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畫贊碑》,俗稱顏子碑,為唐代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書,字體端莊雄健,氣勢開張,為書法藝術(shù)珍品。碑高2.6米,寬1.03米,厚0.22米,造型高大寬碩,四面刻。正面和兩側(cè)正文為晉夏侯湛撰《漢大中大夫東方朔先生畫贊》正文,背面為唐顏真卿撰《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碑陰碑陽各15行,兩側(cè)各3行,每行30字,大字楷書。碑文內(nèi)容是對東方朔的高度贊譽,簡稱《東方朔畫贊碑》。
顏真卿書此碑時正值盛年(45歲),字體渾厚蒼健,氣勢開張博大,筆法剛健雄渾,遒勁嚴正,為顏碑中的珍品。蘇軾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焙笠娨萆俦?,乃知魯公自臨此。雖大小相懸而意良是,非自得于書,易為之言也?!保ā冻鸪毓P記》卷下)此碑已初具后來顏書的規(guī)模,在研究顏書的發(fā)展上有重要意義。原石多經(jīng)剜刻,面目全非。傳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來,世人爭相拓摹,推崇備至。
唐開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韓思復(fù)曾銘石立于東方朔神廟前。 天寶十三載 ( 754年)顏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訪使東平王安祿山為探察顏氏虛實,委派判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監(jiān)察御史閻寬、李史魚、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顏真卿與之狎游此廟。顏真卿見其碑文磨損不堪,感嘆之余,揮毫依舊文重書,復(fù)刊于石,并撰碑陰記,以抒對東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鐫刻完工時,正值安祿山反叛,石刻被藏匿土中。十余年后,由別駕吳子晁起立于廟前。
此碑精拓本鮮見。宋拓本剜鑿甚少,損字可辨,碑陽“頡〓”之“頡”左上與 “頏”字均未損?!磅探濉荨敝啊 弊治簇喑伞百F”?!熬┒肌倍謸p壞不甚。 “既濁能清”之“濁”字未損。碑陰“瑯邪”二字未損。明代后期“ ”字已剜成 “貴”。由于此碑石質(zhì)粗劣,隨著時間延移剝落增加,碑下部尤甚,很多字幾不可 識。
1983年5月重新復(fù)制新碑,舊碑存德州陵縣文化館內(nèi),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附《東方朔畫贊碑》圖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