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在《休上人怨別》一詩中說:“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憂哉”,可以說將一位游子在秋天的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無獨有偶,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曾經(jīng)被貶謫在偏遠的南方,一天,他看到秋風吹起,大雁紛飛,獨在異鄉(xiāng)的遷客之心頓起,于是有感而發(fā),寫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小詩《秋風引》。 這首詩,以秋風為題,表達的是自己客居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情、思歸之意,但是詩人并沒有在客心難熬的情感上大做文章,而是借助于秋風,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感情,獨特而又沉穩(wěn),令人一讀難忘。 秋風引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首句“何處秋風至?”以秋風發(fā)問,既顯示了秋風忽然而來、不知方向的特點,也暗含了弦外之音。李白曾經(jīng)在《春思》中以“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的名句,來暗示思婦的堅貞。劉禹錫在這里,也是暗有所指,漢武帝在《秋風辭》中說“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秋風一起,客心思歸,似乎是不變的規(guī)律,劉禹錫此時的心情,或許也是如此吧! 但是詩人并沒有直接表露這種感情,而是宕開一筆,寫“蕭蕭送雁群”,詩人眼看雁群紛飛,耳邊聽著瑟瑟秋風,那種意境,那種傷感,相信不言而喻,任誰都不能不起故園之情。韋應物也曾描寫秋風和雁群,說:“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只不過劉禹錫是先寫秋風,而韋應物是先寫故園之情,但是本質(zhì)上,二人所要表達的感情類似,只不過構(gòu)思不同而已。 第三句又一個轉(zhuǎn)折,“朝來入庭樹”,視線從遠處的雁群轉(zhuǎn)到了早晨的庭樹上,但是一個“入”字,卻又讓我們知道,詩人還是在寫秋風。而且詩人想告訴我們的是,秋風雖然不知從何而至,但是卻能借助于外界之物,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此時風動庭院,落葉蕭蕭,于是詩人內(nèi)心最敏感的那一處感情被激起來了—— “孤客最先聞”,只有在他鄉(xiāng)獨自客居的人,才能最先感受到秋風??!這一畫龍點睛的寫法,瞬間讓整首詩的感情升華了,而且妙在詩人是“最先聞”,假如用了“不堪聞”之類的字眼,那這首詩就落入俗套,不是佳作了?!白钕嚷劇比齻€字,歷來受到讀者的盛贊,比如,沈德潛曾說“若說‘不堪聞’,便淺”、李云說“不曰‘不堪聞’,而曰‘最先聞’,語意最深”、唐汝詢也說“秋風起而雁南矣,孤客之心未搖落而先秋,所以聞之最早……用意最妙”…… 劉禹錫這首詩,雖然是在寫秋風,但是他真正想表達的,就是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妙在不從正面落筆,而全在秋風上做文章,雖然末尾提到了“孤客”,但也只是在“聞”字上做文章,秋風吹落枯葉,自然誰都能看到、聽到,可是只有孤獨的客居者,最為敏感,所以他最先聽到,這種詩人的細膩,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