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出自《禮記·曲禮上》,敬:尊敬,嚴(yán)肅。儼:與"嚴(yán)"同,端正、莊重之意。辭:所說的話。敖:與"傲"同,驕傲之意。從:與"縱"同,不加約束之意。意思是說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yīng)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2.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出自《禮記·表記》,大: 夸大。尚: 夸耀。不自己夸大所做的事,不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勞。有德行的人不夸大自己的功勞、業(yè)績。指對自己的評價要符合實際。 3.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出自《禮記·聘義》,瑜:玉的光彩,比喻優(yōu)點;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玉上的斑點遮蓋不了玉上的光彩,同樣玉上的光彩也遮蓋不住玉上的斑點。比喻優(yōu)點遮蓋不了缺點。 ? 4. 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xué)也;既學(xué)之,患弗能行也。 出自《禮記·雜記下》,意思是君子有三個擔(dān)心:沒有聽說過,對不知道的;已經(jīng)知道的,擔(dān)心不能學(xué)的;既學(xué)的,擔(dān)心不能做的。 5.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出自《禮記·曲禮上》,狎(xiá):該詞有多種釋義,這里是親近的意思。憎:嫌惡的意思。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于自己所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于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6. 知為人子,然后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后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出自《禮記·文王世子》,知:知道,明白。能知道作一個好兒子,然后才能做一個好父親;知道做一個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個好的君主;明白如何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喚他。 ? 7.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出自《禮記·大學(xué)》,意思是報應(yīng)的不爽才能使其辨別善惡,能辨別善惡才能使其意念真誠,意念真誠才能使內(nèi)心端正,內(nèi)心端正才能使品德好生修養(yǎng),品德好生修養(yǎng)才能使家庭管理得好,家庭管理得好才能使國家得到治理,國家得到治理才能使天下太平。 8.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出自《禮記·中庸》,指的是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jǐn)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隱蔽時也會被人發(fā)現(xiàn),細(xì)微處也會昭著,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慎重。 9. 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 出自《禮記·表記》,實:實現(xiàn)。怨菑:怨恨。這句話的意思可解釋為:口頭上向別人許諾的好處不加以兌現(xiàn),就會招致別人的怨恨。 ? 10.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出自《禮記·曲禮上》,指的是禮崇尚往來。施人恩惠卻收不到回報,是不合禮的;別人施恩惠于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