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孩子越來越逆叛,聽不進(jìn)你的大道理,那你可以: 多做,少說,這比喋喋不休更有效。 ——鹿媽
互動學(xué)習(xí)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教育孩子這件事,說的越多,孩子只會越叛逆,唯有父母身體力行,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差勁 馬克·吐溫在教堂里面聽牧師的募捐演講,剛開始,他覺得牧師說的特別棒,立刻想要掏錢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說完,馬克·吐溫有些不耐煩,決定只捐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在說,馬克·吐溫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等牧師終于演講結(jié)束,號召大家捐款時,生氣的馬克·吐溫不僅沒有捐錢,還偷偷從盤子里拿了2元錢。心理學(xué)解釋這種現(xiàn)象叫做——“超限效應(yīng)”,意思是說得越多,說服力會大打折扣。在很多家庭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喜歡嘮叨的家長,孩子總是不以為意,反而是平時話比較少的家長,能讓孩子老老實實聽話。其實這就是一種“超限效應(yīng)”,因為父母的嘮叨,其實是在降低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在消耗孩子的耐心。孩子雖然小,但是該懂的都懂,父母總是把簡單的事情再三重復(fù),只會讓孩子不耐煩,甚至生出逆反心理。結(jié)果就是父母越讓孩子怎么做,孩子越不那么做。六歲以前,父母的話是黃金,十二歲之后,父母的話就是垃圾,孩子聽不進(jìn)去,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父母說的那些他都懂。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點到即止,千萬不要無休止的嘮叨。父母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 盧梭曾說:“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fā)脾氣、刻意感動?!?/span>在《變形計》中,有一期節(jié)目中,城市男孩子豪的爸爸,可以說是“跟孩子講道理失敗”教科書級案例。子豪爸爸是一名律師,他最操心的事兒,就是兒子子豪太愛玩電腦游戲,不跟他溝通。“你知不知道打游戲是錯的,經(jīng)常打游戲是錯的。”接下來就是一通語重心長的大道理,子豪爸爸說的句句在理,兒子子豪“嗯““啊”地答應(yīng)著,等父親說完,又馬上回房間打游戲。子豪爸爸的說教仿佛是一場個人脫口秀,并沒有達(dá)到一絲教育效果。兒子應(yīng)對這種說教,也找到了自己應(yīng)對的方法,那就是“左耳進(jìn),右耳出”,你說你的,我做我的。用講道理作為教育的唯一手段,這幾乎是所有'問題家長'的通病。愛講道理的父母,從來沒有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也不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會高高在上的審判孩子的行為,自作主張的對孩子的行為定性,然后用自己的認(rèn)知和經(jīng)驗去對孩子進(jìn)行說教。沒有共情的說教,讓孩子不僅沒有聽進(jìn)去父母的道理,反而心與父母離得更遠(yuǎn)。家庭教育歸根結(jié)底
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則 地鐵里,一個母親坐在一角,懷抱著幾歲的幼兒,一起津津有味地讀書。周圍人好奇地問她:“你是怎么勸說你的孩子去閱讀,而不是玩各種電子設(shè)備呢?”她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們卻模仿我們?!?/span>教育孩子,從來不是無休止的嘮叨,更不是嘴上的大道理不斷,而是父母的以身作則。你想要孩子好好學(xué)習(xí),那么最好你能夠拿起書本學(xué)習(xí);你想要孩子文明禮貌,那么最好你能夠?qū)θ藴睾陀焉疲?/span>因為,你的行為對于孩子來說,作用遠(yuǎn)大于你的說教。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時曾說: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于言傳。 你生活在的家庭里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chǎn)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造就一流的孩子,家長們首先就要成為一流的父母。* *來源:超級父母(ID: edu809),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每天分享最好的育兒、親子文章,讓你成為超級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