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傉嫉孛娣e63272平方米,建筑面積18968平方米。它不僅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國關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清朝遷都北京后,故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共經(jīng)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建筑100余座、500余間。入關以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相繼十次“東巡”時作為駐蹕所在。沈陽故宮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中路和西路。東路最早,是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次之,為清太宗時期續(xù)建,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場所。西路最晚,為乾隆所建,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乾隆帝對盛京皇宮進行了多次改建和擴建,形成了先皇舊宮與皇帝行宮并存的特色。沈陽故宮在建筑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筑傳統(tǒng),集漢、滿、蒙族建筑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到沈陽能不參觀故宮嘛?所以俺們離開北陵公園,就直奔沈陽故宮。 01 沈陽故宮在市中心,穿過熱鬧繁華的大街,就從這里進去的。 沈陽故宮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滿族不斷崛起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建的。1625年,努爾哈赤出于戰(zhàn)略考慮,定沈陽為都城,并在沈陽舊城的中心,修建了議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侍珮O繼承汗位后,續(xù)建了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麟趾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大內(nèi)宮闕。就是在崇政殿里,皇太極將女真改稱為滿洲,并于1636年將國號改稱為“清”。 02 進第一個牌坊,繼續(xù)前行,可以看到路面寬闊,紅墻黃瓦,皇家氣派。 03 到了“大清門”,為清太宗皇太極所建,右上角有滿漢文“大清門”豎匾。 沈陽故宮建筑分東、中、西三路結構,這里屬于中路,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xù)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永福宮等。大清門建于天聰六年(1632)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xù)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 04 進大清門,先見到一個大院,向后面的宮殿走去。 05 走近宮殿,可以看到這座宮殿的名稱叫“崇政殿”,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后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前月臺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殿內(nèi)“徹上明造”繪以彩飾。 06 欣賞崇政殿的中央布局。 內(nèi)陳寶座、屏風;兩側(cè)有熏爐、香亭、燭臺一堂;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接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崇德元年(1636),后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皷|巡”諸帝于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崇政殿室內(nèi)的寶座、屏風等陳設,并非清太宗時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1747)根據(jù)乾隆帝的旨意重新設計制做的,堂陛之內(nèi)的屏風寶座,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宮乾清宮所用加以縮小精心制作的,寶座、屏風各以九條龍做為主要裝飾,全部罩以金漆。屏風上的四言十二句銘文,與乾清宮屏風上的完全相同 。陳設在龍椅前后的鶴式燭臺、熏爐、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都是乾隆年間宮中精制的琺瑯禮器。 抬頭看,“正大光明” 大匾高懸,這四個字是順治帝御筆親書。 07 平視崇政殿中央結構 御座被放在呈“凸”形的木制堂陛上,堂陛由須彌座和華蓋組成,支撐華蓋的是四根蟠龍的金柱,前邊是火焰流云圍繞騰飛的金龍蟠柱,柱后是貼金雕龍大屏風和輝煌奢華的金龍寶座。殿內(nèi)的藍底金邊對聯(lián)出自乾隆皇帝手跡:“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qū)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金龍蟠柱的上面懸掛著一幅黑漆金字詩匾,也是乾隆皇帝遒勁有力的手書。 08 鏡頭左移。崇政殿內(nèi)很多的擺設都是乾隆年間宮中精制的琺瑯禮器,前方這個大家伙叫琺瑯熏爐。對稱擺放,這種大型琺瑯熏爐右邊也有一只。 09 看墻壁上的雕塑彩繪,精美異常。 10 欣賞之余,可在長櫈上坐一坐,也是不錯的選擇。 11 老伴站的地方是崇政殿的背面。 12 崇政殿的北邊有一座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 鳳凰樓位于崇政殿之北,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站在此處,可以看到鳳凰樓一樓大門上的藍底金字“紫氣東來”匾,是乾隆御筆親題的。 13 皇家的寢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14 皇家嬰兒的吊床。 15 出后宮,見到小花園。庭院花圃,回廊曲折,體現(xiàn)中國園林之美。 16 這就是有名的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稱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也是盛京皇宮內(nèi)最莊嚴最神圣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后改稱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nèi)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nèi)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用于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1644年,即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就在這里登基繼位。 17 走近大政殿,觀賞二金龍盤柱,仿佛在爭奪中間的火焰珠,氣勢不凡,龍騰生威。 18 走進大政殿,欣賞中央布局。 殿內(nèi)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特別是巨幅金色楹聯(lián)尤為醒目:“神圣相承,恍睹開國宏猷,一心一德;子孫是守,長懷紹庭永祚,卜世卜年”,是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題寫。 19 鏡頭左移上抬,欣賞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 20 遠觀大政殿和兩側(cè)的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兩側(cè)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筑史所僅見。其東側(cè)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側(cè)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這里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xiàn)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shù)民族的帳篷。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離開大政殿和十王亭,就去參觀沈陽故宮的館藏,很多都是清宮帝后御用之物,如清入關前使用的滿蒙文信牌、印牌,清代皇帝使用的弓箭、刀劍、馬鞍,清寧宮薩滿祭祀用具,康熙、乾隆時期用于宮廷典禮的樂器以及清歷朝帝后玉寶、玉冊等等。沈陽故宮尤以明清書畫、清宮御用陳設工藝品和清代織繡服飾等最為著名。比如瓷器,沈陽故宮所藏多為清代康、雍、乾盛世的官窯瓷器,青花、釉里紅、五彩、三彩、斗彩、粉彩、琺瑯彩、單色釉、仿古瓷、仿生瓷等,價值連城。因篇幅有限,僅挑選三件與大家共賞。 21 康熙青花棒槌瓶。 22 乾隆粉彩八桃天球瓶。 23 乾隆青花紅彩云龍紋大盤。 參觀沈陽故宮博物館的展品時,當時只拍攝了展品的照片,沒有拍攝標簽說明。寫這篇游記時,只好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加上簡單的說明,如有誤,敬請指正。 因為明天就是中秋節(jié),想趕回天津和女兒一家共度佳節(jié),至此,沈陽之行就算結束。明天趕早乘火車去山海關,晚上到天津,咱們山海關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