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 月圓影落銀河水,云腳香融玉樹春。 陸井有泉應近俗,陶家無酒未為貧。 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 這是元代詩人謝宗可的《雪煎茶》,雪夜讀來別有意味。元代屬于異族統(tǒng)治,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還在,煎茶法在一些文人雅士之間仍有保留,而掃雪烹茶這種文人雅士心目的風雅之事,也依然流行。 唐代詩人白居易吟誦道:“吟詠霜毛句,閑嘗雪水茶。城中展眉處,只是有元家。”(《吟元郎中白須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唐末詩人鄭邀也有《詠茶》詩曰:“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都是些很雋永的詩句。 這種雅士情懷經(jīng)宋入元,雖然煎茶的環(huán)境改變了,但煎茶的精神還在,如同一枝梅花,在漫天飛雪中沖寒吐香,蕩滌心智。寒夜客來,雪大如席,吩咐山童掃梅蕊之積雪,燃瀟湘之槁竹,聽蛩吟,看蟹目,把盞清話,以消塵慮。 吾生也有涯,不幸又桎于胡人腥臊之手,列為妓丐之末,亦人生之大不幸也。幸有茶可飲,有書可讀,又不幸中之萬幸也。于是爇活火,煎綠塵,吟詩作賦,切笑且傲,以盡今夕之歡。我也是醉了呢! 南宋覆滅,元朝簇立,以漢人位列其末,讀書人更是列于乞丐之末,有“七優(yōu)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縱觀古今,讀書人在歷史文化中一直起的推進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作用,由此也引來獨裁者的猜忌和恐懼,產(chǎn)生出強大的恐懼感和防范意識。 或者如秦贏政那樣焚書坑儒,斬盡殺絕以絕后患;或者如同元代、清代統(tǒng)治者那樣,貶斥讀書人地位,剝奪其資產(chǎn),從而達到實施愚民政策的目的。 這等伎倆已成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和“專利”,屢試而不爽。元代詩歌存世并不多,而是以散曲、小令、戲曲流行于世,這大概也是異族統(tǒng)治對于漢文化的一種威懾吧,其志已沒,其詩已亡,讀來不勝唏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是《詩經(jīng)·王風》的兩章,讀來感慨萬千。 毛詩序稱:“《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宗廟公室,盡為黍離。閔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0609/49897093_12' style="MAX-WIDTH: 650px"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data-w="506" data-ratio="1.7411067193675889" data-type="jpeg" data-s="300,640"> 說到掃雪烹茶,陸務觀《雪后煎茶》頗為有味:“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一毫無復關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贝笱┟悦?,鋪天蓋地,化作雪乳甘霖,滲透井泉之中,詩人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碾旗槍,攜茶灶,親事煎茶。石銚水響,碧英透香,此時可以拋棄塵慮,將全部身心投入到煎水烹茶雅事中來,大概也不枉此生吧? 宋代詩人鄒浩有《雪中簡次蕭求團茶》詩:“竹上松間敲玉花,最宜石鼎薦靈芽。蓬門不識蒼龍璧,借問風流宰相家。”山林一夜大雪,竹葉掛霜,松枝染鬣,詩人收集雪花,煎水烹茗。 這樣的場景最適宜用石鼎煎茶,茶品當然也要講究了??上颀垐F鳳餅這樣的人間絕品山間哪里會有呢?那就向宰相府中討求吧。這是一首向朋友討求上品龍茶的詩,卻絕無“乞討”之意,真乃風雅之人、風雅之世也! 到了明清時期,掃雪烹茶依然為文人雅士所鐘愛,雖然已經(jīng)沒有了唐宋時期的儒雅和明凈。明高啟《煮雪齋為貢文學賦禁言茶》:“自掃瓊瑤試曉烹,石爐松火兩同清……一甌細啜真天味,卻笑中泠妄得名?!鼻宕氖坎苁涎┣壑妒^記》,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有一節(jié)掃雪烹茶的文字: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 又有《冬夜即事》詩:“梅魂竹夢已三更,錦罽鹴衾睡不成。松影一庭惟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女兒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保ǖ诙亍段鲙浢钤~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都可一讀,卻已物是人非,恍若隔世了。
再來讀元人詩人張雨《水仙子》散曲: 歸來重整舊生涯,瀟灑柴桑處士家。草庵兒不用高和大,會清標豈在繁華。 紙糊窗,柏木榻。掛一幅單條畫,供一枝得意花。自燒香童子煎茶。 張雨(1277-1348),字伯雨,號貞居子,自稱句曲外史。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年二十棄家為道士。此詞是作者對自己隱居生活的真實寫照。簡陋的茅庵,遠離塵寰。草紙糊窗,柏木為榻,燒香煎茶,掛畫插花,人生無可奈何之時,不就是用各種藝能來慰藉孤寂心靈的么?“自燒香童子煎茶”,既有隱士恬然自適、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也有無限悵惘和寄托在其中。 元人張可久有《人月圓·山中書事》詞曰: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span>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笔朗麓蟮秩绱?,所謂“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我們在失去文化信仰和精神家園的同時,連基本的生活保證也失去了。生命的莊嚴和人性之尊嚴,無關榮辱,無關興亡,這乃是生命最大的悲哀吧! 所謂“哀莫大于心死”,也就是如此了?!皵?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敝窕h茅舍,石徑草花,煎水烹茶,焚香讀書,終老山林。有幾間茅舍容身就足夠了,何求廣廈萬間呢?自尋煩惱而已。 雪大如席,風寒砭骨。茅舍獨坐,爇地爐,啜苦茗,心中澹然蕭然,了無一塵?;蛘呱褪侨绱耍跓o可奈何中塵埃落盡,心事漸漸空明。 唐代詩人王維有《終南山》詩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比松痪褪侨绱嗣??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忘卻機心,自在隨緣,以盡天年?!八苫ㄡ劸疲核宀??!痹谒暡柘阒凶咄甓檀俣瘺龅囊簧?,獲得心靈的一些慰藉而已。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保ā对娊?jīng)·小雅·采薇》) 家園荒蕪,風雅不存,舉目胡夷,吾將安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保ā锻希?/span> 噫,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于是收拾行囊,一杖一缽,[傾杯玉芙蓉]唱辭曰: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歷盡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壘壘高山,滾滾長江。但見那寒云慘霧和愁織,受不盡苦雨凄風帶怨長。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昆曲《千忠戮·殘睹》) 道白:呀,看來我也是醉了呢?。ū姽恼疲?/span> (文字節(jié)選自《煎茶道入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