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 健脾 理氣 調(diào)中 燥濕 別名:廣陳皮、苷皮、橘皮、紅皮、新會皮、貴老、橘子皮、廣橘皮、黃橘皮、炒陳皮 性味:味苦辛,性溫。 歸經(jīng):歸脾、肺經(jīng)。 適用體質(zhì):脾胃氣虛和脾胃氣滯者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3~10g。 ——以上來源于《中國藥典》2015版
理氣、調(diào)中、健脾、澡濕、化痰。 1.理氣健脾(脾胃氣滯)用治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惡心嘔吐、不思飲食等癥,常與厚樸、木香等同用,如平胃散;若脾虛氣滯者,可與黨參、白術(shù)等配伍,如五味異功散。此外,又常用于補益劑中,以助脾運,使之補而不滯。 2.燥濕化痰(濕痰,寒痰)用治濕痰咳嗽、痰多胸悶,可配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陳湯;用治寒痰咳嗽,多與干姜、細辛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湯;若脾虛失運而致痰濕犯肺,可配以黨參、白術(shù)同用,如六君子湯。本品為用治濕痰之要藥。 3.降逆止嘔(嘔吐,呃逆)用治氣機阻滯所致的惡心、嘔吐、呃逆。屬寒者,與生姜同用,如姜橘湯;屬熱者,配竹茹同用,如橘皮竹茹湯。 4、增進食欲 陳皮含有揮發(fā)油、橙皮苷、維生素B、 維生素C等成分,它所含的揮發(fā)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nèi)積氣,増加食欲。 5、平喘祛痰 陳皮所含揮發(fā)油有刺激性被動袪痰作用,使痰液易咳出。也有較好的平喘作用。 6、抗炎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陳皮有一定的消炎功效,與維生袤C、維生素K并用,能増強消炎作用。 陳皮主治用于脾胃氣滯及脾胃氣虛運化不良所致的胸腹脹滿、氣逆不舒、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亦可用于濕濁中阻、痰濕阻滯、肺失宣降所致咳嗽痰多等。 有報道用于急性乳腺炎、支氣管炎和上呼吸道炎見咳嗽較甚者及膽結(jié)石、燒傷、氣滯便秘,亦可解酒。 陳皮成分及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主含黃酮類成分,如橙皮苷、川陳皮素、5-羥基-6,7,8,3,4-五甲氧基黃酮、新陳皮苷、橘皮素、二氫川陳皮素等;尚含辛弗林等。具有調(diào)節(jié)胃腸運動、抗過敏、祛痰、平喘、抗腫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現(xiàn)代研究,陳皮揮發(fā)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nèi)的積氣;揮發(fā)油還有刺激性祛痰作用,能使痰液容易咯出;陳皮對結(jié)扎大鼠幽門形成的實驗性胃潰瘍有抑制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并有升高血壓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陳皮所含揮發(fā)油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煎劑對腸管有解痙的作用。 陳皮禁忌氣虛及陰虛燥咳患者忌用。 自汗癥、吐血者及痘疹灌漿時忌用。患消化道疾病者慎用。 不宜多服久服。 陳皮食用方法日常用法:5~12g,最多用至30g,水煎服。 陳皮選方1、虛寒嘔吐:陳皮1塊,紅棗3枚,紅棗去核與陳皮共煎水飲服每日1次。 2、腸胃不適、口臭:陳皮30g,每日2次水煎服。