鏤空團“壽”字,再以粉彩描繪??谘赝拷鸩?,近足處繪雙重蓮瓣紋,圈足外墻繪回紋。足內(nèi)施孔雀綠釉,外底中心青花雙圈內(nèi)留白,以青花料篆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
  此盒以鏤空加彩繪技法進行裝飾,而且鏤空技法嫻熟,彩繪筆觸細膩,堪稱雍正粉彩瓷器中殊為少見的作品。但其裝飾較繁縟,應(yīng)屬雍正后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之作品。

粉彩桃花紋直頸瓶


          
粉彩桃花紋直頸瓶,清雍正,高37.6cm,口徑4.1cm,足徑11.6cm。
  瓶直口,長頸,圓腹,圈足外撇。通體白釉,粉彩裝飾。外壁繪桃樹一株,蔓遍器身,花蕾欲放,鮮花婀娜,綠葉青翠,彩蝶飛舞其間。胭脂紅彩描繪的花朵顏色深淺不同,花心部分色料最厚,從花心到花瓣邊沿紅色漸趨淺淡。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瓶造型優(yōu)美,色彩絢麗,繪畫精細入微,圖案逼真,是一件頗能代表雍正粉彩瓷器燒造水平的佳作。
  雍正粉彩瓷以白地彩繪為主,其胎體薄輕,釉面純凈,溫潤似玉,可充分襯托出粉彩之嬌麗。有些盤、碗類小件器物玲瓏剔透,若迎光透視,另一面的圖案清晰可見。雍正粉彩瓷器的裝飾題材以花鳥、山水、人物圖案為主,尤以花卉見長。它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沒骨”技法,突出陰陽向背,濃淡相間,層次清楚,富有立體效果。 

粉彩蟠桃紋天球瓶


           
粉彩蟠桃紋天球瓶,清雍正,高50.6cm,口徑11.9cm,足徑17.7cm。
  瓶直口微撇,頸較短,渾圓腹,圈足。通體內(nèi)外施白釉。瓶體上以粉彩描繪桃樹一株,枝繁葉茂,自瓶底沿腹部蜿蜒而上,八顆碩大飽滿的桃實壓墜枝頭。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化篆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天球瓶以形似天體星球而得名,此種器形始見于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兩朝,屬于陳設(shè)用瓷。后世所制粉彩蟠桃紋天球瓶多以雍、乾時期的制品為藍本燒造而成。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上所繪蟠桃多繪八只桃實,而乾隆時則多繪九只桃實,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說。此瓶彩繪構(gòu)圖疏朗有致,釉色濃淡相間,繪畫精細工巧,堪稱雍正官窯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釉里紅海水龍紋瓶

       釉里紅海水龍紋瓶,清雍正,高35.5cm,口徑7.2cm,足徑13.5cm
  瓶小口,短頸,豐肩,上腹圓鼓,下腹內(nèi)收,圈足。通體以釉里紅為飾繪海水,留白暗刻大、小二龍。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
  此瓶器形挺拔端莊,裝飾手法新穎,紅白二色交相輝映,海濤中騰躍的大小二龍,有“蒼龍教子”之寓意。

青花海石榴貫耳瓶

         
青花海石榴貫耳瓶,清雍正,高19.4cm,口徑5.2cm,足徑6.3cm
  瓶洗口,長頸,豐肩,雙貫耳,上腹圓鼓,下腹?jié)u收,淺圈足。白釉微泛青,青花呈灰藍色,暈染。頸飾海水紋,耳繪回紋,肩和脛飾蕉葉紋,腹繪纏枝石榴紋。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署“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該器青花發(fā)色、釉面、紋飾及造型皆仿明宣德時期的青花貫耳瓶,很接近真器,以后各朝也有此器形。 

