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1:09:09 安徽文學(xué) 2020年12期
明子 桃花潭,是在我上初一的時候,從語文課本上一首李白的詩《贈汪倫》而得知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讀到這首詩時興奮無比。陽春三月,和風(fēng)拂煦,桃花盛開,姹紫嫣紅,如醉霞飛云般爭奇斗艷。站在校園里,幾縷陽光斜射在我單薄的身上。我想象自己就是那個穿著圓領(lǐng)窄袖紅長衫的李白,正向桃花潭走去。而那桃花潭就鑲嵌在群峰之中,潭面水光瀲滟,碧波涵空,宛如人間仙境,我不禁心曠神怡,深深陶醉于這秀美的山野風(fēng)光之中。 寫這首詩,李白五十五歲。公元755年,安徽涇州(今涇縣)有一個叫汪倫的人,他是個土豪,曾為縣令。他久聞李白名望,生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與李白對酒吟詩,一睹詩仙斗酒詩百篇的瀟灑風(fēng)采。但他得知李白素來高傲,不問人事交情,加上涇州名不見經(jīng)傳,自己又是一個小輩,怎么才能請到李白呢?終于有一日,他得知李白來宣城敬亭山漫游的消息,覺得機會來了,便靈機一動,妙筆聘書,邀請李白到家做客。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果然李白大喜,有花有酒,以景會友,豈不是開心之事,便欣然而至。此時的汪倫,高興萬分,岸邊久候相迎,設(shè)宴熱情款待。酒過三巡,李白問桃園酒家在什么地方,汪倫點明“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真相。于是,笑著對李白:“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店主姓也,并無萬家酒店。”兩人相視,開懷大笑。李白笑曰:“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也快事?!蓖魝愐娎畎坠皇恰霸娤伞憋L(fēng)度,更加欽佩不已。留數(shù)日離去,臨走時,汪倫依依不舍,踏歌相送,為此,李白寫下了這首贈別之詩。從此,桃花潭便名聲大震,而李白與汪倫之交也成為文壇的一段佳話。 故事不講了,且來說詩。 先說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 詩句一開始,便自道姓名,自敘將行,自營離別情景。當(dāng)李白登舟將要離開之際,心里卻多了些落寞之感。他擺擺頭,嘆了口氣,不過,很快被桃花潭那江南美景所吸引,眼見綠樹桃花,耳聞翻飛的鳥啼,動靜相映成趣,美極了。他的感官全部被調(diào)動起來,微風(fēng)過處,有隱隱花香在鼻尖上繚繞,似乎有和煦的陽光從碧藍(lán)的天幕上潑灑下來。 鳥鳴再悅耳,耳力有限;山村環(huán)境再美,停留不可能變?yōu)橛礼v。所以,“乘舟將欲”四字,便表現(xiàn)出李白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不禁揣度,詩人李白縱使外表文弱纖細(xì),也必定是個胸懷寬廣、氣魄闊大的大男子。單從這句簡潔明快的語言中,可以看出李白的個性,更能看出他才高八斗。 再看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情與景相合?!昂雎劇币辉~打破了這將行之際的沉寂環(huán)境與落寞的心理定勢。突來的一股歌浪沖入耳鼓,以驚疑的心理循聲望去,歌聲越來越近,迅速地判斷為汪倫與村人連手踏地高歌。為己送行,心理由壓抑而突發(fā)為高昂,身心為之一舒。 此時不妨依據(jù)詩歌,展開合理想象:正當(dāng)李白將要乘船離去,忽然背后傳來一陣拖著長音且古老的歌謠,李白一看,原來是汪倫帶領(lǐng)百余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趕到渡口為他送行。他們手拉著手,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合著節(jié)拍,歌聲悅耳,情深一片,為李白載歌載舞。頓時,這種熱烈而又淳樸的送別場景深深地打動了李白,他的雙眸濕潤了…… 李白激動不已。首二句是敘事,寫送行場面。尤其是運用了內(nèi)涵豐富的意象,“將欲”與“忽聞”一一對應(yīng),有神有致,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表達(dá)了詩人對“踏歌”這種古老而又樸素的送行方式的驚喜之情,情景相生,短短十四個字就勾畫出一幅離別的畫面。 不僅如此,這首詩漂亮之處就在,緊接下來的兩句詩便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得相當(dāng)陡,卻不露痕跡,仿佛順勢而為,跟前面的兩句水乳交融、渾然天成。 詩的后二句便轉(zhuǎn)為即景抒情。因為在這之前已經(jīng)寫了李白在乘舟待發(fā)之時,汪倫踏歌相送。這樣火熱的送別場景,詩人怎么能不激動萬分!