15天1個療程。 3、健胃消食:山楂25克,陳皮15g,炒麥芽25g,水煎飲用。 4、治泄瀉下痢:陳皮15g,藿香10g。因虛者,加白術(shù)15g,茯苓10g,甘草5g;因?qū)嵳撸予讓?5g,厚樸10g,木香5g。水煎,去渣,溫服。 5、治干嘔噦逆、手足厥冷:陳皮20g,生姜25g。水煎,去渣,溫服。 陳皮怎么吃陳皮瘦肉粥 材料:陳皮9g,墨魚骨12g,豬瘦肉塊50g,糙米30g 調(diào)味料:鹽適量 做法:1、先將陳皮、墨魚骨與糙米同煮。 2、煮熟后去陳皮、墨魚骨,加入瘦肉塊再煮片刻,待肉塊熟后,加入鹽調(diào)味即可食用。 養(yǎng)身功效:降逆止嘔,健脾順氣。適用于脾胃虛弱、胃氣瘀滯,以惡心嘔吐、胃痛為主者。
止咳化瘺,生津開胃——陳皮牛肉 黃牛肉500克,陳皮25克,干辣椒3克,花椒、蒜片、姜片、醬油、味精、白糖、醋、鹽、料酒、高湯各適量。牛肉切丁,鍋燒熱放油至八成熱,入牛肉丁炸至略脆撈出。鍋留油入干辣椒、陳皮煸香,速放花椒、蒜片、姜片、辣椒略炒,加醬油、白糖、醋、鹽、料酒釀鹵,下牛肉丁,加高湯,小火煨30分鐘,熟后收汁,加味精即成。
理氣鎮(zhèn)靜——陳皮砂仁酸棗粥 砂仁10克,酸115克,粳米200克,陳皮5克。先將砂仁煮成湯,再放入粳米、酸棗煮成粥,最后放入陳皮略煮,混合食用。每日2次,早、晚服食,有理氣鎮(zhèn)靜的作用。
補氣養(yǎng)血,清熱利水,安神健身——陳皮海帶粥 海帶100克,陳皮2克,粳米100克。將粳米洗凈,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置火上,煮沸后加陳皮、海帶(切末〕,不時攪動,小火煮粥,加白糖即可。
健脾開胃,制酸止痛——陳皮瘦肉絲 陳皮10克,豬瘦肉50克,蔥段、姜片、醬油、料酒、淀粉、鹽、味精各適量。陳皮洗凈,切絲;豬瘦肉洗凈,切絲,用醬油、料酒、淀粉抓拌均勻。鍋中放油適量,燒熱后下蔥段、姜片爆香,然后下肉絲爆炒,再下陳皮絲翻炒,待熟時調(diào)入鹽、味精,炒勻即成。 陳皮古籍摘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氣味苦辛平無毒,主治胸中瘕熱,逆氣,水谷。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日華子本草》:苦,微毒。治游風,熱毒。風疹,惡瘡,疥癩,小兒壯熱,并煎湯浸洗。桔皮,暖,消痰止嗽,破癥瘕痃癖。 《藥性賦》:味辛、苦,性溫,無毒??缮山?,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留白者補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氣。 《本草綱目》: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倉,故橘皮為二經(jīng)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浴古老人云:陳皮、枳殼利氣而痰自下,蓋此義也。同杏仁治腸胃氣秘,同桃仁治大腸血秘,皆取其通滯也?!恫凑帯吩疲洪倨掚踅禋?,消痰飲,極有殊功。他藥貴新,惟此貴陳。外舅莫氏得疾,凡食已輒胸滿不下,百方不效。偶家人合橘紅湯,因取嘗以,似相宜,連日飲之,一日忽覺胸中有物墜下,大驚目瞪,自汗如雨。須臾腹痛,下數(shù)塊如鐵彈子,臭不可聞,自此胸次廓然,其疾頓愈,蓋脾之冷積也。其方用橘皮(去穰)一斤,甘草、鹽花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干,焙研為末,白湯點服,名二賢散,治一切痰氣特驗。世醫(yī)徒知半夏、南星之屬,何足以語此哉?珍按:二賢散,丹溪變以為注下丸,用治痰氣有效。惟氣實人服之相宜,氣不足者不宜用之也。療嘔吐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閡瘧,大腸秘塞,婦人乳癇。入食料,解魚腥魚。