青花釉里紅鳳穿花紋壯罐


          
青花釉里紅鳳穿花紋壯罐,清雍正,通高28.7cm,口徑12.5cm,足徑11.2cm。
  罐圓口,短直頸,窄圓肩,直腹,圈足。附傘形蓋,蓋面隆起,蓋頂置寶珠形紐。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紅裝飾。主題紋飾為釉里紅鳳穿花紋,其上下以青花釉里紅云蝠紋、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和青花回紋為邊飾。蓋紐繪釉里紅團花以及青花如意云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仿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造型源自明代宣德時期,端莊大方,胎體堅硬,釉色瑩潤,釉里紅發(fā)色純正,青花顏色翠藍,紋飾布局嚴謹,是雍正官窯瓷器中的一件上乘之作。
  清雍正時期年希堯、唐英共同督理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銅紅呈色技術(shù)更為成熟,其色彩鮮亮艷麗,紋飾清晰舒展,造型優(yōu)美。雍正釉里紅瓷多以白釉為地描繪紋飾,但也開創(chuàng)了以天藍釉與冬青釉為地的裝飾。 


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


            
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高39.3cm,口徑10cm,足徑12.3cm
  瓶撇口,細長頸,腹下漸斂,圈足外撇。瓶身以桃樹為主題紋飾,樹上結(jié)桃實9枚,桃花20朵,樹下繪靈芝、竹子,空間繪蝙蝠5只???、足際各繪雙弦紋一周。底足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雍正朝官窯瓷器以造型端莊、做工精細著稱。此瓶造型秀麗,構(gòu)圖疏密得當,工藝精巧。青花畫風(fēng)仿明永樂、宣德風(fēng)格,以點染的重筆模仿鐵結(jié)晶斑點,于清秀中顯露出古樸剛勁之風(fēng)。圖案中的桃實、桃花、桃枝、蝙蝠、靈芝、竹子等,在傳統(tǒng)文化中均屬于吉祥圖案,寓意福壽吉祥。此瓶為雍正官窯青花瓷器的杰出之作。 

青花釉里紅松竹梅紋瓶


             
青花釉里紅松竹梅紋瓶,高26.5cm,口徑8.9cm,足徑11cm。
  瓶斂口,短頸,豐肩,腹下漸收,圈足外撇。足內(nèi)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器型秀美,以歲寒三友圖為飾。畫面以翠藍色的青花繪梅樹枝干、松針、竹及山石,以色彩略暗的釉里紅描繪蒼老的松干和傲寒的梅花,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圖中以竹葉組成一首五言絕句詩:“竹有擎天勢,蒼松耐歲寒,梅花魁萬卉,三友四時歡?!币栽娫?,畫中藏詩,匠心獨運。
  此器所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案是明清瓷器中常見的一種裝飾題材。松樹長青不老,竹有君子之風(fēng),梅花凌霜傲雪,古代文人騷客多以松竹梅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自喻。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清雍正,高21.2cm,口徑3.4cm,底徑7.9cm
  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腹以下內(nèi)斂,近底處外撇,玉璧形底。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通景繪枯樹棲鳥圖,棲落在冬日枯樹上的山雀兩兩相對,野趣十足,別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
  此瓶圖案疏朗大方,畫意生動自然。 

青花夔鳳紋雙陸尊


            
青花夔鳳紋雙陸尊,清雍正,高18.6cm,口徑13.7cm,足徑10.3cm
  尊圓口,長直頸,溜肩,直腹,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瓶體通過留白的裝飾技法,頸、腹間繪有青花夔鳳紋樣。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雙陸尊的名稱源自器形模仿雙陸棋的造型,系用于插花的陳設(shè)器。此器青花色澤淡雅細膩,體現(xiàn)了雍正朝的風(fēng)格,是雍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
  清雍正時瓷土選料精細,研粉、澄漿、制坯等工藝要求嚴格,燒制技術(shù)高,因而胎胚堅白細潤,成型工整,器體輕薄。大器胎體勻稱,不顯厚重,小器愈加玲瓏。因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此時的青花瓷多采用淡描雙鉤法,勾出輪廓線,加以重染,畫風(fēng)細膩,構(gòu)圖疏朗,清秀典雅。

