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14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8.16 第14章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tuan)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jie),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繩繩(min)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14.1“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tuan)之不得名曰微”,描述道無色無聲無形的特點。 上一章說,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大道無形以萬物為自形,大道無身以眾生為自身,所以唯有大道能創(chuàng)生天下萬物,并且永遠不患得患失,接下來老子詳細揭示道的無色無聲無形。 為什么把“視之不見”稱之為“夷”?需要細細道來。首先,老子借用了《周易》明夷卦的“夷”,明夷卦是周易的第36卦,第35卦是晉卦,晉卦象征太陽普照的白天,那么明夷卦對應太陽落山的黑夜,以此象征社會的清明和黑暗交替。晚上太陽的光明并沒有熄滅,而是轉(zhuǎn)到了地球的背面,只是你暫時看不見罷了,第二天照樣從東方升起?!暗馈币惨粯?,你看不見不等于道沒有光明,老子接下來說“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其次,《周易》有明夷卦,說明早在老子幾百年以前,“夷”就有“視而不見”之義,那么問題來了,“夷”是根據(jù)什么天象來造的字?“夷”字由“大、弓”組成,遠古時期建立諸侯鞏固地盤要用弓箭武力征伐,分封土地也是以“一箭之程”來丈量土地,這一點我在《周易.屯卦》解讀中有詳細闡述?!渡袝分幸灿涊d,大禹建立萬國之時,將天下劃為九州,也根據(jù)距離遠近分成“九服”,臣服于天子的意思,從天子往外每五百里為“一服”,第7服就叫做“夷服”之地,7服就是3500里,大弓利箭的武力威懾不到了,象征很遙遠的地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雖然看不見,但它還屬于天子的統(tǒng)轄范圍,故稱“夷服”,這就是“夷”字“視而不見”的造字本義。第三,既然是偏遠的落后民族,由此引申出了蠻夷的概念,華夏民族將四周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稱為“南蠻北狄西羌東夷”,南方潮濕蟲多故從“蟲”,北方匈奴強盜豺狼故從“犭”,西邊養(yǎng)牛放羊故從“羊”,東邊是好戰(zhàn)善射的山東民族故用“大弓”的夷字來稱呼。第四,由此引申出遙遠和平坦等義,《道德經(jīng)》中的很多“夷”字都有平坦之義。 為什么把“聽之不聞”叫做“?!??我們都知道“大音希聲”這個成語,這也是觀天象來造的字?!跋!睆摹柏场睆摹敖怼?,“爻”讀作(yao),是《周易》中的專有名詞,造字的本義是結繩記事,第80章說“使民復結繩而用之”,小事打小結,大事打大結,象征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現(xiàn)象和趨勢。每個卦有六爻,將紛繁的變化過程劃分成六種和六個階段,“爻”呈現(xiàn)出天地自然萬物的現(xiàn)象,這種種天象用“布、巾”掛起來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這就組成了“卦”。天地用“爻”的天象告訴我們吉兇之事,但天地并沒有講話而是默默無語,這就是“大音希聲”的“希聲希言”。 為什么把“摶(tuan)之不得”叫做“微”?“摶”字從“手”從“?!?,把東西揉弄成圓球,摶泥球摶紙團?!拔ⅰ笔俏⒚罴毼⑽⑿?,有形之物可以執(zhí)持,但無形之物或者太微細之物如何能抓得???大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分子原子和細菌如何能抓得???道也沒有具體的形狀,就像是水中的明月,你明明看得見,當你去抓時卻水中撈月攥不住。 |
|
來自: 挑燈看劍AAAAA > 《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