橘核,入足厥陰,與青皮同功,故治腰痛潰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于核也。《局方》治諸疝痛及內(nèi)潰,卵腫痛墜,或硬如石,或腫至潰,有橘核方,用之效。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炒研五錢,老酒煎服,或酒糊丸服,甚效。 《景岳全書》:味苦辛,性溫散,氣實痰滯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緩;去白者,用辛而性速。瀉脾胃痰濁、肺中滯氣,消食開胃,利水通便,吞酸噯腐,反胃曹雜。呃逆脹滿堪除,嘔吐惡心皆效。通達上下,解酒除蟲,表里俱宜,癰疽亦用。尤消婦人乳癰,并解魚肉諸毒。 《本草備要》:能燥能宣,有補有瀉,可升可降。辛能散,苦能燥能瀉,溫能補能和。同補藥則補,瀉藥則瀉,升藥則升,降藥則降。為脾肺氣分之藥。脾為氣母,肺為氣籥。凡補藥澀藥,必佐陳皮以利氣。調(diào)中快膈,導滯消痰,大法治痰,以健脾順氣為主,潔古曰:陳皮、枳殼利其氣,而痰自下。利水破癥,宣通五臟,統(tǒng)治百病,皆取其理氣燥濕之功。人身以氣為主,氣順濕除,則百病散。 《金匱》云:能解魚毒、食毒。多服久服,損人元氣。入補養(yǎng)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 《圣濟》云:不去白,反生痰。去白名橘紅,兼能除寒發(fā)表。皮能發(fā)散皮膚。核治疝痛,葉散乳癰。皆能入厥陰,行肝氣,消腫散毒。腰腎痛,橘核炒,酒服良。 《十劑》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屬是也。 《白宅編》曰:莫強中,食已輒胸滿不下,百治不效。偶家人合橘皮湯,嘗之似有味,連日飲之。一日坐廳事,覺胸中有物墜下,目瞪汗濡,大驚扶歸,腹疼痛下數(shù)塊如鐵彈,臭不可聞,自此胸次廓然。蓋脾之冷積也,半年服藥不知,功乃在橘皮。方用橘紅一斤,甘草、鹽各四兩,煮干點服,名二賢散,蒸餅丸名潤下丸,治痰特有驗。世醫(yī)惟知半夏、南星、枳殼、茯苓之屬,何足語此哉!丹溪曰:治痰,利藥過多則脾虛,痰易生而反多。又曰:胃氣亦賴痰以養(yǎng),不可攻盡,攻盡則虛而愈劇。廣中陳久者良,故名陳皮。陳則烈氣消,無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用名二陳湯。治痰咳童便浸曬,治痰積姜汁炒,治下焦鹽水炒。 陳皮藥用部位為蕓香科常綠喬木植物橘及同屬多種植物的成熟果實之果皮。
形態(tài)特征與生境分布 常綠小喬木,高約3米。小枝柔弱,通常有刺。葉互生,葉柄細長,翅不明顯;葉革質(zhì),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5~8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鈍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稍凸起。春季開黃白色花,單生或簇生葉腋,芳香。萼片5;花瓣5;雄蕊18~24,花絲常3~5枚合生;子房9~15室。柑果扁圓形或圓形,直徑5~7厘米,橙黃色或淡紅黃色,果皮疏松,肉瓤極易分離。種子卵形,白黃色,先端有短嘴狀突起。 栽培。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廣泛栽培。為我國著名果品之一。 陳皮選購保存以皮薄、片大、色紅、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應置于干燥的地方,防霉、防潮。 陳皮地道產(chǎn)地:主產(chǎn)四川、浙江、福建。以廣東新會、四會、廣州近郊產(chǎn)者質(zhì)佳。 張廷模中藥學講稿關(guān)于陳皮的論述下面我們介紹行氣藥當中的具體的藥物,那么第一個藥物是橘皮,就是我們一般水果當中很有名的,在南方地區(qū),都出產(chǎn)的植物橘,橘的成熟的果皮,當然它是紅的,(圖上)顏色有一些失真,其實它是很紅的,有的又把它叫作紅橘。