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櫞 來源產(chǎn)地 為蕓香科植物枸櫞或香圓的成熟果實(shí) 定植后4-5年結(jié)果,9-10月果實(shí)變黃成熟時采摘,用糠殼堆1星期,待皮變金黃色后,切成1cm厚,攤開曝曬;遇雨天可烘干。 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皆有栽培。 別名枸櫞、鉤緣干、香泡樹、香櫞柑枸櫞、香圓。 【原形態(tài)】 枸櫞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 枝有短硬棘刺,嫩枝光滑,帶紫紅色。葉互生;具短柄,無葉翼或略有痕跡,與葉片間無明顯關(guān)節(jié);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8-15cm,寬3.5-6.5cm,先端鈍或短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具半透明的油腺點(diǎn)。 總狀花序,3-10朵花生于葉腋;兩性花或因雌蕊退化成雄花,具短柄;花萼淺杯狀,上端5淺裂;花瓣5,內(nèi)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60;雌蕊1,子房10-13室,每室有胚珠多數(shù),花柱肥大,宿存,柱頭頭狀。柑果長圓形、卵形或近球形,長10-25cm,先端有乳頭狀突起,果皮粗糙或平滑,熟時檸檬黃色,芳香、瓤囊??;種子卵圓形,表面平滑。 花期4月,果熟期10-11月。 性味功效 《中國藥典》 辛、苦、酸,溫。 歸肝、脾、肺經(jīng)。 舒肝理氣,寬中,化痰。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嘔吐噫氣,痰多咳嗽。 《中藥大辭典》 苦酸辛,溫。" 入肝、肺、脾經(jīng)。 理氣,舒郁,消痰,利膈。治胃痛脹滿,痰飲咳嗽氣塑,嘔噦少食。 《中華本草》 辛;苦;酸;溫 歸肝;肺;脾經(jīng) 理氣降逆;寬胸化痰。主胸腹?jié)M悶;脅肋脹痛;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注意】 陰虛血燥及孕婦氣虛者慎服。 香圓子 為蕓香科植物香圓的種子。10~11月間采收成熟果實(shí),取出種子洗凈,曬干。 疏肝、止痛。治疝氣、小腹脹痛。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香櫞葉 "性微寒,味苦辛。" 治傷寒咳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