 青花龍穿花紋撇口尊


      
青花龍穿花紋撇口尊,清雍正,高68.8cm,口徑23.7cm,足徑23cm
  尊撇口,粗長頸,圓腹下收,近底處外撇,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瓶頸與腹部分別繪通景龍穿四季花卉圖案,以海水紋、回紋、如意云紋相隔。近足處襯以海水江崖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尊形體高大挺拔。青花顏色濃郁艷麗,紋飾畫工精細,具備清代前期陶瓷大器的偉岸風(fēng)格。這種器形源自康熙朝的瓷尊,但口沿和足底撇度比那時的器物明顯見小。 

釉里紅花蝶紋筆筒

          
釉里紅花蝶紋筆筒,清雍正,高15.6cm,口徑18.3cm,底徑18.3cm。
  筆筒呈圓筒形,直壁,玉璧形底。內(nèi)施白釉。外壁釉里紅裝飾。主題圖案有兩組,一組繪洞石、菊花、牡丹以及飛舞的3只蝴蝶;另外一組繪喜鵲登梅。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筆筒胎堅、釉潤。釉里紅的發(fā)色稍微不足,但正是這種缺陷所形成的層次,為畫面平添幾分情趣。筆筒上兩幅畫面的喻意是“探花及第”和“喜上眉梢”。用這種圖案裝飾筆筒,可謂恰到好處。

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雙螭耳尊


        
青花釉里紅纏枝蓮紋雙螭耳尊,清雍正,高44.3cm,口徑16.3cm,足徑24.7cm。
  尊圓口,粗頸,垂肩,圓腹,圈足。肩、腹相交處對稱置透雕螭龍耳。內(nèi)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紅裝飾。口沿處繪纏枝蓮紋,腹壁的主題圖案是青花釉里紅纏枝蓮花紋,近底處繪青花釉里紅仰蓮瓣紋,足邊繪卷草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尊因形狀如同倒放的鹿頭,故又名“鹿頭尊”。其造型穩(wěn)重飽滿,釉色瑩潤,釉里紅顏色亮麗,以青花、釉里紅裝飾的纏枝蓮紋飾,紅花藍葉,色彩搭配巧妙。它代表了雍正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
  雍正時的青花釉里紅,將兩種釉下彩燒制得均很完美,其工藝精湛,造型俊秀,紋飾清新舒展,位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冠。此時的青花釉里紅瓷紋飾題材豐富,有云龍、云鶴、云蝠、蟠螭(pán chī音盤吃)、穿花鳳、松竹梅、山水人物等各種。

黃地綠彩云蝠紋碗

            
黃地綠彩云蝠紋碗,清雍正,高7.3cm,口徑15.2cm,足徑5.2cm。
  碗撇口,腹部下斂,圈足外撇。里外皆施黃釉。外壁用綠彩繪帶狀祥云,間飾紅色蝙蝠口銜綬帶葫蘆,寓意“福壽萬代”,近底處繪綠色蓮瓣紋一周。外底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
  此種類型的碗俗稱“雞心碗”,出現(xiàn)于明永樂、宣德時期。該碗沿襲舊制,但造型更加秀美。以嬌黃釉襯托綠彩,點綴紅、藍粉彩,這是雍正時期新創(chuàng)的粉彩品種。

礬紅地白花蝴蝶紋圓盒


         
礬紅地白花蝴蝶紋圓盒,清雍正,高10cm,口徑18cm,足徑12cm。
  盒呈扁圓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內(nèi)施白釉,外通體礬紅彩為地留白蝴蝶紋及纏枝花紋裝飾。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此盒造型秀巧,裝飾新穎,堪稱雍正官窯瓷器中的珍品。 

 礬紅彩魚藻紋瓶


            
礬紅彩魚藻紋瓶,清雍正,高46.5cm,口徑12.5cm,足徑11.5cm。
  瓶撇口,短直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礬紅彩加綠彩繪通景魚藻紋,生動傳神。圈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
  此瓶上的圖案繪畫筆觸細膩,將魚的神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并且通過“魚”表達了“吉慶有余”這一美好的愿望。 

