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心法要》又叫《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書中薈萃了中國禪學思想精華,是歷代習禪者重要的指導書。該書由黃檗禪師和唐朝丞相裴休講述和記錄,其禪學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心是佛”和“無心是道”。 據《六祖壇經·付囑品》記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滅度之前,曾經留下預言說:“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交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焙笫烙械母呱蟮抡J為,六祖所說的這兩大菩薩是《傳心法要》的講述及記錄者~黃檗希運禪師與相國裴休居士。 一、黃檗希運禪師。 有一首廣為流傳的詩詞:“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詩詞的作者就是唐朝的黃檗(bò)禪師。 黃檗希運禪師,師從對禪宗歷史有著巨大影響力的百丈懷海禪師。據《祖堂集》記載,黃檗相貌行為古怪,身長七尺,額間隆起一個大肉球,而且脾氣很壞,喜歡打人。史書說他曾經三打弟子臨濟義玄,從而打出了一個對我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禪學影響深遠的禪宗~臨濟宗。 黃檗連王公貴族也敢打。有一次,正在寺里避難的唐光王李忱,看到黃檗拜佛和其他人有點不同,就問:“不向佛求,不向法求,不向僧求,你禮拜祈求什么呢?” 黃檗說:“不向佛求,不向法求,不向僧求,就是常拜拜而已?!?/p> 李忱又問:“沒有目的,有什么拜頭?” 黃檗禪師一聽,“啪”地一掌掄在光王臉上。光王捂著臉說:“你這個人好粗魯!” 黃檗說:“這是什么地方,容你說粗說細?”不由分說,又啪啪給了李忱兩巴掌。 后來,李忱當上了皇帝,是為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唐宣宗。 黃檗禪師圓寂的時候,唐宣宗想起了以前的往事,就準備敕封黃檗禪師謚號為“粗行禪師”。宰相裴休對宣宗說道,黃檗禪師打了皇上三巴掌,實際上是幫你斷了“無往、無今、無來” 這前、今、后三際呢!宣宗一聽:“嗯,有道理!那就賜他謚號為斷際禪師吧!”這就是“三掌斷三際”的公案,所以《傳心法要》又叫《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二、唐朝的相國裴休。 唐宰相裴休(約791—864年),字公美,河東聞喜人(今河南濟源)。出于中國封建歷史上的世家大族裴氏一脈,這個大家族出過59位丞相、59位大將軍、在朝為官者多達3000多人,史書說“裴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后,余芳猶存”??梢娕嵝菰紫嗟募易鍤v史可是牛的杠杠的。 裴休雖出身官宦世家,卻家世崇奉佛教,且其本人能文善書、為人溫藉、行止雍閑,對佛教義理研究也頗有心得。據《舊唐書·裴休傳》記載:“(裴休)家世奉佛,休尤深于釋典。太原、鳳翔近名山,多僧寺。視事之隙,游踐山林,與義學僧講求佛理。中年后,不食葷血,常齋戒,屏嗜欲。香爐貝典,不離齋中;詠歌贊唄,以為法樂。與尚書紇干皋皆以法號相字。時人重其高潔而鄙其太過,多以詞語嘲之,休不以為忤?!?/p> 三、初結法誼的故事 唐代長慶年間(82l一824),裴休由鄉(xiāng)貢入京,登第進士,意氣風發(fā),且佛學的素養(yǎng)已經遠非俗人。 這一天,他到大安寺行香禮佛,看到廊壁間的畫作,就欣賞了起來,一邊詢問旁邊的寺僧:“這個壁畫畫的是哪位呢”? 僧人回答:“畫的是一位高僧的真容”。 裴休接著問:“畫像畫的不錯,可是高僧又在哪里呢”? 對不是出家人裴休的禪機提問,這位僧人竟然無言以對,不知道如何回答。 裴休接著問:“寺里可有參禪的僧人嗎”? 主事的僧人見裴休儀態(tài)不凡,出語脫俗,就連忙跟了過來:“最近寺里有個僧人做雜役的,好像有些參禪的意味”。 