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時光原創(chuàng)文學(xué),文字愛好者的搖籃★ ---------------------------------------------------------- 【新朋友】點擊文章標題下方藍色字“嘉年華時光”快速關(guān)注 【老朋友】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母親的木箱 文 | 馬椿榮(陜西洛南) 母親沒有嫁妝,在那個饑寒交迫、黑白不分的年代,大字不識深溝老林里的母親能嫁給有文化的父親,是因為父親成份不好大齡單身的無奈之舉。時至今日,我依然這么認為。父親一生都沒有知音,越老越壓抑的沉默,直至離世。而母親,則在她狹小的思維空間里猜度著,埋怨著,又辛苦的勞作著,忙其一生。 從二十一歲到三十四歲里,母親生下了兩男四女六個孩子,我上面的兩個姐姐在不同年齡段夭折,剩下我們兄妹四個。家里沒有像樣的家具,唯有父親的一只舊木箱,常年掛著鎖,鑰匙父親不離身的系著,無人敢要。那時父親是村干部,也是信用社的信貸員,木箱里或許放著賬本、錢、糧票,或許還有某個人拿來放的經(jīng)久早已長了霉點的點心和餅干,他當(dāng)家,我們無人敢問。 母親和我們少得可憐的衣服堆在紙箱里,放在架板上。 直至二哥結(jié)婚,請來木匠給嫂子做箱子柜子。母親在屋里屋外嘟囔,不愿做飯。父親坐在堂屋,看著木匠的錛子一下一下,臉陰沉著。我悄聲問姐姐,才知道母親也想要一只箱子,說她生了幾個孩子,天天吃苦受累,連件衣服都沒地兒放。 父親第一次對母親妥協(xié),在給嫂子做了一對木箱一擔(dān)睡柜之后,破天荒的讓木匠另做了一對木箱,上面是大紅色寬大的箱體,下面是黑色兩抽屜的箱桌,并排在父母的臥房里放著,一個是父親的,只有一個是母親的,糊著報紙的黑房子立即亮堂了不少。母親很滿足,她的臉歡悅起來,飯做的好,對木匠熱情,對沿路過往的鄰居也話多了起來。 母親便很疼愛的把箱子里外擦拭干凈,把洗干凈的衣服疊好放在箱子邊上,再把身上皺巴巴幾張毛票、姐姐第一次學(xué)著給她做的一雙布鞋、外公的照片、針線簸籮放進箱子里。 兩個并排的木箱,高過我的頭頂,兩把小銅鎖很規(guī)矩的鎖著,牽引著我可望不可即的目光。和父親一樣,母親的褲環(huán)上也系了一把鑰匙。 偶爾,在難得空閑的晚上,家里來人聽父親說古今,父親的臉不再嚴肅,和顏悅色起來,他把火塘的火燒旺,聽書的人正襟危坐,拉長了耳朵,準備聽他的《隋唐演義》或者《薛剛反唐》。母親就會在這時慫恿我去要父親的鑰匙,我是老幺,父親最疼愛,不會挨罵。我便磨蹭到父親身邊,蹭蹭他的胳膊,紅著臉不說話。父親回頭看看我的樣子,嗔怪道“做么事?”我還是不說話,哼哼唧唧,母親和姐姐看著我笑,父親就明白了,罵我一句“就曉得吃!”卻起身走回臥房,解了鑰匙打開箱子,我奮力踮起腳尖,但也夠不著箱口,只能看到掀起的白色箱蓋里層。父親挪來挪去,最后提一包點心出來,母親早在房門口接了,用火鉗架在火塘的柴火上,把點心一個個整齊的排上去。我們聽著古今,看著白白胖嘟嘟的點心漸漸變得焦黃,幾個人分一塊,一小口一小口含在嘴里舍不得下咽,甜味從舌尖彌漫到全身讓我陶醉不已,那是我回憶里唯一幸福的時刻。 我參加工作后不久,父親故去,母親終于當(dāng)家了,兩只木箱的鑰匙都回到她的手里,系在腰間。只是箱子里沒有了父親的工資,也不會有人逢年過節(jié)上門來送點心,她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也同時沒有了精神依靠。 我在五百里外的地方開始給母親寄生活費,那時候工資不足千元,我只能每次給母親寄二三百。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郵局匯款。我隔三差五坐在郵局的長凳上填寫復(fù)雜的匯款單,第一次把收款人寫成母親的名字,交兩三元手續(xù)費,耐心等七八天后,給鄰居打電話,問我母親有沒有收到匯款單。 母親比我更辛苦,她那時候最盼的就是郵遞員,她稱之為“朋友政”。郵遞員給她送去匯款單,她欣喜的接過去,摩挲著,問“給我這么個紙紙,拿這個換錢呀?