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和土帝。后代學者習慣把個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選放入以上八個「座位」中,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帝組合。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xiàn)在傳說中的「帝王」。現(xiàn)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于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lián)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gòu)成「皇帝」的稱號。 關于歷史上的三皇和五帝,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記載,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天皇)、地皇氏(地皇)、人皇氏(人皇或泰皇),后增補伏羲氏等作為“三皇”,比較普遍的說法三皇是:燧人、伏羲、神農(nóng);也有說法稱燧人為天皇,神農(nóng)為地皇,伏羲為人皇或泰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后增補公孫軒轅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后期增補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 三皇: 天皇、地皇、泰皇之名號,現(xiàn)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后著作在原始意義上的遠古三皇基礎上增補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為九皇。 1、前天皇、地皇、人皇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書傳記載畢竟有限,前三皇年代久已,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柑旎实鼗嗜嘶书_治各二萬八千歲」。 2、中天皇:盤古開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中天皇,皇氏兄弟十三人,其中一人發(fā)明了數(shù)字,繼而又發(fā)明了天干、地支,為人推為皇。其余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占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天皇氏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兜弁跏兰o》中也對此有描述。天地開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中地皇:世代傳世數(shù)萬年之后是中地皇君。 中人皇:傳世數(shù)萬年后是中人皇君?!傅鼗适弦?,于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梗ā堵肥贰芬堵鍟罚?。人皇之時,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 3、后天皇:唐代司馬貞寫了《三皇本紀》以補全《史記》,增補了伏羲、女媧、神農(nóng)等諸位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與部落首領的歷史。中人皇氏之后,歷經(jīng)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疏仡紀。禪通紀始于伏羲,疏仡紀始于黃帝。而在伏羲之前的因提紀,其中一位被后世尊為后天皇,即是燧人氏。 后人皇:燧人氏之后,又歷經(jīng)幾世,有伏羲、女媧氏,有圣德,為后人皇。 燧人(天皇)、神農(nóng)(地皇)伏羲(泰皇或人皇),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nóng),出自《春秋運斗樞》; 伏羲、神農(nóng)、黃帝,出自《三字經(jīng)》;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莊子》; 五帝: “帝”原指五方上帝,戰(zhàn)國后(有說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吨芏Y·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后世增補的“五帝”分別有如下不同說法: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nóng))、白帝(少昊)、黑帝(顓頊)。 至于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羲(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戰(zhàn)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尚書序》; 根據(jù)典籍記載眾說紛紜,并無定論。 三皇五帝至夏朝年代先后關系大體如下:
三皇五帝在歷史上都是有跡可循的,他們其實為各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有杰出貢獻的首領,其人物和事跡被后人被神話化,其人物也被后來的史學記錄為神而傳頌至今。 本篇完—— |
|
來自: 泰陽漢子 > 《上古神話宗教傳說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