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心中睡著月光” 這是張愛玲囚居小室時想起的句子。彼時,她反抗父親與繼母,欲尋求獨立自由而未果,反被父親打成重傷,軟禁家中。然而,透窗一窺外界,卻發(fā)現(xiàn)身邊人的生活并未因她的悲慘遭遇而改變分毫。 這是張愛玲筆下的生活,又何嘗不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無論命運如何,每個人被命運的洪潮裹挾著行進,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個體卑微若草芥,生活自是無人理會,任由在或喜或悲之中迷失自己,這很殘酷。 正如張愛玲所說,迷失在洪流中的渺小不代表毫無價值,我們的心中都有月亮在睡著。生活不理會我們的笑與哭,我便自己理會,自樂也自哀,笑過哭過后,倒不妨找尋自己的真心,為自己掬一捧月光,滌清心靈,恢復(fù)平靜,理性而從容地重新投入生活。 作家遲子建便是如此。相依多年的丈夫在一個春天不幸離她而去,東北平原的春花卻依舊爛漫,春草依舊青翠,農(nóng)人對來年的收成依舊充滿憧憬。生活并未因其悲痛而駐足分毫。而當(dāng)時的她目睹此情此境,內(nèi)心感受也必是五味雜陳。 然而作家畢竟是作家,寫盡人間悲歡之后,也悟道了掬一捧月光給自己的真諦,她沒有因喪夫之痛而迷失自己,成天痛不欲生,以淚洗面。恰恰相反,悲痛過后的她,收拾好自己情緒,有條不紊地打理著家庭,同時創(chuàng)作著一部新的長篇小說。終于,她的《群山之巔》問世,獲得了高度的文學(xué)評價。 是的,既然無法使生活駐足,倒不如把一切甘甜與苦澀,在心底釀成月光的酒,綿綿雅致,只與自己慢慢嘗。 哲學(xué)家貝克萊有言“存在即被感知”,姑且不提其唯心主義的弊病,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也是生活即客體,我為主體的體現(xiàn)。社會存在歸根到底只是被人們感知的外物,我們無法也無需伴隨它們,而只能伴隨自己,自己,才是該去尋找的人,才是個體生活的主宰者。只要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幸與不幸,承受過,笑過哭過之后,保持一顆淡定從容,遵循自我的內(nèi)心,那么也不需“更恨銀蟾,故向愁人滿”,而會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達觀,笑談云淡風(fēng)輕。 掬一捧月光,將那些迷失其中的過往全數(shù)洗去,余下的,便是純潔的自己。 |
|
來自: 昵稱72743430 > 《情感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