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西游第七一一講,選自《西游謎中謎》(541)第九章――觀音努力之謎) 在上一講中,我們提到,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來到西天的唐僧,本應該享受“功到自然成”所帶來的成就感,但卻只得到了卷卷“無半點字跡”的“三藏真經(jīng)”,讓他這個從不向東后退半步的取經(jīng)僧人,發(fā)出了絕望的嘆息,“怎么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 然而,對于本應該得到以“掯財作弊”處罰的阿難、迦葉,如來卻百般袒護,更是說出了讓唐僧瞠目結舌的一句話,“白本者,乃無字真經(jīng),倒也是好的。”我們知道,文學來自社會,神話源自現(xiàn)實,那么,西游世界中的“無字真經(jīng)”,在現(xiàn)實佛教中也存在嗎? 經(jīng)查閱相關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佛教中,有關“無字真經(jīng)”之說,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一是“拈花微笑”之說。宋代高僧普濟在所著《五燈會元》中記載:“世尊在靈山會,拈花示眾,是時眾皆寂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其中提到“微妙法門,不立文字”,就表明,真正的佛法,不需要執(zhí)著于文字; 二是《金剛經(jīng)》的相關記載。《金剛經(jīng)》第七品“無得無說分”,明確提出,“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币簿褪钦f,佛法不可說,可說之法,即是非法;三是《碧巖集》的記載。 在其“第一喝”中提到,“達摩遙觀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來,單傳心印,開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與“拈花微笑”的典故,共同形成了禪宗的十六字玄旨,“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其中又提到了佛法的“不立文字”。既然佛法“不立文字”,又是“不可說”,那么,自然可以推斷出,真正的佛法,就是“無字之法”,這就是所謂的“無字真經(jīng)”的現(xiàn)實佛教的來源,或者說,現(xiàn)實佛教中確實存在“無字真經(jīng)”! 在禪宗的發(fā)展過程中,包括“不立文字”的佛法十六字玄旨,在六祖慧能的修行經(jīng)歷中,展現(xiàn)得最為突出: 《壇經(jīng)》中提到,六祖慧能為唐新州人,也就是現(xiàn)今的廣東新興縣人,俗姓盧,自幼家貧,不識文字,以打柴奉養(yǎng)老母,二十四歲聽人誦念《金剛經(jīng)》,登時開悟,即放下柴擔,回家辭別老母,前往蘄州黃梅縣東禪寺參見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已知慧能為佛門法器,但恐其為他人所妒,命其在米房舂米,人稱其為盧行者。 一日,弘忍大師命寺中修行之人,每人作一偈子,以觀每人修為,以付衣缽法印,僅神秀大師做一偈子,被他人念誦,該偈子稱“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埃?!闭隰┟椎幕勰艽髱熉牭皆撡首?,認為其雖得佛理,但卻為漸次法門,執(zhí)著于法相,在一小沙彌代筆之下,他也作一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落塵埃。” 眾人皆稱慧能大師所作偈子為妙,弘忍大師卻將該偈子擦掉,并稱該偈子未得佛理,他實際已知慧能大師已得佛法真諦。接著,他用手杖在米袋上擊三下,慧能大師明白弘忍大師要在三更時分向其說法開示?;勰艽髱煱醇s定時間來到弘忍大師禪房,弘忍大師在為其說法之后,將衣缽傳于慧能大師,之后,慧能大師的弘揚下,禪宗在南海得以大振。 其中,弘忍大師三擊米袋的典故,基本被原封不動照搬,用在菩提祖師教授悟空的情節(jié)中;而不識文字的慧能大師能領悟佛理,并成為一代禪宗宗師更是充分表明了,在現(xiàn)實佛教教義中,不依文字的“無字真經(jīng)”在佛法修行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現(xiàn)實佛教中,確實存在著“無字真經(jīng)”,而“無字真經(jīng)”也是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