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是10月電影市場表現(xiàn)最出乎意料的電影之一。一部小成本投資、沒有知名主演,ip原著作者又是郭敬明的青春電影,現(xiàn)今居然已經(jīng)取得3.54億的票房。并且,該片在上映20余天之后,還在市場頑強堅挺,一直能保障6%左右的排片,成為此前中秋檔電影在國慶期間唯一的碩果僅存。 《悲傷》上映首日,票房不過1200萬,貓眼首日預測總票房只有8600萬,然而從次日起,票房便連續(xù)逆襲,2500萬,3900萬,4400萬,以后一直位列同檔期票房第二名,到9月30日,國慶檔票房大戰(zhàn)上映前,一周多已經(jīng)拿下了2.2億票房,至此本已可圓滿收關,足以令出品方和主創(chuàng)人員都笑顏逐開。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國慶檔幾部新片的票房表現(xiàn)都波瀾不驚,并沒有去年如《羞羞的鐵拳》那樣在國慶7天內(nèi)斬獲12億票房,最終票房22億的巨無霸,開心麻花系列新推出的電影《李茶的姑媽》這個“20億票房種子”的大熱倒灶,不但讓《無雙》劍指12億票房,取得港式警匪片的最佳票房表現(xiàn),還讓《悲傷》在排片量被腰斬,只剩下1.1%的絕境下,竟奇跡般絕處逢生。 該片在9月30日當天,便拿到了33%的上座率,從而在次日將排片量升到2.2%時,更獲得980萬單日票房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以38.9%的驚人上座率,優(yōu)于同當前所有影片,從而在寸土必爭的國慶檔期,搶下了6%的排片量,因此至今結算,又多收了整整1億多的票房。 該片在上映之初,一度豆瓣6分以上,目前隨著觀影人數(shù)增多,已經(jīng)被壓低到了5.7分,絕談不上一部質量如何優(yōu)秀的口碑佳作。無論制作水平還是演員演技,也依舊顯得十分稚嫩,遠不能和同檔期那些純熟電影相比。因此,《悲傷》這樣的市場表現(xiàn),究竟又是何緣故?當真是某些導演和影評人口中的“垃圾觀眾”,又要讓“人人喊打”的郭敬明,否極泰來,東山再起了么? 在《爵跡》票房失利,蟄伏2年之后,郭敬明推出的這部新作《悲傷逆流成河》,早已不在是那些流量明星們競逐的熱門ip,幾個主要年輕演員全部為不知名人士,此前也并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主演作品。 然而,該片竟能在事前無人看好中,取得現(xiàn)今的票房成功,其真實原因說穿了,就是編導很“狡猾”地將電影主題從一個充斥著墮胎、強奸、自殺的校園四角戀故事,改成了揭露和聲討“校園暴力”“校園霸凌”,并藉此營銷,帶動觀眾的情懷;也順帶將原著所有主要角色幾乎死光、只留男主顧森西一人的狗血結局,改得盡量不那么慘烈,留下了一個“看似光明”的尾巴: 因為顧森湘的意外身亡,女主角易遙的跳河和控訴,校方乃至全社會正視校園暴力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去防微杜漸,罪魁禍首唐小米得到依法懲治,兩位男主齊銘和顧森西都在心靈上得到救贖,甚至女主角易遙最終是否得救生還,也變成了可以供觀眾去幻想的“開放式結局”,這樣的處理,當然讓觀眾們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壓抑之后,心理上迅速覺得寬慰。 對肯買賬的觀眾而言,影片質量本身、甚至劇情如何推進都并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通過購票觀影這一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心底情懷。“校園暴力”作為無數(shù)人青少年時代都曾遭遇過的普遍現(xiàn)象,一旦有影片以此為主題,大打其情懷牌,取得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 女主角“易遙”(任敏),以她1999年出生、現(xiàn)年不到20歲的年齡,在影片展現(xiàn)出來的演技可以說相當不錯,而且還是一張很適合大屏幕特寫的“電影臉”。這位中戲科班出生的小花,如果不走偏的話,將來電影圈會有她一席之地; 女二號“顧森湘”(章若楠)完美還原了文靜、溫柔、優(yōu)雅的校園女神,當然她本身飾演難度不大。這兩個角色的完成度都很好,如同“書中走出來的”。 客串女主母親的鄔君梅,也是“老戲骨級”的正常發(fā)揮。只是母女解開多年心結那一幕,本該是一個讓觀眾動情的場景,困擾女主多時的頑疾終告治愈,本應是一個讓觀眾有舒適感的劇情,卻只用半首mv,幾個畫面,就迅速切換到下一場景,如此剪輯簡直不知所謂。 各類校園霸凌場景,都以ptt形式閃過,甚至讓觀眾分不清是心理活動、幻想夢境還是現(xiàn)實;情節(jié)的牽強生硬,如從顧森湘之死一直到女主跳河,全部人都完全丟了基本智商; 人物臺詞的矯揉造作,穿插各種青春疼痛朗誦詩,對不熟悉郭敬明風格的正常觀眾極不友好; 兩位男主角的演技堪稱災難,表情尬演,臺詞棒讀,一看就沒接受過正規(guī)訓練,而且也沒什么可以夸獎的靈氣。 ——凡此等等肉眼可見的粗制濫造,也制約了該片票房能取得更大成功。 禮節(jié)性祝賀主創(chuàng)團隊取得商業(yè)上的成功之余,也坦率地說,當真讓《悲傷》這等質量的作品,來作為反映“校園霸凌”這一影響千萬人生的沉重主題的代表電影,是頗不能讓人甘心的。 廣大主流電影人,在不齒郭敬明的精明算計又一次得逞,對《悲傷》影片也不屑一顧時,是不是也不妨捫心自問,為什么“校園暴力”這樣既能夠帶動觀眾廣泛情懷共鳴,潛藏巨大票房價值、又相對不算敏感踩鋼絲的題材,你們就不曾想到去好好發(fā)掘?反而又讓一個投機取巧者搶得了先機? 所以,我們也期待著,能有真正優(yōu)秀的團隊,好好開發(fā)這個主題,創(chuàng)作出如《親愛的》《我不是藥神》那樣水準的杰出現(xiàn)實題材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