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各大朝代當中,很多朝代都是經(jīng)歷過皇子、諸王造反的事件。周朝有趙匡胤掌握兵權(quán)發(fā)動陳橋兵變,以逼宮的形式獲得皇位建立宋朝。唐朝有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哥哥以及父親害死之后登基為皇。歷史上這樣的事件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有一個朝代卻是非常的特殊,竟然沒有任何皇子以及諸侯造反的事件發(fā)生。 這個特殊的朝代就是清朝。清朝存在的時間將近300年,其中一共傳承了十二任皇帝。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一任皇帝在位期間,就沒有發(fā)生過這種事情。這就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清朝到底是憑借什么讓各個朝代都會發(fā)生的事情,在他這里沒有了聲響呢? 第一大特點,立嗣觀念截然不同清朝第一個與其他各大朝代不同的是在于立嗣觀念。各個朝代的立嗣方式大多都是根據(jù)"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因此在各大朝代當中,他們?yōu)榱吮苊庾屪约旱暮⒆酉嗷ブg發(fā)生爭搶皇位的現(xiàn)象,于是就按照出生的順序來任命皇位,以彰顯天命所歸。 但是,這種本身出于安定禍亂立嫡長子為繼承人的制度反而經(jīng)過各大朝代的實踐發(fā)現(xiàn),這種制度會造成更大的霍亂。明朝就證明了這一事實,在朱元璋的長子朱標英年早逝之后,他就想把自己的皇位繼承給自己的長孫朱允炆。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后來朱棣因為自己在各大能力都遠超過朱允炆,因此便取代了朱允炆搶奪了皇位。所以經(jīng)過歷史的實踐證明,嫡長子繼承制并不能夠順應(yīng)天下人,反而會導(dǎo)致更大的霍亂。 清朝就是吸取了歷代皇朝的經(jīng)驗,各代皇帝都沒有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度來選擇繼承人。尤其在雍正當任皇帝的時候,他采用了跟以往完全不同的"秘密立儲"制度。這種制度由雍正自己選擇繼承人,然后將其的名字寫于詔書當中,只有當雍正去世之后,后人才能夠打開詔書來確定下一任的皇位繼承者。 清朝的制度不僅可以很好地避免皇子之間發(fā)生激烈的爭奪,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誰才是下一任的繼承人,所以他們也就沒有攻擊的目標。而且皇帝可以根據(jù)實時的政治形勢,來選用真正有能力的人作為繼承人,這樣才能夠確保下一任的皇帝是真正有能力治理天下的。 第二大特點,皇子受到極大限制清朝第2個和歷代王朝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對于皇子所采取的制度是不同的。在歷代王朝當中,皇帝們?yōu)榱四腔首又g少一些競爭,他們都是采取的一種平衡的手段,幾乎是給每一個皇子都分的一塊封地,這樣讓皇子們之間不會互相的嫉妒。 但是這里就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皇子們在自己的封地當中擁有的權(quán)利就等同于皇帝,只不過他們管轄的范圍比較小。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地盤當中來建立自己的勢力和軍隊,這樣就導(dǎo)致一些可能擁有很大能力的皇子不是繼承人,但是他們手中擁有的勢力卻比繼承人的勢力來的大,這樣一來自然而然就會有造反的心理出現(xiàn)。 清朝對于皇子們的賞賜可以說是非常的慎重,賞賜封地給各個皇子的事情是沒有出現(xiàn)過的。而且皇子們只能夠住在皇城附近,因此整個清朝對于皇子的約束,其實是遠遠超過了歷代皇朝的。 這樣一來,清朝的皇子們的個人勢力根本不可能會有一方遠超過另一方的情況出現(xiàn)。各個皇子們之間的勢力大小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就算個別皇子想要進行造反,但是他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實行。 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歷代皇朝所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度,而清朝所使用的制度卻是任人唯賢。雖然我們可以理解嫡長子制度的存在,因為歷代皇帝都是想讓自己的皇位一脈傳承下去,誰也不會想讓自己經(jīng)過一番治理的國家拱手讓給與自己沒有關(guān)系的人,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歷史長河當中,我們只能夠說這種制度確實是存在的太多的隱患。也許清朝歷代皇帝正是看到了以往這種制度所存在的風險,所以他們才采取了另外一種更適合皇位傳承的制度。 清朝所使用的任人唯賢制度經(jīng)過歷史證明,確實是一種非常適合皇位的繼承制度。在清朝的12任皇帝當中,幾乎每一任皇帝的能力都非常的強,不像在歷代皇朝當中,有些朝代的皇帝能力參差不齊。因此,清朝當中并沒有出現(xiàn)皇子奪權(quán)的情況也是理所當然的。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