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建立良好的溝通能力 * 作者:塔利·沙羅特(Tali Sharot) ◎紐約大學心理學和神經(jīng)科學博士,TED演講人,其TED 2012的演講已被觀看超過200萬次。 ◎現(xiàn)為倫敦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人員,被描述為“其所在國家的出色女科學家之一”。 ◎曾在《自然》與《科學》等期刊中發(fā)表過論文,其著作《樂觀的偏見》與《被左右的獨立思維》分別于2014年與2018年榮獲英國心理學會圖書獎。 為什么有人就能輕松說服老板、客戶接受自己的建議? 為什么分手后,你還會忍不住偷偷看前任朋友圈? 為什么你天不怕地不怕,卻對密集的圖案有深深的恐懼? 你是否也想一探很多事情表象背后深層的玄機? 這看似屬于心理學范疇,但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書店里擺滿了高深莫測的心理學課本,可我只想讀最簡單好玩的心理學,來解決最實際的問題! 狼書今日共讀《被左右的獨立思維》,這本書就夠了! 核心內(nèi)容: 在當下社會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時刻在被別人影響或影響他人。 為什么會這樣做?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其他人可能不具備的獨特經(jīng)驗和知識。 然而很多心理學實驗表明,當試圖改變他人的信念和行為,或者將自己的想法加之于他人的獨立思維之時,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錯誤的思維習慣之中。 作者塔利·沙羅特曾致力于在實驗室研究人類的行為,力圖弄明白人類究竟如何被影響及影響他人,書中每一章會集中討論七大關(guān)鍵要素中的一項——先驗、情感、動機、自主性、好奇心、心態(tài)以及他人,并輔以大量輕松有趣且具有說服力的實驗或?qū)嵗右宰糇C。 利用這些因素來讓我們認識自己與繼續(xù)保持無知的區(qū)別在于,無論是在影響他人還是受人影響的時候,你都能夠更批判性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那些掌握最重要信息、能提供最有益建議的人,不見得是最有影響力的人。 可以利用人性中對控制的需要,以及對失控的恐懼來打動對方。利用他人的恐懼是一種低級的勸說方式,但以下條件,效果尤佳:(1)當你試圖勸說別人不做某事時;(2)當勸說對象已經(jīng)變得焦慮不安時。 大多數(shù)情況下,以希望誘導他人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人們熱愛傳播信息、分享觀點,向他人傳遞認知是升華自我的內(nèi)在價值。在分享觀點時,我們會獲得快感,這也確保了知識、經(jīng)驗和觀點不會葬送在第一個掌握他們的人手里,也確保了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從眾人的智慧結(jié)晶中受益。 想要影響對面這個人的行為和觀點,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然后遵從他們的思維方式。 人類無法做到冷靜應對所接收到的信息。數(shù)字和統(tǒng)計對揭示真理很有必要,也很有益,但它們不足以改變想法,而且也無法激勵人們行動。 我們對數(shù)據(jù)變得不敏感,原因是對于任何事情,我們都習慣于尋找能夠證實自己想法的證據(jù)。 施加影響力的7大關(guān)鍵要素:先驗、情感、動機、自主、好奇心、心態(tài)以及其他因素。 02 先驗:證據(jù)能否改變觀念 在爭吵與辯論中,我們會本能地拋出能夠證明自己正確、對方錯誤的證據(jù)。在爭論這件事上,我們聽任本能是不可取的。 圖表或者數(shù)據(jù)實際上無法影響人們。真正的原因是,人類最近幾十年才得到如此多的數(shù)據(jù) 、分析工具和高性能電腦 ,而我們想要施加影響的人類大腦卻經(jīng)歷了數(shù)百萬年的發(fā)育。 向人們提供與其觀點相悖的信息,會導致他們提出新的抗辯,進一步強化之前的看法,這稱之為“飛鏢效應”。 世界上沒有所有人都認同的真理。 當我們和一群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建議時,他們中有的人會向其他人繼續(xù)分享,這些人可能再去分享其他人,最終這些觀點會回到你這里,只不過你有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就是信息源,而你可能判定,很多人和你一樣得出了同樣的看法,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觀點。---這個叫做“社會反饋循環(huán)”。 搜集并解讀能夠支持自己固有觀點的信息,這種方式叫做“證實性偏見”。 認知能力越強,你隨意文飾、解讀信息的能力就越強,創(chuàng)造性地歪曲信息佐證自己觀點的能力也越強。人們可能不會利用聰明才智得出更加準確的結(jié)論,而是會對不滿意的信息挑毛病。 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思想也最開放。 影響我們形成新觀點的因素有四個:以往的觀念、對以往觀點的信心、新的證據(jù)、對新證據(jù)的信心。 人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會隨大流、效仿其他人,通常這是潛意識的行為。當某人堅信一項決定或者觀念時,別人就很難說服他接受新觀念。面對先前的決定和觀點時,社會影響力可能會失效。 獲得信息與固有觀念相差越大,人就越不容易相信該信息。擱置爭議,關(guān)注雙方的共同點,才能引起改變。 先驗--通過尋找共同點,而非試圖證明對方有錯,以此影響他人的行為。 要想改變觀點,我們首先要考慮對方的想法。我們要想對方的固有觀念是什么?他們的動機是什么?考慮其他人的固有觀點能夠幫我們理解,如何以對方最有說服力的方式論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采用我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方式。
