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的第二年,在位43年、年壽71歲的唐玄宗李隆基,迫于戰(zhàn)亂形勢,讓位于太子李享。6年后,77歲的“太上皇”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在郁郁寡歡中死于長安,葬于金粟山(今陜西富平)之泰陵。 從唐玄宗“禪位”開始,到公元859年唐宣宗李忱因追求長生不老而狂吃“丹”藥被毒死,前后100年的時間里,唐長安城正好見證了10位皇帝執(zhí)掌大唐權(quán)柄的過程。這10人中,沒有一位有雄才大略,沒有一人可挽救王朝頹勢。唐玄宗之后,百年十帝,“一帝不如一帝”,唐帝國逐漸變得不可救藥。 一、唐肅宗李亨(公元711-762年)。公元756年即位,在位7年,唐朝第七位皇帝。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3子?!鞍彩分畞y”時,與逃往西蜀的父親在馬嵬坡(今陜西興平)分道揚(yáng)鑣,在西北的靈武被擁立為帝。李亨雖然收復(fù)兩京(長安和洛陽),但放任宦官魚朝恩、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quán),致使“安史之亂”久久未平。 公元762年,在位6年的李亨,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不得不追隨父親唐玄宗而去。這一年,5月3日,父親李隆基死,5月16日,兒子李享亡。深陷內(nèi)憂外困的大唐帝國,必須在同一年的同一個月辦兩場喪事。李亨才德致此,可謂不忠,亦為不孝。李亨死時,時年52歲,葬于武將山(在今陜西禮泉)的建陵。 二、唐代宗李豫(公元726-779年)。公元 762年即位,在位17年,唐朝第八位皇帝。 李豫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子,李亨稱帝后的第三年,即公元758年,32歲的李豫被立為太子?!鞍彩分畞y”中,被父親委以重任,以“天下兵馬元帥”的名義,先后收復(fù)長安、洛陽。爺爺和父親在同年同月病死后,李豫被宦官李輔國、陳元振擁立,在靈柩前即位。 李豫繼位的第二年,即公元763年,持續(xù)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被平定,這可被看作不世之功。但因平叛而過度回撤西部軍隊(duì),致使西線空虛,吐蕃乘機(jī)內(nèi)犯,攻陷都城長安,李豫東逃陜州(今河南陜縣)。雖然郭子儀僅用15天即收復(fù)長安,但都城陷落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負(fù)面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歷史對唐代宗李豫的評價是“平亂守成,中才之主。”唐代宗在位期間,改革漕運(yùn)、鹽價、糧價等,實(shí)行了安定社會,發(fā)展生產(chǎn),“以養(yǎng)民為先”的財(cái)政方針。李豫死于公元779年,時年54歲,葬于檀山(今陜西富平)的元陵。 三、唐德宗李適(kuò,公元742-805年)。 公元779年即位,在位25年,唐朝第九位皇帝。李適是唐代宗李豫的長子。公元762年,父親李豫繼位后,“天下兵馬元帥”這一“有名有實(shí)”的名號就給了李適,這樣一來,雖然活仍然是郭子儀他們在扛,但名義上是李適平定了“安史之亂”,這為他贏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公元764年,22歲的李適被立為太子。 公元779年,父親李豫生病不到十天就死了,37歲的李適順利即位。李適在位初期,曾根據(jù)宰相李泌的建議,北和回紇、南綏南詔、西結(jié)大食、天竺,聯(lián)合“國際”力量打擊吐蕃,成功地扭轉(zhuǎn)了對吐蕃的戰(zhàn)略劣勢,為孫子唐憲宗李純的“元和中興”創(chuàng)造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但在內(nèi)政上,李適姑息藩鎮(zhèn),藩鎮(zhèn)勢力日漸強(qiáng)大,多地發(fā)生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的狀況。李適還委任宦官為禁軍統(tǒng)帥,在全國范圍內(nèi)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導(dǎo)致民怨日深。 公元783年,為了平定藩鎮(zhèn)叛亂,反而導(dǎo)致“涇師之變”,都城長安被叛軍占領(lǐng),李適西逃奉天(今陜西乾縣),這又一次極大地?fù)p傷了大唐帝國的元?dú)狻!皼軒熤儭焙螅钸m開始變得疑心很重,猜忌刻薄,重用奸佞,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公元805年正月,李適病死,時年64歲,葬于嵯峨山(今陜西涇陽)的崇陵。 四、唐順宗李誦(公元761-806年)。公元805年即位,在位八個月 。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唐朝第10位皇帝。李誦19歲被立為太子,做了26年太子,他親身經(jīng)歷了藩鎮(zhèn)叛亂的混亂和烽火,也耳聞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傾軋與攻訐,倍嘗了儲君生活的壓抑,心理極端憂郁和壓抑,身體狀況也很不樂觀。