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經(jīng)方故事 故事一:苓桂棗甘湯 在幾十年前,我們做醫(yī)生的經(jīng)常下鄉(xiāng),在鄉(xiāng)下偶爾能夠遇到這種病人。第一次遇到這種病人他在主訴臍下悸動不寧的時候說:“大夫,我肚臍這個地方跳動”。 我說:“你是自己感覺到跳動啊,還是能摸到跳動?” “我自己能感覺到跳動也能摸到跳動,跳得我心煩意亂?!?/p> 我就摸一摸,這個人比較瘦,一摸呢,摸到的是腹主動脈的搏動。我說“這個腹主動脈都在搏動啊,只不過你比較瘦,一摸就摸到了?!?/p> 他說:“大夫,不是,我有時候會跳有時候不跳?!?/p> 他有臍下悸動,再加上舌淡,苔水滑,我就給他用了苓桂棗甘湯來治療。 吃了幾天藥以后,他告訴我,藥效果很好,肚臍不跳了,小便也多,身上也不那么疲勞了??墒俏乙幻?,仍然能夠摸到腹主動脈的搏動,他自己也能摸到跳動,但他已經(jīng)感覺不到臍下悸動了。這個病例,我一開始結(jié)論認為,臍下悸動是人的組織間隙有了水液以后,它對腹主動脈傳導增強的一種表現(xiàn)。 過了一段時間,我又遇到了另一個病人也是肚臍下跳動。 “你這個跳動有節(jié)律嗎?”我摸了摸看。 “我這個跳動有時候快有時候慢,有時候發(fā)作有時候不發(fā)作,而且也沒有什么節(jié)律?!?/p> 這個人比較胖,我摸不到腹主動脈的搏動。有一次他在跳動的時候找到我,我也能摸到跳動,這個跳動只是腹直肌的不自主的跳動,可是他也是舌胖,苔水滑,小便少,有時候下肢還腫。我也用了苓桂棗甘湯,用了一段時間,這個癥狀又緩解了。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真的不知道這種臍下悸動是腹腔水液多了之后對腹主動脈搏動的傳導敏感的一種表現(xiàn)呢,還是腹部肌肉或者內(nèi)臟不自主的一種跳動不寧的現(xiàn)象,所以我現(xiàn)在反而得不出結(jié)論來了。只好就仍然按照《傷寒論》原文里邊說的:‘其人臍下悸’,它是個自覺癥狀。《傷寒論》原文所說這是一個什么證候呢?這是‘欲作奔豚’,這是奔豚發(fā)作前兆癥狀,治療用苓桂棗甘湯,溫通心陽,化氣行水。 故事二:芍藥甘草湯 有一年我到外地一個當?shù)胤焦俚耐瑢W那里,他說他的舅舅腿疼了好多年,請我給他治一治。把他舅舅找來了,這老頭拄著個枴杖。我說,“您這腿是怎么疼啊?” 他說,“我從這個臀部到腿到下部的肌肉一直是痙攣的,受涼也痙攣、也抽筋,稍微用點力氣也痙攣、也抽筋,吃了好多的藥,還按摩、針灸就是沒有什么效果。疼了十幾年了。” 病這么重,這么長時間。我也不太有把握。既然是肌肉痙攣為主,那我就用芍藥甘草湯吧,用了白芍 30 克,炙甘草10克,既然他是肌肉的痙攣拘緊,那我就用伸筋草10 克,既然是在下肢,我就加了木瓜 10 克,既然受涼了加重,我就加了炮附子10克,另外老頭兒經(jīng)常心情不愉快,經(jīng)常有胸悶,我就加了蘇梗 6 克還是 10 克,我記不太清楚,就這么個小方。 因為我只能看一次就得走了,藥不能開太霸道的。我覺得這個方子絕對對他沒有壞處,有沒有好處我不知道。我說,“你先吃吃看看,如果覺得舒服的話,你就多吃幾付。如果說吃上幾付之后沒有緩解,你再另找其他醫(yī)生治?!?/p> 過了四五年,我又到那個地方去。一個老年人,從街邊的自來水管打一桶水挑著。他一看見我,就把水桶放下,說,“郝醫(yī)生,你來了。您忘了,我是XX 的舅舅。那一年我腿疼拄著枴杖,十幾年不能挑水了,就是你給我治好了,我吃了60 付藥。之后就能挑水了,現(xiàn)在我枴杖也不用了。后來慢慢我的腿就不抽筋了,慢慢我的腿就熱了,慢慢我的腿就不用再拄枴杖了。過去一走路就抽筋,現(xiàn)在我都可以走路了,居然可以挑水呢。” 因為幾年過去了,我根本就把這個方子給忘了?!澳氵€留著這個方子嗎?”他帶我到他家里,他拿出一個小紙板。為什么是個紙板呢?村里人都知道他過去拄著枴杖,有腿疼,然后北京來了個醫(yī)生給看好了,所以所有腿疼的人都找他要這個方子??吹娜硕嗔耍阶幼匀豢旖o揉爛了,他把我的那個方子底下糊了一層又一層,再給別人抄。 我說,“你給其他人吃藥的時候,別的人腿疼管用嗎?” 他說,“管用的人不多,不管用的人多。”為什么?這個方子只是治療經(jīng)脈拘攣的疼痛,其他人許多腿痛,或者是風濕,或者是類風濕,這個方子是沒有用的。 通過這個病人,我才感覺到,這個《朱氏集驗方》里頭,把它叫做“去杖湯”看起來是有臨床依據(jù)的。 以上分享的是關(guān)于郝萬山老師講解的《傷寒論》經(jīng)方片段,郝萬山老師在經(jīng)典《傷寒論》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如果您有關(guān)于經(jīng)方的疑難病情和實際療效問題,或者想更加深入學習《傷寒論》,就可以參加近期郝老師的線下講座。本次課程不僅適合需要扎實基礎(chǔ)的年輕中醫(yī)人,更加適合需要再次提升深造的優(yōu)秀中醫(yī)師。 |
|
來自: 王永超的圖書館 > 《醫(yī)道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