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揚州古城街巷 文 / 張曉波 (安徽銅陵) 揚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它不僅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也是著名的商業(yè)都會、交通樞紐及人文薈萃之地。揚州的大街古巷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和民俗風情,給古城揚州平添了許多魅力。但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許多古城街巷的名稱,其得名的典故由來及其含義已鮮味人知,或因以訛傳訛而面目皆非,失其本意。 揚州古城街巷名命名特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一、以人物事跡和衙署、官職取名,如三元巷、馬監(jiān)巷、參府街;二、以戰(zhàn)爭遺跡和軍事設施取名,如十八家巷、左衛(wèi)街;三、以城門名稱和城垣取名,如東關街、徐凝門街等;四、以寺、庵、宮、觀取名,如西方寺巷、旌忠巷等;五、以商業(yè)作坊和店鋪取名,如引市街、兜兜巷等;六、以河道橋梁、水井取名,如汶河路、馬擺渡等;七、以動植物取名,如豬草坡、芍藥巷等;八、以地形、建筑物取名,如水致祥巷等。 康山街------我自小就是在寄養(yǎng)在外公家。外公家就座落在康山街??瞪浇忠钥瞪蕉妹???瞪轿挥趽P州城東南角,是明代永樂年間陳瑄疏浚運河時棄土堆積而成。明代狀元康海曾在這里筑堂隱居,故而得名。清代詩人程夢星有詩為證:“城南一尺土,高不滿百尺。徒以康武功,得名傳往跡?!庇形淖钟涊d:康海,字德涵,號對山,陜西武功人,故稱“康武功”。康海工詩文,尤其擅長散曲與雜劇,弘治十五年被點為狀元。崇禎年間,大理寺卿姚思孝返回原籍揚州,在康氏原址構筑園林,并請大書法家董其昌題寫“康山草堂”匾額。自此,康山便成為揚州一大勝跡。街亦因此而得名。清乾隆時,大鹽商江春又在康山的觀音堂旁,重建康山草堂,增設園亭池沼,蓄養(yǎng)名伶舞伎。康山之名更是蠻聲于大江南北。 南河下------南河下東接康山街、西至南通西路,是城南古運河北側東西向街道。此街在城南古運河畔,這里地勢較低,故名南河下。清代時多為鹽商大賈聚居之地。清人李斗的《揚州畫舫錄》記載“鈔關東沿內城腳至東關,為河下街。自鈔關至徐凝門,為南河下;徐凝門至缺口門,為中河下;缺口門至東關,為北河下。計四里”。小時候在揚州時,南河下這里非常的熱鬧,有小火輪開往南京和蘇北,運河上有座很有名的“渡江橋”。現(xiàn)在每每回揚州,都要專程去這里逛逛看看。 教場與轅門橋------這座巷子因明清教場(練兵習武的場所)而得名。明初揚州守將張德林在宋大城的西南構筑新城,把教場設在小東門外,士兵常在此演練。明末清兵南下后,留下八旗部隊鎮(zhèn)守揚州,重在這里設營地。駐防的旗兵在教場四周開挖深壕,為便于進出,在壕溝上架橋,取名叫轅門橋,這轅門橋就在今天揚州國慶路的南段。 到揚州旅游,走街穿巷是件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老城區(qū)的每一條街巷都有它那厚重的歷史故事,也能為游客了解揚州的前世今生提供最為直觀的史料,讓游客們不虛此行。 (網絡配圖) 《金鴿子文藝》常年約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