到哪去換?”郵遞員耐心的告訴她拿上匯款單和身份證去街道信用社交給工作人員,人家就會給她錢。她懂了似得點頭,又拉著郵遞員說半天話。末了把匯款單很認真的放在箱子底,鎖好。等街道逢集的時候,才拿出來裝在貼身兜里去鎮(zhèn)上取。 一路上,凡是她認識的人都打招呼,驕傲的說“我去街上取錢呀,我小女給我寄錢了,她在外地工作。”不厭其煩。她不識字,所以每每去取錢都要問好多人,跑好多冤枉路。取了錢回家也是趕緊放在箱子里鎖好,身上只裝幾元零花錢。 有時隔兩三個月還沒有匯款單,她也會去集鎮(zhèn)的郵局窗口問,咋這幾天沒見朋友政?都這時候了咋還沒見我的匯款單?有時是郵遞員沒顧上送,有時是我忘了給她寄。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很多年,她箱子里匯款單和零花錢交替,只是我從來沒有打開過她的箱子,她的鑰匙拿的緊。我總是問,你還有錢花么,沒有了就讓鄰家嬸子給我打電話,她每次都說有,夠花。 有次回去跟母親閑聊,她說,你去年給我寄了四次錢,加上過年回來給我的一共是兩千四。哦?我驚異母親記得這么準,實際我根本不記得寄了幾次,寄了多少。 后來有了手機,有了網(wǎng)上交易,支付寶,微信,再也不用手寫匯款,我就轉(zhuǎn)賬給外甥女,讓她捎回老家,再打電話問母親是否收到。 母親是臘月的生日,我大多都是在她生日當(dāng)天趕回去,走前匆匆給她買棉衣棉褲和鞋子,每次她都很欣喜,粗糙的手指刺啦的撫摸著衣服,皺紋裂開來笑。我也每次都強行把她的圍裙解下,像小時候她幫我一樣,幫她解扣子,拽褲腿,脫下舊衣,換上新衣,她前后轉(zhuǎn),我左右看,說聲好看,皆心滿意足。 我不知道的是,我一走,她就把新衣脫下來,整齊疊好放進木箱里,鎖著,依舊穿多年前的舊衣。有次我急匆匆回去讓她看才買的新衣,她說,你去年就給我買了一模一樣的一件,我還沒穿,咋又買了?我驚異,是嗎?一樣的?她肯定,一模一樣!我有些尷尬,其實早忘了前年買的去年買的什么,只是要回去了才著急隨便一買。 時間久了,兩只木箱都堆得滿滿的,幾乎都是棉衣,新的,半新的,她依舊鎖著。有年五月出差到老家縣城,打電話問她要什么,她在電話里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問急了說你要是方便了幫我買件夏天的衣服,箱子里都是棉衣。我怔住了,繼而狠狠的責(zé)罵自己。那次買了兩件襯衣一件短袖送回去,她很開心。 母親老了,木箱也隨之舊了,但母親依舊很愛惜,擦拭、緊鎖。于母親而言,那不是普通的一件家具,而是她的根據(jù)地,是秘密,是根。 夜深人靜時,打開木箱,一幕幕回憶流出,親人們就都在眼前了……
馬椿榮,女,漢族,1975年3月生,陜西鎮(zhèn)安人,大學(xué)文化,商洛市青年作協(xié)會員,現(xiàn)工作于陜西洛南縣委組織部。喜歡文學(xué),堅持寫作,作品散見于飛天文學(xué)網(wǎng)、榕樹下、商洛日報、商洛詩歌、丹水、嘉年華時光等公眾號。 2017年5月1日開始,〈嘉年華時光〉面向全國文學(xué)愛好者開展“最好的風(fēng)景在路上”有獎?wù)魑拇筚悾?/span>每個月,經(jīng)過編委會初評、優(yōu)秀征文展播、讀者閱讀和評論、網(wǎng)絡(luò)微信投票,最終綜合評選后會在〈嘉年華時光〉公眾號公布獲獎名單,共評出: 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優(yōu)秀獎若干名。一二三等獎獲獎作者頒發(fā)榮譽證書。除豐厚獎品外,額外給一等獎作者贈送一幅書法作品。 投稿郵箱408440374@qq.com 〈嘉年華時光〉平臺實行贊賞即稿酬。即所有入選的各類原創(chuàng)稿件發(fā)表時全部打開“贊賞”功能,讀者贊賞的70%為作者稿費,每月8號左右統(tǒng)計、公布并發(fā)給原創(chuàng)作者本人!30%留作平臺運營、宣傳及編輯、校對、制作等費用!無贊賞則無稿酬。編輯微信:408440374(嘉年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