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幾個人。 先說結果: 第一個:武漢大學 第二個:清華大學 第三個:四川大學 第四個:大專 第一個—— 父母是北京中科院教授,從小對學習就抓的緊,經常參加什么奧數之類的比賽,獎項拿了一堆。為了讀書,家里連電視都沒有。每年除了生日那天以外,其他時間不是補習就是上課,幾乎沒有過過一個完整的周末。 高考本來報的清華,沒考上,按政策應該被刷到普通高校里。他父親直接拿著獲獎獎狀和高考成績找武漢大學校長,被破格錄取。 第二個—— 高中寢室室友。父親是當地教委的領導,母親是老師。學習一直很好。高中父母沒陪讀,跟我們一樣住校,最后考上清華大學。 第三個—— 單位同事。據他說,他父母從小沒怎么管他,他是外婆帶大的??勺詮乃l(fā)現了學習的樂趣后,就沉迷其中。高考本來報的是一所華五,但差了幾分,于是被川大錄取。 第四個—— 表哥家孩子。表哥從小學習就不好,讀了個初中就不讀了。頭幾年仗著家里有背景,也算是混的風生水起。后來后臺倒了,他吃了學歷低的虧,一蹶不振。所以他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 教育方式也簡單:棍棒+補習。 這孩子小學時成績很好,小升初,以全校第三的成績升入重點中學。初中有些下滑,也還過得去。 但高中一住校,開始放飛自我,成績一落千丈。這時候父母已經管不了他了。他母親本打算陪讀,結果他來個離家出走。高考成績一塌糊涂,最后只上了個大專。 —————————— 從這四個人身上,我覺得,孩子學習好, 1.父母要重視。 我發(fā)現,如果父母是老師、公務員、國企高層…這些家庭更容易出學霸。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嘗到了學歷的紅利。 相反,如果父母是私人老板、業(yè)務員之類的,孩子成績也不太好,因為對他們來說,學習確實沒啥用,又把這種思維傳遞給下一代。 2.培養(yǎng)自律的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學習興趣,比一兩次考試成績更重要。 表哥家孩子,一直是被動學習,在恐懼中學習,所以厭學,也不會學,當需要自己主動學習時,立刻一片茫然,最后棄學。 而川大那個,純粹是發(fā)現了學習的樂趣,成績一直很好。 靠逼著學,好的了一時,好不了一世。你小學中學能看著,高中呢?大學呢?甚至考研究生呢?國考呢?到單位也有什么評職稱、考資格證……你能看著他一輩子? 3.父母優(yōu)秀,比逼著孩子優(yōu)秀,更重要。 這個“優(yōu)秀”,不是指當多大的官,賺了多少的錢,而是那種朝著目標一往直前,直到取得成功的勁頭。 有些父母自己過的不如意,便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當子女沒有達到期望時,便焦慮、打罵,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適得其反。 但事實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更加重要——你自己都不努力,憑什么要求我努力? 所以,做父母的與其逼著孩子優(yōu)秀,不如做個表率,讓自己更優(yōu)秀起來——正如武漢大學那個,如果他爸不是中科院教授,不認識武漢大學校長,他怕只能讀個二本院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