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后期,土地兼并嚴重,農(nóng)民紛紛破產(chǎn),階級矛盾尖銳,而“老劉家”繼承皇位的子孫,卻是一代不如一代。王朝的統(tǒng)治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社會因此出現(xiàn)了“改朝換代”的呼聲。這時,早對西漢皇位有覬覦之心的王莽便勇敢地“代漢自立”,做起了“新”朝的皇帝,只可惜也是黃粱一夢,無濟于事。 西漢王朝在“昭宣中興”之后的情況,大致是應了那句俗語:一代不如一代。公元前48年,漢宣帝的兒子漢元帝劉奭(shì)即位。漢元帝劉奭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漢元帝與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生有一子劉驁(ào),與王莽是表兄弟。公元前32年,漢成帝劉驁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王氏)擅政,大權幾乎全部為太后王政君一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而此時,各地相繼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老劉家”的江山已經(jīng)搖搖欲墜。 漢成帝劉驁的四個兒子都已夭折,因此,在他死后,他的兩個侄子,即弟弟定陶恭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和中山孝王劉興的兒子劉衎(kàn)相繼即位,但都時間較短。公元前5年,漢哀帝劉欣繼位,主要是與董賢搞同性戀,創(chuàng)造了“斷袖之交”,在位8年;公元1年,9歲的漢平帝劉衎即位,14歲病死,太小沒法干事,在位5年。 公元5年,漢宣帝劉詢的玄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剛一出生,便被王莽選中,作為其篡位前的傀儡,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沒有當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世稱“孺子嬰”。四歲時,王莽篡漢,劉嬰被囚,又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后,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公元25年,更始三年,2月,在臨涇被李松所殺。 西漢王朝的繼承人弱到了這份兒上,不滅亡也是天理不容了。不是被王莽取而代之,便是被“張三”“李四”所消滅,西漢氣數(shù)已盡,誰也救不了了。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位篡漢的王莽是何許人也。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的長子。從取“字”上就可以看出王莽暗藏野心。由于父親去世得早,王莽沒有得到封侯,日子一直過的孤苦清貧。他曾跟隨沛郡學者陳參學《禮》,勤奮博學,并且“謹恭儉樸”,博得姑母孝元皇后的歡心和喜愛,這是他代漢自立的深厚背景。 公元前16年,漢成帝永始元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王莽在封侯之后,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態(tài)度更加恭謹,越發(fā)得到孝元皇后的賞識和信任。漢哀帝劉欣死后,他便與姑母王政君合謀,立年僅九歲的劉衎為平帝,并由他擔任大司馬輔佐朝政,以“定國安漢家之大功”,被封為“安漢公”。 王莽因少年生活孤貧,對西漢的社會危機有較多了解,看到劉漢政權正在土地崩瓦解,自己大有取代漢家天下并加以改革的機遇。在輔佐漢平帝劉衎的五年中,王莽想盡辦法擴充權勢,拉攏支持者,大肆封賞漢宗室和功臣的后代,凡“元士之子得受業(yè)如弟子,勿以為員”,不限名額地擴充太學,網(wǎng)羅大批儒士,取得了統(tǒng)治集團多數(shù)人的支持。 公元前2年,即漢平帝元始二年,王莽出錢100萬、獻田30傾,用來救濟受災的貧民,借此取得下層民眾對他的支持和擁戴。另外,在他的指使下,一些朝中大臣也假托符命,為王莽篡漢制造輿論。公元前8年,費盡心機的王莽終于正式登上了皇帝寶座,改國號為“新”,建立了新朝政權。
一向兼恭謹慎的侄子王莽做出篡漢自立的“壯舉”,孝元太后王政君大為震怒?;实奂次唬家邮軅鲊癍t,王莽建立新朝,急欲傳國玉璽。但玉璽藏于太后處。王莽派人卻取,太后大罵不止,迫不得已,便將傳國玉璽怒摔在地。據(jù)說,太后這一摔,將傳國玉璽的一個角摔壞了。新朝滅亡后,東漢、魏、晉、南北朝各代,皇帝即位,都一直傳的是這個缺了角的傳國玉璽。 王莽掌權后,為了緩和尖銳的階級矛盾上,便推選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表面上王莽以自己的“專業(yè)”《周禮》為依據(jù),進行托古改制,實際上,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是經(jīng)濟制度。王莽的“新”朝以“古”為基礎,而漢朝的“舊”朝則以“今”為推動,歷史有時很具有諷刺意味。
王莽首先針對土地兼并問題,宣布實行“王田制”,把全國的土地改稱“王田”,不許買賣。他依照西周的“井田制”,規(guī)定一家男子不滿八口而所占土地超過一井(900畝)的,要把多余的土地分給本族或者鄉(xiāng)鄰。原先無地的,按男口每人授給土地100畝。 王莽其次針對勞動力問題,下令將奴婢改稱“私屬”,不準許買賣。和“王田制”一樣,“私屬”制也讓當時的地主階級很不高興,這些可是都是真金白銀的切身利益,新朝的一紙政令,就讓把“即得利益”白白拱手相讓于貧窮的農(nóng)民,這怎么可能?!果然,僅僅三四年時間,在強大的社會阻力下,王莽宣布取消改革。 公元前10年,即始建國二年,王莽下令實行五均、賒貸和六筦(guǎn)制度。規(guī)定在都城長安的東市和西市設立“市令”,在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五個當時的大城市(尤若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國家級中心城市)設立“五均司市師”,各郡縣設立“司市”。這些機構(gòu)負責管理市場、調(diào)節(jié)物價、向貧民貸款和征收稅款,這就是“五均賒貸”。 “六筦”則指的是官賣鹽、酒、鐵,官府統(tǒng)一鑄造錢幣,收取山澤產(chǎn)物的生產(chǎn)稅及“五均賒貸”,一共六項由政府控制的經(jīng)濟事業(yè)。這很象20世紀在人類社會中初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制度。胡適認為,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王莽還多次變動幣制,在錢上玩花樣。公元7年,即居攝二年,王莽下令鑄造錯刀、契刀、大錢三種新幣,與西漢的五銖錢并用。后又下令廢除錯刀和契刀,收禁五銖錢,另鑄一種小錢,與保留的大錢一起使用。以后又發(fā)行多種貨幣,種類雜亂,比值仍不合理。 每次變換幣制,都是以劣代優(yōu),引起幣值狂跌,物價飛漲,農(nóng)民和小工商業(yè)者紛紛破產(chǎn)。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是“瞎折騰”,這就是公元前9年,即始建國元年,王莽實行統(tǒng)一的度量衡制度,令“萬國永遵”,作為全國統(tǒng)一的度量標準。這項制度為后世所認可和沿用。 王莽改革不僅使地主商人的利益受到?jīng)_擊,而且使普通百姓的生活深受政策搖擺不定之害,王莽最后真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另外,老天也不佑“新朝”,干旱、蝗蟲等天災以及匈奴擾邊相遇而來,最終導致“改制”失敗,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反莽浪潮”已然形成,加速了新朝政權的滅亡。 王莽的新朝,是以長安為都城的十三個朝代之一。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tǒng)”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結(jié)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 ............................................... ................................................ 自然于道,自覺于法,自在于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