礬紅彩甘藤紋瓶

          
礬紅彩甘藤紋瓶,清雍正,高22.7cm,口徑6.2cm,足徑5.5cm。
  瓶撇口,細長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在白釉地上用礬紅彩描繪纏枝甘藤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花紋細密清晰,與修長的瓶身相得益彰。 

 礬紅彩云龍紋盤

             
礬紅彩云龍紋盤,清雍正,高3.4cm,口徑17cm,足徑11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盤內(nèi)外以礬紅彩裝飾。內(nèi)口沿處繪弦紋兩道,盤心繪一立龍,周圍襯以火焰紋,盤外壁繪雙龍戲珠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圈。
  以“云龍紋”作為器物、服飾的裝飾紋樣,是清代宮廷物品的一大特色,體現(xiàn)了皇室尊貴的象征。

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


              
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高6.5cm,口徑15.1cm,足徑6cm。
  碗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黃釉,錐刻海水、祥云與仙鶴圖案,以綠彩填飾海水和祥云,以白、黑、紅彩繪仙鶴。底白釉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碗采用低溫釉彩二次燒成技術(shù)。所繪圖案筆法細膩,生動傳神,表現(xiàn)出雍正時期御窯廠制作的官窯瓷器不計工本、刻意求精的工藝技法。
  黃釉器在清代是皇帝的專用器具。仙鶴寓意長壽,為清代瓷器上所習(xí)見的吉祥圖案。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彩繪方壺


          
紫砂黑漆描金彩繪方壺,清雍正,高11.5cm,口徑12×9cm,足徑8×9cm
  壺直口,略呈長方形。器身方中見圓,圓中見長方。彎流,方柄,壸門足。出沿式蓋,方亭式鈕。壺為紫砂內(nèi)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繪畫。壺身描金漆繪保存完好,蓋上則大部分脫落。壺身四面所繪內(nèi)容為山水樓閣圖,壺柄和流上繪制梅花。
  以漆髹飾紫砂壺始于明代,清雍正年間吸收了漆畫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將壺體裝飾得金碧輝煌。
  此壺造型大氣,構(gòu)圖飽滿,描金漆畫精美異常,富麗堂皇,具有典型的皇家風(fēng)范,是故宮博物院僅存的雍正朝紫砂胎描金彩繪壺。

宜興窯紫砂柿蒂起花扁壺


            
紫砂柿蒂起花扁壺,清雍正,高8.1cm,口徑8.3cm,足徑6.4cm。
  壺闊口,圓肩,扁腹,短直流,粗環(huán)柄。蓋面突起浮雕的柿蒂紋。淺赭色調(diào)砂泥,布滿白砂點,砂泥顆粒較粗,但粗而不澀。
  浮雕的柿蒂紋具有典型的晚明風(fēng)格,明墓出土的紫砂壺和宜興窯址出土的殘器中多有柿蒂紋裝飾的壺流或壺蓋。此壺浮雕的柿蒂紋周邊翻卷,有一定的厚度,使光潔素雅的壺體增添了圓雕的神韻。

 宜興窯紫砂端把茶壺


      
紫砂端把茶壺,清雍正,高7.5cm,口徑7.6cm,足徑7.5cm。
  壺圓形,短頸,圈足。口、流、柄的高度一致。紫色砂泥,細膩光潤。
  雍正時期宜興窯向?qū)m廷進貢的紫砂壺多是以造形、泥色取勝的素壺,光素古樸中更能顯示出紫砂壺肌理的自然之美。

宜興窯紫砂桃式硯滴

              
紫砂桃式硯滴,清雍正,直徑7.2cm,口徑1.3cm。
  硯滴為連枝帶葉桃實式,以黃白砂泥為胎。頂端進水孔有粉紅色小桃花覆蓋,莖端為出水孔??谂c蓋作卡口,將蓋稍做旋轉(zhuǎn)便會牢牢卡住,即使晃動和倒懸也不致脫落。硯滴表面于黃白之上點染褐紅色斑點,周圍浸染一片淺粉色,好似熟透了的鮮桃。
  清雍正時期的御用文玩中不少是宜興制作的紫砂器,如此精美的紫砂硯滴卻并不多見。 