事實上,激發(fā)情感能幫助你傳播思想、讓別人接納你的觀點。 影響彼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動之以情。交流思想通常要投入時間和認知,但交流感情既迅速又容易。 通常情況下情感轉(zhuǎn)移有兩條途徑:第一,無意識的模仿,第二單純對情感刺激反應。你要記住,你的情感會自然流露,然后影響附近的和遠處的其他人。 僅是自身體驗情感也會激發(fā)他人的情感。其他人的情緒也會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 傳播思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向他人分享感受,人的情感極具感染性,通過表達情感,我們能夠影響他人的情感狀態(tài)。
以實時的正面反饋激勵比威脅的手法更有效。大腦對刺激產(chǎn)生反應時,即時的獎勵通常比未來的懲罰更管用。 接近與回避法則說的是,人們會接近那些他們認為對自己有利的人、物和事情,避免那些有害的事物。比起料到有壞事發(fā)生,我們在預計好事會發(fā)生時更有可能采用行動。 激勵:要想讓人采取行動,就應該采取積極應對的策略,而非警告和威脅的方式。 在很多情況下,恐懼和焦慮會讓我們退縮、止步不前甚至放棄,而非采取行動。我們越是覺得未來無法預知,就越不會為了將來的快樂而放棄眼前的享樂。
通常我們表面上害怕的事物,并不是我們真正所害怕的。大多數(shù)人在他們不能控制周圍環(huán)境的時候,會變得緊張和焦慮。 控制與影響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當你改變別人的觀念或者行為時,在某種程度上,你也對他們施加了控制。 過分自信是人們更愿意自己做決定的常見理由。 增加人們的控制感。我們本能地認為發(fā)號施令就能影響他人的行為,但很多時候這種做法并沒有用。相反,若能讓對方有自主性,他們就會變得更加快樂,工作起來更有效率。 只是賦予人們責任和選擇并不夠---還得讓他們知道他們對此實行了控制 。交出控制權(quán)是改善人們健康、提高積極性的一種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式。交出控制權(quán)是施加影響力的強大工具。
好奇心:重新組織信息,突出進步的可能性,而非強調(diào)厄運。 直覺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重要的信息,其他人肯定愿意了解。這個直覺是錯誤的。特別是當信息含有悲觀訊息時,很多人都會想方設法地回避。重新組織信息,使其誘發(fā)聽眾的積極情緒,突出你所填補的信息鴻溝,然后告知對方如何利用信息取得好結(jié)果。
在受到威脅時,我們會產(chǎn)生自然的生理反應:壓力。在人類進人過程中,這種先天反應能幫助我們生存下去。 壓力不僅會顯著改變心臟、消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和生殖系統(tǒng)的功能,而且還會改變你的大腦。當感到壓力來襲,大腦的運行方式會發(fā)生巨大的改變。幾秒之間,壓力就能改變你的思考方式,決策方式以至于行為方式。它也會改變你受到周圍人影響的方式。 小心別人對你的情緒產(chǎn)生影響。緊張或者受到驚嚇會改變我們處理信息以及決策的方式。后果之一是,我們開始”謹慎行事”,即使冒險才是最佳的選擇。 大多數(shù)人也沒有意識到情緒會改變自己的大腦,這一切都不為我們所察覺。但是情感的潛在影響很深遠,不僅壓力這樣的負面情緒會改變?nèi)藗兊乃季S和決策,正面情緒也會影響我們做出不同選擇。 理性&思考 怎樣可以做到獨立思考?我們是否有審視過自己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是較多的情況下僅僅條件反射般的憑借直覺去判斷和決策? 今天共讀的這本書,通過探討這些問題,幫助我們反思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獨立思考,我們到底能不能做到獨立思考。 獨立思維不是一個新話題,心理學書籍探討過,社會學書籍提到過,人類學書籍也研究過,我們多次的通過一個個單一的視角理解并學習了這些內(nèi)容。但本書作者專門討論獨立思維,所以給了我們一個聚焦注意力,深入探討的機會。從先驗、情感、動機、自主、好奇心、心態(tài)等七個維度出發(fā)探討獨立思維問題,讓我們可以有機會通過一個更加綜合的角度、更立體的維度理解獨立思維所受到的影響和干預,避免某個單一角度所帶來的片面和偏頗。 很多人相信獨立思維可以做到,甚至還有人認為自己就是在做獨立思考,而真正的獨立思考其實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者從人類的進化,從大腦的構(gòu)造,從情感的需要,從思維的習慣等多個維度,告訴我們獨立思考往往只是一種我們的信念,而并不是事實。 比如我們總是會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對某些事物的成見,這些成見一方面會直接影響我們對這些事物的評價,另一方面還會阻止我們接受與這些評價相反的信息。所以我們就會固執(zhí)己見,難以改變。確切地說,我們是被成見緊緊綁架,我們被成見剝奪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人們的獨立思考被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遺傳基因以及后天形成的一些成見牢牢綁住,但另一方面這也同樣是我們有力的武器,所以我們在試圖改變別人觀點,影響別人想法的時候,要因勢利導,合理借助規(guī)律的力量,才會事半功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