即位前一年,公元804年,李誦竟然中風(fēng)了,即今天說的腦溢血。 李適最操心就是兒子李誦的身體。公元805年正月初一,李唐帝國的諸王、親戚都前來宮中向李適祝賀,唯獨(dú)太子李誦因病無法前來,李適因而流淚哀嘆,從此患病,正月二十三日便病死了。李誦確實(shí)身體很差,在位八個月便“禪位”給兒子李純,做了“太上皇”。公元806年病死,時年46歲,葬于金甕山(今陜西富平)的豐陵。 五、唐憲宗李純(公元778-820年)。公元805年即位,在位15年。李純是唐順宗李誦長子。唐朝第11位皇帝。公元805年這一年,對李純來講,他是不幸的,因?yàn)闋敔斃钸m去世、父親李誦中風(fēng);然而,他又是幸運(yùn)的,當(dāng)年被立為太子,當(dāng)年又做了皇帝。 李純繼位前期,以杜黃裳、裴度、李絳等賢良為相,勵精圖治,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他的年號)削藩的巨大成果,使藩鎮(zhèn)相繼降服,歸順朝廷,自“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在他任上基本結(jié)束,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李純繼位后期,踞功自傲,罷除賢相裴度,重用宦官奸臣,政治日見衰敗。他信仙好佛,想求長生不老之藥。著名的法門寺“骨指舍利”迎送到長安就發(fā)生在他身上。刑部侍郎韓愈上疏諍諫,被貶為潮州刺史。公元819年,李純開始服用長生丹藥,性情變得暴躁易怒,第二年,便不明不白地死了,據(jù)說被郭子儀的孫女、郭妃指使宦官所殺,時年僅43歲,葬于金幟山(今陜西蒲城)的景陵。 六、唐穆宗李恒(公元795-824年)。公元820年即位,在位5年。李恒是唐憲宗李純第三子。唐朝第12位皇帝。公元812年,18歲的李恒被立為太子。但唐憲宗李純所依賴的宦官集團(tuán)卻分為兩派,梁守謙、王守澄一派擁護(hù)太子李恒,但吐突承璀一派始終在策劃立李惲(yùn)為太子。唐憲李純在這件事情上的曖昧態(tài)度,也為后來的唐王朝混亂埋下了伏筆。 李恒之所以順利登基,主要是因?yàn)樗翘茟椬诶罴兣c郭妃(郭子儀的孫女)所生。郭妃不論后宮還是朝堂,都形成了極強(qiáng)的勢力。李純暴死,郭妃集團(tuán)主導(dǎo)了一切,李恒登基后,唐憲宗元和朝的宦官除了依附太子李恒(唐穆宗)的以外,都盡數(shù)被誅滅。 唐穆宗李恒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tián)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wù)”。任用的宰相蕭俛(miǎn)、段文昌又無遠(yuǎn)見,認(rèn)為藩鎮(zhèn)已平,應(yīng)當(dāng)消兵。結(jié)果,不久之后,河朔三鎮(zhèn)叛亂又起,四處躲藏的軍士紛紛歸附三鎮(zhèn),老爹李純辛辛苦苦為唐帝國安寧打下的基業(yè),讓不肖之子李恒幾年便折騰回了從前的藩鎮(zhèn)割據(jù)狀態(tài)。 唐穆宗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剛登位就縱情聲色,并企求長生不老,但最終的結(jié)果卻是,和父親李純一樣,服長生丹藥過量而死,時年30歲,葬于堯山(今陜西蒲城)的光陵。 七、唐敬宗李湛(公元809-826年)。公元824年即位,在位不到3年。 李湛是唐穆宗李恒的長子。唐朝第13位皇帝。公元822年,16歲的李湛被立為太子。李湛繼位后,荒淫程度比他父親李恒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罪狀如下:游宴無度,荒于國政;寵信宦官,貪圖安逸;擊球玩樂,留戀女色;不問朝政,迷信道士,企圖長生不老。 公元826年12月,李湛夜獵還宮,縱情飲酒,后入室更衣時,殿上蠟燭忽然熄滅,在黑暗之中,被宦官劉克明等人合謀殺死,終年18歲。唐帝國君王中,除末代亡國之君唐哀帝李拀(chù,17歲死)外,唐敬宗李湛是享年最短的一位,葬于莊陵(今陜西三原)。莊陵不象唐朝其他皇陵以山為陵,而是平地起冢。 八、唐文宗李昂(公元809-840年)。公元827年即位,在位14年。李昂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二子。唐朝第14位皇帝。李昂根本沒想到自己會成為皇帝。當(dāng)時,宦官劉克明等人殺死他哥哥唐敬宗李湛后,偽造遺旨,欲迎他叔叔唐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為帝。但宦官內(nèi)部也不團(tuán)結(jié),兩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又指揮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立自己為帝。對李昂來講,這個皇帝之位是天上掉下來的。 李昂在位初年勵精求治,出宮女三千,放五坊鷹犬,減省冗員,致力于復(fù)興王朝,在唐朝中后期諸帝中頗為勤政。但他雖能勤勉且宵衣旰(gàn)食,但當(dāng)時宦官專權(quán),他自身缺乏治國才干,只能算是宦官的傀儡,終了也無法消除國家的禍患。公元835年,他用寵臣李訓(xùn)、鄭注等,企圖誅滅宦官,但密謀泄露,李訓(xùn)等被殺,李昂也在“甘露之變”后被軟禁,宦官集團(tuán)對朝臣進(jìn)行的大屠殺,使朝堂為之一空。