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難以企及的一座高峰,同時也是我國最負盛譽的小說之一。 這部小說,作者曹雪芹耗費了半生心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都t樓夢》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過人的才氣和淵博的學識,書中除了人物刻畫、劇情描寫等,書中的詩詞,也有不少佳作。 關于《紅樓夢》中的詩詞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書中的詩詞都為曹雪芹獨立創(chuàng)作完成的。還有一種看法認為,書中的詩詞除了曹雪芹自己創(chuàng)作的,還有部分是當時流傳,但并未收錄成冊的作品。 但我相信,《紅樓夢》中絕大部分的詩詞應該是作者自己創(chuàng)作的。畢竟書中的詩詞,都非常符合人物性格,以及情節(jié)故事的發(fā)展,借用旁人之作,無法那么契合。 所以盡管《紅樓夢》中的詩詞整體水平,相比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來說并不高,但葉嘉瑩等專業(yè)人士認為,書中的詩詞配合小說來說,十分巧妙。同時,書中還是有不少廣為流傳的詩詞,比如林黛玉《葬花吟》。 筆者粗看過兩遍《紅樓夢》,不過看到各種紅學家,畢生鉆研此書,我這無名小卒實在不敢說對《紅樓夢》有什么見解,但就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薛寶釵的人物形象。 她知書達理、溫柔賢惠、顧全大局,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伴侶。更主要的是薛寶釵身上總是透露著一種樂觀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她的首詞中也有體現(xiàn)。 《紅樓夢》第70回,史湘云看到柳絮紛飛時,感慨萬千,寫了一首《如夢令》,海棠詩社幾位成員見到之后,于是就柳絮為題,開展了一期社課,作詩填詞。林黛玉才思敏捷,寫了一首《唐多令》,但林黛玉的性格大家是知道的,見到暮春柳絮紛飛,不免感傷一番。 薛寶釵見到之后感覺太過凄惻,于是填了一首非常樂觀的《臨江仙》,當然,此詞在小說中是薛寶釵的,實際還是曹雪芹填的:
詞的上闋是從柳絮的“形”來著筆。 書中形容幾個大家族富貴時,用了不同的詩句比喻,其中賈府就有“白玉為堂”的形容。首句的“白玉堂”雖然是說柳絮所處之高,不同尋?;ú荩苎┣垡灿邪涤髻Z府的意思。 柳絮被風吹散,像是在暮春的空中起舞。因為輕柔,所以柳絮飄飛得均勻柔美,像是在對春光作一個優(yōu)美體面的告別。忽然,蛺蝶蜜蜂成群而來,在風中紛紛追逐著柳絮,一時間,仿佛成了暮春的共舞。 柳絮不曾落入流水,隨波而逝?!笆潘苯洺1扔髁魇诺墓怅帲拖駰钌鞯摹杜R江仙》就用“東逝水”表示時光流逝。“芳塵”則是花瓣落入塵土之中,在詞中代表卑賤的地位。 再深入分析,則能發(fā)現(xiàn)上闋還有更深的隱喻。春光將去,紅雨飄飄,蜂蝶紛紛,這不正是大觀園后期的亂象?而薛寶釵則以堂前柳絮,即便是隨風而去,也不落入流水,委身芳塵,而是以高潔的姿態(tài)離去。 下闋,則著筆于柳絮的“神”。 即便是被東風吹得四散飄飛,聚分無常,依舊隨緣隨性,畢竟柳絲依舊飄拂不去,不要因為柳絮的離去,而改變自己的固有姿態(tài)。 這里可以結合林黛玉用柳絮的詞來看。林黛玉把漂泊無依的柳絮,比作自己命薄漂泊,薛寶釵在此處又何嘗不是讓林黛玉隨遇而安。 因為林黛玉把白色的柳絮說成是“韶華白頭”,所以薛寶釵接著寫沒有什么韶華白頭,這本就是無根之虛妄,心中積極樂觀,那眼中看到的便是青春。 最后一句,則是千古名句。 在一般人眼中,吹落柳絮的風,是苦楚、是劫難,林黛玉筆下的風,也是無情的。但在薛寶釵眼中,這風,卻是好風,因為借著風的力量,可以直上青云,見到之前不曾見到過的風景。 這句,尤能體現(xiàn)薛寶釵的樂觀。人生中的苦楚,她等閑視之,甚至將其看成是磨練自己的關卡,甚至還其看作是一個好的機會。因為經受住了種種磨難,心境才似凌云而俯瞰,更加開闊。 可以說,這一句寫出了蘇軾那種豁達的味道,實不一般。 |
|
來自: 新用戶76824811 >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