因為它的果皮成熟了的,作為藥用,所以稱為橘皮。 我們前面講過,前人認為,它新鮮的其實不是很適合作藥用,稍稍地放一段時間,宜陳久使用,所以更多的情況,把它叫作陳皮。那么陳皮,也就是橘皮,現(xiàn)在認為廣東新會地區(qū)產(chǎn)的橘皮,其實它是另外一種植物,那種茶枝柑的一種成熟的果皮,稱為廣陳皮,認為質(zhì)量也是很好的,所以現(xiàn)在是等同的使用,過去把它叫作廣皮,或者廣陳皮、廣橘皮。 藥物的基本功效,行氣調(diào)中,那么它主要作用在中焦,所以一般來說,肝郁氣滯啊,用橘皮的比較少,主要是在中焦脾胃,那么橘皮調(diào)中,重點在于消脹,它止痛的作用比較弱的。凡是脾胃氣滯,出現(xiàn)了脘腹脹滿,不論寒熱虛實,不論什么原因,橘皮都可以選擇使用。那么我們書上舉了很多不同的情況,有寒的怎么配伍,當然配溫胃的藥,溫脾胃的藥;有熱的,配伍清胃熱的藥;脾胃虛弱的,那么配伍補氣健脾的,比如今后的異功散(與)四君子湯一起使用;有濕濁的配伍芳香化濕的藥,等等,大便不通的,也可以配伍潤腸或者瀉下的一些藥物,什么樣的氣滯都能使用,所以它應用很廣泛的。另外為什么稱為調(diào)中,那么除了消脹以外,它還有一點降胃氣的作用,所以略有一點止嘔的作用,所以對于脾胃氣滯,出現(xiàn)了惡心嘔吐在一些方當中,也是常常的使用橘皮的,從張仲景的橘皮竹茹湯開始,不僅僅在于消脹,也在于降胃氣、和降胃氣止嘔,之所以它比較重要,放在第一味,就是它的廣泛性,非常溫和的一個藥,只要是中焦,與氣滯有關(guān)的,全都可以使用。另外橘皮的第二個功效,燥濕。那么燥濕,我們書上就沒有對應的主治,為什么?把它分解到(應用的)一和二,和前面一和三,這兩個功效把它互相結(jié)合起來,那么在氣滯當中,有濕阻氣滯,中焦水濕停滯,阻礙了氣機,那么在這個時候,既用橘皮來行氣,又用橘皮來燥濕,比如說平胃散,那么是兩個功效同時發(fā)揮,濕阻氣滯,所以它沒有獨立存在的必要,那么燥濕表現(xiàn)在另外一個方面,它治療痰多,常常治療濕痰,有利于濕痰的蠲化,它和化痰結(jié)合在一起,它就是燥濕化痰,主要用于濕痰咳嗽,那么它又沒有獨立的必要了。所以它有三個功效,只有兩項主治,因為燥濕可以分別和第一和第三兩個功效的主治,把它結(jié)合起來,所以我們書上相對的燥濕就沒有。第三個功效化痰,那么對應的就是第二個主治。所以橘皮它既是一個化痰藥,它不但能夠祛除痰濁,又能減少痰的生成,它通過燥濕行氣,脾為生痰之源,那么脾為濕困,濕阻氣滯,往往對痰的生成更有助長,那么通過它的行氣燥濕,有利于減少生痰之源,一旦生成,它又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但是它是一個溫燥的藥,所以(治)痰最適合的是濕痰,濕痰咳嗽,我們今后講化痰藥的時候再講。那么(主治中)為什么還有寒痰,寒痰本身是在濕痰的基礎(chǔ)上,它有寒象而已,它本身就有咳嗽痰多,都需要燥濕化痰,所以橘皮不管濕痰咳嗽證或者寒痰咳嗽證都能用,比如說二陳湯,二陳湯的一陳,就是指的是陳皮,那么主要取其燥濕化痰功效。橘皮的基本的功效應用就是這樣。那么后面有一些附藥,就是橘這種植物,它不同的入藥部位,但它都是作為行氣藥,有的主要在肝,有的主要在胃,有的主要止痛,有的消脹,那么自己看一下。比如說橘核、橘絡(luò)、橘葉、化橘紅。有必要要說明一點,是化橘紅。古代的橘紅是橘皮,它有兩層,外面的一層是紅的,里面的一層是白的,把里面的一層白的把它刮掉,剩下的紅的那一層外皮,把它叫作橘紅,但這種藥材在目前的商品藥材當中,基本上沒有了,而是用另外一種植物的果皮來代替,用的就是化州柚的整個的果皮,現(xiàn)在把它叫化橘紅,所以古方里面的橘紅,實際上一般都是用的化橘紅,主要也是用來燥濕化痰的,這個作用和橘皮是大同小異,所以我們這一節(jié)課就講到地方,休息一下再介紹另外的內(nèi)容。 相關(guān)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