公元840年,抑郁成疾的李昂,帶著無限的惆悵死去,時年32歲,葬于天乳山(在今陜西富平)的章陵。 九、唐武宗李炎(公元814-846年)。公元840年即位,在位6年。李炎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唐朝第15位皇帝。唐文帝李昂還沒死時,18歲的異母弟弟李炎就被宦官立為“皇太弟”,負(fù)責(zé)處理軍國大事,并登上朝堂接見百官。李昂聞知也無可奈何,群臣更是沒人敢反對。盡管如此,李炎在唐帝國晚期還算是一位不錯的皇帝。 李炎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特別著名的就是“唐武宗滅佛”。武宗崇信道教,公元845年,即唐武宗會昌五年,他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毀佛成功,從而擴(kuò)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quán)。這段唐朝后期較為平穩(wěn)的一段時間,被史學(xué)家稱為“會昌中興”。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吃丹藥而死,成為太宗、憲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yàn)榉诚傻っ钏幎赖奶瞥实郏瑫r年33歲,葬于端陵(在今陜西三原)。端陵不是以山為陵,而是積土成陵。 十、唐宣宗李忱(chén,公元810-859年)。公元846年即位,在位13年。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的第13子,是唐穆宗李恒的異母弟弟,是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父。唐朝第16位皇帝。當(dāng)年沒有爭上太子,沒能當(dāng)上皇帝,23年后,終于如愿以償了。 李忱上位,還是因?yàn)榛鹿?。唐武宗李炎病危,宦官馬元贄等認(rèn)為李忱容易控制,便立他為“皇太叔”,當(dāng)天,李炎死去,他便被擁立為帝。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歡讀《貞觀政要》。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并限制皇親和宦官的權(quán)力,將死于“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xùn)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對外關(guān)系上,擊敗吐蕃、收復(fù)河湟(今天黃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青海西寧一帶),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fù)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后,唐帝國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收復(fù)了大片失地,唐朝國勢有所起色。李忱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按笾小笔翘菩诶畛赖哪晏枴?/span> 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jǐn)節(jié)儉,惠愛民物,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xiàn)出“中興”的小康局面,所以直至50年后唐帝國滅亡,老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李忱最終還是犯了老祖宗愛吃長生藥的毛病,也因吃丹藥毒死,時年50歲,葬于仲山(在今陜西涇陽)的貞陵。 唐玄宗之后,唐帝國100年間10位皇帝,接手的是“安史之亂”后的爛攤子:國內(nèi)藩鎮(zhèn)割劇,宦官當(dāng)權(quán);國外吐蕃壓境,蠶食疆土,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但李唐王朝的這些不肖子孫們,面對殘破的山河,沒有危機(jī)和憂患意識,一個個都資質(zhì)平平且了無韜略,而且還迷信鬼神,希求長生,致使大唐帝國與其統(tǒng)治者一樣,暮氣沉沉,氣息奄奄。 這100年中,雖有“元和中興”、“會昌中興”,至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時,大唐帝國之運(yùn)勢看似振興有望,但實(shí)為回光反照。整個大唐帝國已經(jīng)是沉疴瘀塞,積重難返,加上后來唐宣帝李忱的3個兒子“唐懿宗李溫、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和孫子“唐哀帝李拀”更無能和更不靠譜,所以,大唐帝國徹底沒救了,又勉強(qiáng)支撐了50年,便徹底從都城長安消失了。 ............................................... ................................................ 自然于道,自覺于法,自在于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