裴休說:“可否請他來,我問他能回答不”? 當時的黃檗禪師正在寺中掛單,混跡勞侶,掃灑殿堂。寺僧把他請來后,裴休問:“我有一個問題,可否請禪師開示一語?”黃檗應允,裴休于是重述前言。 黃檗禪師突然厲聲說到:“裴休?!?/p> 裴休應諾了一聲。 黃檗禪師又疾聲逼問道:“裴休在哪里”?(在什么處) 裴休當下心領神會,如獲至寶,由衷感慨地說:“這位真是我的善知識啊!” 這時,大眾都莫名其妙。裴休延請黃檗禪師進入府中,執(zhí)弟子之禮。自此之后,裴休無論做京官還是地方官,都與黃檗禪師保持著密切的交往。 四、裴休幫助黃檗禪師安然度過“會昌法難”。 此后,裴休被朝廷任命到各地為官,官職越來越大,但是一直勤修佛法。唐文宗太和年間(827—836年),裴休官至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等職,期間與華嚴宗等學僧交往甚密,并從受禪法。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裴休出任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 ?會昌二年(842年)到六年間,正值唐武宗的“會昌滅佛”運動,收繳良田數千萬頃,還俗僧尼26萬人,拆寺4600所。842年,當時裴休任鐘陵(今江西進賢縣)廉鎮(zhèn)(編者注:廉鎮(zhèn)即駐地方的觀察史,比節(jié)度使地位低一層)。他將黃檗禪師迎請至鐘陵龍興寺?lián)沃鞒郑Χ枷蚨U師請教法理,從此二人形成了亦師亦友的密切關系,也因為裴休的幫助,黃檗躲過了歷史上那次著名的的“會昌法難”。史書這樣記載到:“會昌二年廉于鐘陵,自山迎至州,憩龍興寺,旦夕問道?!?/p> 在這期間,裴休對黃檗禪法佩服至致,恨不能朝夕相隨。他說黃檗禪法“獨佩最上乘”。 五、師徒合力,禪宗精品出世。 唐大中二年(848年),裴休出任宣州刺史、宣歙觀察使,身兼數職。 唐代的宣城人文薈萃、聞名遐邇,佛教文化亦相當發(fā)達,其中宣城的開元寺歷史悠久,已經距那時五六百年歷史了。裴休在宣城當政一方的行政長官,他將黃檗請迎到開元寺任主持,對黃檗執(zhí)禮甚恭,并將其居己駐所,每日相互參禪問道。史書說“復去禮迎至所部,安居開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紀之”,遂成《傳心法要》《宛陵錄》之禪宗精品。 黃檗禪師授法時說“只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庇终f“我此禪宗,從上相承以來,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彼嬲]裴休說:“若形紙墨,何有吾宗!”以此說明一切文字都不是佛法本身。 通過不斷的學習研悟,加上黃檗禪師的耐心指導,裴休通達了祖師心印。諸方禪學,都說裴休不愧出自黃檗門下。 裴休與黃檗禪師還有詩歌酬唱。一日,裴休作了一首詩呈給黃檗禪師,表示自己要以黃檗禪師為師,以便深入學習佛法奧義。詩云: “自從大士傳心印, 額有圓珠七尺身; 掛錫十年棲蜀水, 浮杯今日渡漳濱; 千徒龍象隨高步, 萬里香花結勝因; 愿欲事師為弟子, 不知將法付何人?” 表示要終生奉黃檗為師,深刻領會佛法精義。而黃檗則回詩贈答: “心如大海無邊際, 廣植凈蓮養(yǎng)身心。 自有一雙無事手, 為作世間慈悲人” 。 黃檗的回復毫無顧忌地袒露了自己的心胸,表達了自己身負弘法重任,不會迎合附會世俗權貴的決心和毅力。 六、結句。 裴休將這個時期兩人的相互問道記錄為《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和《黃檗禪師傳心法要》。當代人圓智將兩部書合并為一本《傳心法要》,并錄成電子版,供網上的大眾學習。 大中九年(855),黃檗禪師圓寂。次年,裴休因請求宣宗早立太子而被罷相,咸通五年(864年)裴休逝世,享年七十四歲,被朝廷追贈為太尉。 參考文獻: 《景德傳燈錄》卷十二。 《大正藏》第51冊 《傳心法要》 《宛陵錄》 《祖堂集》 《六祖壇經》 《舊唐書·裴休傳》 《武宗本紀》 |
|
來自: 新用戶07039177 > 《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