李白的那種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自然而然也就顯露出來,同時為李白整首詩的完成也夯實了基礎(chǔ)。 讀到此處,我們便知道,李白從第三句開始,將構(gòu)“詩”視角從敘事轉(zhuǎn)向?qū)ν魝惖哪欠莞屑ぶ楹蛢扇酥g的深情厚誼。 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在似雨似霧、絲絲縷縷的江南,獨有的桃花潭與青弋江相連,潭水江水,互通有無,深度千尺,永不干涸,而岸邊杏花粉白,桃花灼灼,在三月的春風(fēng)中綻放。這就是李白乘舟的地方——桃花潭。 李白不動聲色,無贊賞,似乎只是在寫眼前。但就是“深千尺”三個字,精煉概括卻無限豐富,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觸動了李白的心,更難忘汪倫的情深義重,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可見李白對汪倫的感謝之情有多深。緊接著便過渡到結(jié)句。 詩的最后二句妙就妙在詩人不用比喻而用比物的手法來抒發(fā)詩人真摯又熱烈的感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都不及汪倫來為他送行的情誼。“不及”二字恰到好處的勾連,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潭水,使得李白與汪倫的情誼更加生動形象而美妙,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正如清人沈德潛所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保ā短圃妱e裁》)顯然,也妙在“不及”二字上。潭水已“深千尺”了,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有多深呢?的確耐人尋味。 那么,李白為什么在桃花潭只留了幾天對汪倫就有這份真摯的情感呢? 史料記載,李白于唐天寶末年,坐永王事,不幸,受牽累,由翰林供奉流夜郎,釋歸。李白游涇縣,正值他政治低谷,急需棲隱與友情來舔舐受傷之心。而李白訪友其中一站就是居住在桃花潭畔的萬巨。萬巨是李白結(jié)交的好友,相識多年。他博學(xué)多才,到處游歷,結(jié)交名士,就是不愿為官。李白游桃花潭時方離二十里地的漆林渡(現(xiàn)在的章家渡)就詠誦一首《早過漆林渡寄萬巨》的詩。而此時在涇縣任縣令的汪倫,憑他的水平和交際能力,要認(rèn)識萬巨根本不是問題。于是李白來涇縣游玩時,他受邀與萬巨一起作陪。這期間,李白寫下了《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刺灘》《石壁山》《羅浮潭》《扶風(fēng)豪士歌》等詩。汪倫、萬巨也作詩相和。 正在興頭上的李白,竟被汪倫的妙語蒙住,一揮手便來到了桃花潭。李白旅行時仙氣十足——他騎著一頭小毛驢,手里拿著酒壺,腰間掛著寶劍,身著一襲白衣,活像仙人下凡。在桃花潭數(shù)日,汪倫天天美酒款待,陪他游覽,登山、蕩舟、看花、望景。正如李白所寫:“永夜達(dá)五更,吳歈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保ā哆^汪氏別業(yè)》)雖然只是過往中的一幕,但足以說明汪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 由此得出結(jié)論,在李白淪為階下囚的那種情況下,人人避而遠(yuǎn)之,可汪倫卻不一樣,他重感情,他念李白才華,更喜歡李白的詩。哪怕最終他因李白而惹火上身,他都愿意,這便是汪倫當(dāng)年對李白的感情。而李白對汪倫的感情亦是如此,李白怎能不記住人在落難時,幫助過自己的人呢?所以說,兩個感情真的人才能碰到一起,這么一碰,就是一首千古流傳的佳句。 因此,從幾十年前那個早上開始,這首詩就高踞我私人的古詩排行榜之首,我喜歡的不是這首詩敘事上的表達(dá),而是手法上幾乎無人能及的才華。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李白是個通才,他不僅詩寫得好,還兼具了電影、繪畫和小說創(chuàng)作才華。 繪畫使用大色調(diào),大色塊,色彩鮮麗,可潑墨,可工筆;立體感強,畫面開闊,選景典型,于尺幅納江海,憑數(shù)騎馭萬乘。 小說跟電影類似。單說電影,李白老先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熟稔地運用了蒙太奇手法。短短二十八個字,銀屏的基調(diào)、造型、效果、節(jié)奏、閃回、跳切……全都有了。短短二十八個字,濃縮了多少細(xì)節(jié)和情感?!昂雎劇闭l人聽得到?“深千尺”誰人看得見?李白用蒙太奇的手法,盡皆收束到眼前。 要知道,中國古代的詩歌,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非常精煉,每一個字都可以敲開來,當(dāng)很多個字、很多句子用,而在字和句之間,又能附著許多與之相關(guān)的景、人、物、事件。