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開朋友圈,北方的小伙伴紛紛在曬“飄雪照”,一時間北京成了北平,故宮成了紫禁城,西安秒回大唐長安,城墻飄雪,全國各地,“各朝各代”的格格、公主、俠客、俠女們在紅墻白雪間打卡拍照,爭先曬出冬日里祖國的大好河山! 回到千年前的宋朝,車馬慢、書信遠,宋人們不能像我們如此幸?!俺螠婧D荷n梧”,他們的冬日時光漫漫且佛系,那些精致又費力費時的事情就被拿出來打發(fā)時光,奉上“宋人的冬趣圖鑒”,走進宋人的冬天里。 尋隱士、吊鍋子、聊夜天2020在古代的文豪圈中最出圈的“slogan”就要數(shù)“找仙人、采仙草、煉仙丹”,現(xiàn)在的科學知識早就告訴我們沒有仙人,所以也沒有仙草,仙丹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人對于隱居在山中的隱士都非常崇敬和向往,于是冬季踏雪、尋梅,訪山中的隱士、高人就成為了很多文人雅士爭相去做的事情。 “打架”不咋的的宋朝盛產名流、文人,而南宋的林洪就是此中佼佼者。據(jù)他自己說,他是北宋著名隱士林逋的第七世孫。林逋在宋朝的隱士圈非常除名,“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頗有世外高人,仙風道骨的意思。 林洪雖沒做成隱士,卻是喜歡到山中訪隱士,今天咱們大家愛吃的“火鍋”就是他去訪隱士記載下來的,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關于火鍋的文字記載,真可謂“尋隱士、吊鍋子、聊夜天”! 福建和江西的交界處,武夷山六曲是止止師隱居的地方,不得不說止止師聽上去就是隱士高人的感覺。 某一年冬季,林洪去訪止止師,遇上了雪天,然后就逮了只傻兔子,可惜的是荒山老林無人烹飪。 止止師到底是隱士高人,野外生活經(jīng)驗豐富,他說,“不用那么麻煩,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料把兔肉腌一下即可”。完事風爐點起來,架上鍋子,水煮沸,然后就夾著肉片在熱湯中“擺熟”,最后蘸著醬料,大快朵頤,人間至味原來就是如此簡單! 大雪封門,兩人對飲,吊鍋子滿足口腹之欲,圍爐夜話,絕對的“團欒熱暖之樂”!這道雪夜山家的吊爐美食讓林洪非常難忘。幾年后在臨安吃到類似的美食時,他立馬想到了武夷山那一夜,恍如隔世,面對翻滾的風爐吊鍋作詩,“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這也是火鍋詩情畫意版名字“撥霞供”的來源。 林洪的雪天尋隱士算不是“貓冬”,卻是當時很多宋朝文人的生活寫照,他們可以在朝堂上暢談家國情懷,也能在山水之間縱情享樂。雪天孤身一人訪友,荒山野外獨寂寥,圍爐夜話嘆雪景,誰能說這不是向往的生活呢?! 雅集宋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一年好時節(jié)”,秋收冬藏,冬天,便是在古代最忙碌的農民都開始在家“貓冬”了,更不用說那些最愛春花雪夜的士大夫了。 雅集,源于漢末,興起于魏晉,指的是文人雅士們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歷史上有名的雅集有很多,比如王羲之組織的蘭亭雅集。 宋朝,對于它的前輩唐朝感覺一般,卻十分崇尚魏晉文化。魏晉有雅集,宋人也得有,宋朝最出名的雅集莫過于西園雅集。 西園雅集的發(fā)起人是宋神宗的“渣男”妹夫,宋朝著名畫家王詵,西園也是他的府邸。西園雅集匯集了當時的文豪、名流,蘇軾、黃庭堅、秦觀、李公麟、米芾等人赫然在列,吟詩作詞、撫琴吟唱、品茶賞花,總之,文人崇尚的雅士他們都做了一個遍。 西園雅集發(fā)生在盛夏,可很明顯,漫漫冬日才是舉辦“結詩社”“做雅集”最好的時間,無趣的冬日總得有事情消磨時間。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后的北宋文壇領軍人物,他仕途很坎坷,人緣卻非常好。西山雅集,蘇軾便是京師名流圈中的領軍人物,外出做官后,在當?shù)匾彩潜娙硕枷胍Y交的雅士。 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某年的暮冬初春,他和時任杭州知州的楊元素相約賞梅、詠梅,兩人相互唱和,留下《南鄉(xiāng)子·梅花詞和楊元素》一詞。 詞作上半闕從自己觀梅寫起,寒鴉、梅花,花下客;下半闕角度轉為對方賞梅,梅花的魅力和風韻從雅士們的流連和詩酒風流中流出。即便這樣,我還是佩服宋人們?yōu)榱速p梅能在雪地上席地而坐,不過想想這大概就是冬日聚會的妙處。 “宋宴”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最出名的是同時期的韓熙載夜宴。近兩年的宋朝題材影視劇中也多有展現(xiàn)宋宴的魅力,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參加的“曲水流觴”宴會等等,可見宋宴是備受上層社會喜歡的社交方式。 《韓熙載夜宴圖》是我們研究“宋宴”很好的切入點,“琵琶獨奏”、“六幺獨舞”、“宴間小歇”、“管樂合奏”,這絕對是“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最佳享樂版本。 這要在家擺個宴會,邀個兩、三好友,屋外寒風飄雪,屋內載歌載舞,這樣的宋宴沒有人能拒絕吧。 宋朝宴會的明目有很多,比如科舉中狀元的聞喜宴,夫妻約會的開芳宴等等,冬日里除了士族大家中會舉辦賞梅宴、賞雪宴,宮中也會舉辦“主題宴會”。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中就有一條關于宮中舉辦冬至宴會的記載,“十一日,賜兩府、兩制宴于中書,喜雪也”,從“喜雪也”我們便能看出宋朝的風流、雅致的朝代個性絕對是自上而下的。 記載北宋都城汴梁百姓生活習慣、風物習俗的書籍《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進入冬天之后,京師各家的宴會也多了起來。宋朝的冬至大如年,所以各家便都忙著宴請、聚會,這到是給我們心目中“禁欲系”的宋朝添了一絲煙火氣。 二、三茶事宋人愛風雅,所以只要和“雅”沾邊的事物他們都愿意嘗試,誰讓人家是文化人呢?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是宋朝的文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卻也是最“燒錢”的事情,宋人吳自牧在其著作《夢梁錄》中就曾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可見風雅之事也需要有家底的。 冬季圍爐可以吃火鍋,更可以點茶、吃茶,相比較之下,后者更符合宋人的氣質。宋朝的皇帝們愛飲茶,宋徽宗更是愛茶如癡,還曾做《大觀茶論》,“茶”在宋朝算得上國飲。 茶在宋朝被“玩”成了藝術,茶粉置于茶盞,一手執(zhí)壺注水,一手用茶筅不停攪動、敲擊茶湯,這里就講手腕靈活,要“指繞腕旋”,叫作“打拂”。 電視劇《知否知否》中“點茶”可是難壞了盛家的三位姑娘,“點茶”是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藝,要想點好茶,需要“注湯擊拂”七次,且要選好“注水點”,如果偏了就會影響茶湯的味道。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點茶”狀態(tài)呢?“乳霧洶涌,溢盞而起,周回凝而不動”,茶盞內因為注湯擊打七次后,會形成中間高四周低的云頭雨腳形狀的泡沫,這時的茶湯顏色由原來的黑色變成了白色。 很多小伙伴們不解,不就喝個茶嗎,這么復雜干嘛?有這功夫也渴死了。宋人點茶更多不為飲茶,更多為“斗茶”,比如看看誰點茶點的好,誰用調制茶膏在茶湯上“拉花”拉的妙,都是斗茶的項目,正是因為這些復雜的項目,才能打發(fā)了慢慢冬日不是嗎?! 北宋的國民男神蘇軾便對“茶事”十分喜好,講究,更是留下詩詞多篇。同時是在杭州任職期間的一個冬天,蘇軾到郊外游玩,南屏謙師聽說之后,便趕來和蘇軾相見,趁此露了一手點茶的手藝。 蘇軾旁觀、飲茶之后,對南屏謙師的點茶技藝很是佩服,特別是“云中丹青”的分茶手法更是贊嘆不已,于是便作詩《送南屏謙師》,贊其為“點茶三昧手”。 至于南屏謙師的點茶技藝到底怎么樣?“忽驚午盞兔毛斑,打作春甕鵝兒酒。天臺乳花世不見,玉川鳳液今安有”,便能說明“點茶三昧手”名不虛傳!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茶事不光是一門藝術,也是交流情感的一種橋梁。 除了點茶、斗茶的,也有以茶會友的。宋朝關于煮茶待客的詩詞有很多,其中南宋詩人杜耒就有一首詩《寒夜》,寫的就是寒夜煮茶待客的情景。“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沒有繁復的點茶技藝,也沒有高超的“拉花”技術,只是一個燃燒正旺竹爐,一杯清茶,窗戶還是窗戶,月亮也是平時的模樣,卻因為窗外的梅花和遠道而來的朋友升華了這場茶事,有的快樂真的是因為平凡而快樂。 梨白叨叨叨 宋朝的雅士們過冬可以“玩”的項目還有很多,比如熏香、插花、掛畫、品酒等等,我們會在之后的小文中為大家介紹。期待大家的關注、點贊、評論和轉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