宜興窯紫砂花卉竹石紋茶葉罐

          
紫砂花卉竹石紋茶葉罐,清雍正,高9.5cm,口徑2.5cm,底徑5.7×5.7cm。
  罐呈四方形,方肩,方足,子母雙套蓋。罐身四面開光內(nèi)以泥漿堆繪竹石、蘭草、梅花、菊花紋。砂泥呈淺赭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灰鼠皮”色,素雅純凈。
  雍正皇帝特別欣賞紫砂泥色的天然之美。這時期首創(chuàng)了本色泥漿堆繪技法,繪畫用的泥漿必須研磨得與墨汁一樣細潤,濃稠度要恰到好處,這是一種技藝性極高的裝飾手法,也是雍正朝宮廷紫砂裝飾的一大特色。 

紫砂花卉竹石紋茶葉罐紋飾拓片

紫砂蓮心銘花鳥六方茶葉罐

          
紫砂蓮心銘花鳥六方茶葉罐,清雍正,高13cm,口徑3.6cm,底徑5.9cm。
  罐呈六方形,平肩,平底,子母雙套蓋。蓋面刻楷書“蓮心”二字。罐腹六面分別以泥漿堆繪山石花鳥圖。砂泥呈紫紅色,肌理細潤,紋飾精妙。
  雍正時期內(nèi)廷特向宜興定制帶有不同的茶葉名稱的小容量紫砂茶葉罐,供皇帝品茶使用。蓮心茶為江南名茶之一。 

宜興窯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


           
紫砂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清雍正,高16.5cm,口徑19cm,底徑18.5cm。
  筆筒圓形,口底相若,寬圈足。黃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紋邊飾,底髹黑漆。附描金紅漆座,云頭形三足。外壁描金堆繪打棗圖。枝葉繁茂的棗樹枝干粗壯,碩果累累,棗子已經(jīng)鮮紅熟透。一持長竿的老翁正哄著小孫孫打棗玩耍。老翁著深色衣衫,與小童的粉衫對比鮮明。小童的表情頑皮可愛,老翁深受感染。遠景為坡地、樹木,使畫面具有遼闊感。
  紫砂胎上的髹漆描金裝飾在清雍正時期做得最好。此筆筒的口沿使用黑漆描金修飾,底部用黑漆包罩,正如吳梅鼎的《陽羨茗壺賦》所稱贊:“或青堅在骨,涂髹汁兮生光?!?/span> 

宜興窯紫砂暗刻蘭花詩句三角花盆


               
紫砂暗刻蘭花詩句三角花盆,清雍正,高13cm,邊長35cm
  花盆呈三角形,折沿,平底,底中心有一孔,下承三直角足。淺褐色砂泥,泥質(zhì)極佳,粗中有細?;ㄅ枰幻骊幙桃粎蔡m花,刀法豪放。另二面刻篆書七言詩句:“乞巧紅樓秋思渴,抱琴夜佇餐涼雪。”
  此花盆泥色獨特,赭中泛灰,俗稱“灰鼠皮”。這種泥色古樸耐看,雍正時創(chuàng)制,乾隆以后消失。

紫砂凸雕夔龍花盆


          
紫砂凸雕夔龍花盆,清雍正,高7.4cm,口徑6.6×6.6cm,底徑12×12cm。
  花盆菱花式,板沿,菱花口,底有一出水孔,下承四云頭足。栗黃色砂泥,細密光滑。腹部凸凹有致,有14條筋脈。腹中部一周凸雕4對虁龍,首尾呼應(yīng),生動活潑。
  此盆造型優(yōu)美,紋飾精致,是宮廷中栽種室內(nèi)花草的用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雍正時期的宮廷繪畫《十二美人圖》中即能看到栽種著花卉的紫砂花盆。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