只要合情合理,加多少料都不為過。 這首《贈汪倫》從第一個字到最后一個字,字面上都像在敘事,沒有出現(xiàn)任何景色。是不是就沒有呢?沒有景哪還有詩!景無處不在,景躲在詩句背后襯托和打望眼前的人與事。在這首詩里,作者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襯托和打望的是眼前“踏歌”與“汪倫送我情”。于有我中無我,于無我中有我,這是創(chuàng)作的一大原則。 這首詩繁榮滋盛的外觀和內(nèi)涵,其原發(fā)點在游地“桃花潭”三個字上。從古至今,“桃花潭”這三個字都像個端莊賢淑、溫情款款的淑女,寫到筆下帶勁,讀在嘴里悅耳,放在心頭滋潤。 今天的桃花潭,是位于安徽省涇縣以西40公里桃花潭鎮(zhèn)翟、萬二村之間。每逢三月天,粉紅色的桃花盛開,彌漫著整個“桃花潭”,成為名副其實的“十里桃花”,達(dá)到一步一景,步步是景的景象。 不過,只要說到或提及“桃花潭”,就無需多加思考。它定會被綠色環(huán)繞,古木蒼翠,藤蘿交織,鳥語花香,水深碧綠,清澈晶瑩,翠巒倒映,山光水色……諸般景象,紛至沓來。由這些物件構(gòu)成的桃花潭,寄托了多少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因為這首詩的緣故,我終于在那年的三月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桃花潭,一睹這流芳千古的詩意之潭。 當(dāng)年的“踏歌古岸”如今已修成一座巧奪天工、古色古香的兩層閣樓,仍然能“聞”到從樓閣里傳出的那種帶有節(jié)奏的踏歌之聲。在不遠(yuǎn)處,即與“踏歌岸閣”隔潭相望的便是一幢三層樓的懷仙閣,聳立于壘玉墩上。它依山臨水,飛檐疊出,氣勢挺拔。踏樓而下,穿過半圓形門洞,便是桃花潭。 那潭中的水啊,靜得好似一面大明鏡,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水清得可以看見潭底的沙石、水草,看見潭里的魚兒在快樂的游動、嬉戲著;水綠得仿佛可以與晶瑩剔透的翡翠相媲美……真好似“魚在云中游,鳥在水中飛”,仿佛踏進(jìn)了一座精美的山水畫廊。 潭的兩岸,依然像千年前那樣,粉嫩的桃花灼灼艷麗,如同姑娘臉上那般高原紅一樣,成千上萬,爭先恐后地朝著陽光嬉笑:有的含苞待放,飽脹得仿佛隨時都要破裂似的;有的只是花骨朵兒,好像正在孕育著實力,待到怒放時給人們一個驚喜!不同的是,那時詩人寫此詩時,號稱這里有“十里桃花”,其實哪有呢,可如今桃花潭已成為千畝桃園,名正言順成了潭中的“桃花之王”。每逢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人們就會遠(yuǎn)道而來欣賞這嫵媚妖嬈的桃花和享受這山水田園生活! 最后,想在古街老巷中尋找那曾經(jīng)的“萬家酒店”,聞一聞當(dāng)年李白與汪倫詩酒唱和的濃濃酒香。剛邁步走進(jìn)不久,在一條幽深的巷陌中,找到了“萬家酒店”。不過,當(dāng)年黃色的牙邊酒旗不見了,只有酒店門前被人踩踏而留下的大坑,它像一位上了年紀(jì)的老婦人,在風(fēng)雨中獨自守望。但如今卻大不相同,山鄉(xiāng)水鄉(xiāng),村村鎮(zhèn)鎮(zhèn),鄉(xiāng)村城市,到處酒旗招展、酒香撲鼻。 夕陽西下,月掛長空。 次日清晨,大地尚在沉睡中,一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我夢中的寧靜,猶如幾個聲部合唱時那渾厚的和聲。我披衣起床,來不及洗漱,三步兩步來到橋頭,靜靜地享受著,只屬于江南水鄉(xiāng)的意境。 ?。『靡粓鰸忪F!如一層乳白色的輕紗,在峰巒山谷間緩慢游蕩,朦朧而迷離。遠(yuǎn)看,氤氳的白霧在山頂上連綴成片,不見峰嶺只見山腰;忽而又在山腰處上下縈繞升騰,就像是一根乳白色的玉帶,從山腰處一圈繞過來,瞬間被高峰留住。而飄散的云霧在小氣流的牽引下,穿山入谷,時而回旋,時而舒展,在水山之間,溝壑之上。感覺自己不僅在云來霧氣之中,更感到峰海群山,巧石奇松都像活了起來。宛如步入了天宮仙境,的確令人稱奇。 天空漸漸泛白,又是三月桃花潭。遠(yuǎn)處的懷仙閣,隱約其中。翟村、萬村,還有不遠(yuǎn)處的踏歌岸閣,都罩在輕紗似的迷霧里,成了淡淡的影,像一張定格的照片,美不勝收。就在此刻,我仿佛看見了一葉扁舟,緩緩地離開東園古渡,忽而隱現(xiàn)在桃花潭江心,船頭一位衣袂飄飄的白衣仙人,正抬頭向踏歌岸閣張望,倏忽,這船就滑進(jìn)乳白色的簾幕之中…… 這份寧靜,讓我戀戀不舍,這份美麗,讓我流連忘返。我還是不由得想起,華夏大地上的古鎮(zhèn)多如牛毛,可謂各有各的特色,但僅僅因為李白的一首以贈別表達(dá)真摯深厚友誼的詩篇,而使它名揚天下的地域卻寥寥無幾。所以,桃花潭恐怕是中國文壇史上最為傳奇、最重情誼,也最具典型的一個成功范例。 您認(rèn)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