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至簡自學中醫(yī)系列三:病證治法

  平凡的人 2020-09-10


一、感冒:

1、風寒;荊防敗毒散。

2、風熱;銀翹散、

3.暑濕、新加香薷飲。
4、氣虛;參蘇飲。 5、陰虛;加減葳蕤湯。6、陽虛、桂枝加附子湯。
7、血虛、蔥白七味飲。


二、咳嗽:1、風寒襲肺;三拗湯、止嗽散。2、風熱犯肺;桑菊飲。
3、風燥傷肺;桑杏湯。4、痰濕蘊肺;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湯。 5、痰熱郁肺;清金化痰湯。


6、肝火犯肺;加減瀉白散,黛哈散。7、肺陰虧耗;沙參麥冬湯。
三、哮證:發(fā)作期:寒哮;射干麻黃湯。久病陰盛陽虛;蘇子降氣湯。
熱哮;定喘湯。久病傷陰;麥門冬湯。緩解期 :1、肺虛;玉屏風散。
2、脾虛;六君子湯。3、腎虛;金匱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


四、喘證:1、風寒襲肺;麻黃湯。2、表寒里熱;麻杏石甘湯。 3、痰熱郁肺;桑白皮湯。
4、痰濁阻肺;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 5、肺氣閉郁;五磨飲子。
虛喘:1、肺虛;生脈散合補肺湯。2、腎虛;金匱腎氣丸、參哈散。


五、肺癆:1、肺陰虧損;月華丸。2、陰虛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鱉甲散。
3、氣陰耗損;保真湯。4、陰陽兩虛;補天大造丸。


六、肺脹:1、痰濁壅肺;蘇子降氣湯、三子養(yǎng)親湯、六君子湯。
2、痰熱郁肺;越婢加半夏湯、桑白皮湯。3、痰蒙神竅;滌痰湯安宮牛黃丸。
4、肺腎氣虛;平喘固本湯、補肺湯。5、陽虛水泛;真武湯合五苓散。


七、痰飲:1、脾陽虛弱;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
2、飲留腸胃;甘遂半湯或已椒藶黃丸。懸飲;邪犯胸肺;1、柴枳半夏湯。
2、飲停胸脅;十棗湯或控涎丹。3、絡氣不和;香附旋復花。
4、陰虛內熱:沙參麥冬湯、瀉白散。溢飲:小青龍湯。
支飲:1、寒飲伏肺;小青龍湯。2、脾腎陽虛;金匱腎氣丸、苓桂術甘湯。


八、自汗,盜汗:1、肺衛(wèi)不固;玉屏風散。2、營衛(wèi)不和;桂枝湯。
3、陰虛火旺;當歸六黃湯。4、邪熱郁蒸;龍膽瀉肝湯。


九、血證:鼻衄;1、熱邪犯肺;桑菊飲。2、胃熱熾盛;玉女煎。
3、肝火上炎;龍膽瀉肝湯。4、氣血虧虛;歸脾湯。
齒衄;1、胃火熾盛;清胃散合瀉心湯。2、陰虛火旺;滋水清肝飲合茜根散。
咳血;1、燥熱傷肺;桑杏湯;2、肝火犯肺;瀉白散合袋哈散。3、陰虛肺熱;百合固金丸吐血;1、胃熱壅盛;瀉心湯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龍膽瀉肝湯。3、氣虛血溢;歸脾湯便血;1、腸道濕熱;地榆散或槐角丸。脾胃虛寒;黃土湯。
尿血;1、下焦熱盛;小薊飲子。2、腎虛火旺;知柏地黃丸。3、脾不統血;歸脾湯。
4、腎氣不固;無比山藥丸。
紫斑;1、血熱妄行;犀角地黃湯,2、陰虛火旺;茜根散。3、氣不攝血;歸脾湯。


十、心悸:1、心虛膽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心血不足;歸脾湯。
3、陰虛火旺;天王補心丹或朱砂安神丸。4、心陽不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5、水飲凌心;苓桂術甘湯。6、心血瘀阻;桃仁紅花煎。


十一、胸痹:1、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湯。2、痰濁壅塞;括蔞薤白半夏湯。
3、陰寒凝滯;括蔞薤白白酒湯。 4、心腎陰虛;左歸飲 。
5、 氣陰兩虛;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營湯。6、陽氣虛弱;參附湯合右歸飲。


十二、不寐:實證;1、肝郁化火;龍膽瀉肝湯。2、痰熱內擾;溫膽湯。
虛證;1.陰虛火旺;黃連阿膠湯。2.心脾兩虛;歸脾湯. 3.心膽氣虛;安神定志丸 。


十三、厥證:1、氣厥;實證;五磨飲子。虛證;四味回陽飲。
2、血厥;實證;通瘀煎。虛證、急服獨參湯、人參養(yǎng)營湯。3、痰厥;導痰湯。
實證急救;搐鼻散、繼用蘇合香丸或玉樞丹。虛證急救;參附湯或生脈散。


十四、癲狂:癲證;1、痰氣郁結;順氣導痰湯。心脾兩虛;養(yǎng)心湯。

狂證;1、痰火上擾;生鐵落飲。2、火盛傷陰;二陰煎。


十五、癇證:1、風痰閉阻;定癇丸。2、痰火內盛;龍膽瀉肝湯。
3、心腎虧虛;大補元煎、六君子湯。


十六、胃痛:1、寒邪客胃;良附丸。兼風寒表證;香蘇散。2、飲食停滯;保和丸。
3、肝氣犯胃;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熱;化肝煎。5、瘀血停滯;失笑散合丹參飲。
6、胃陰虧虛;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7、脾胃虛寒;黃芪建中湯。


十七、嘔吐:實證;1、外邪犯胃;藿香正氣散;2、飲食停滯;保和丸。
3、痰飲內阻 ;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4、肝氣犯胃;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
虛證:1、脾胃虛寒;理中丸。2、胃陰不足;麥門冬湯。


十八、泄瀉:1、寒濕;(風寒)藿香正氣散。濕熱;(暑濕)葛根芩連湯。
2、食滯胃腸;保和丸。3、肝氣乘脾;痛瀉要方。
4、脾胃虛弱;參苓白術散。5、腎陽虛衰;四神丸。


十九 、痢疾:1、濕熱??;芍藥湯。熱毒重用白頭翁湯。
2、疫毒??;白頭翁湯 。神昏痙厥用神犀丹或紫雪丹。3、寒濕?。晃杠邷?。
4、陰虛??;駐車丸。5、虛寒??;桃花湯或真人養(yǎng)臟湯。 休息??;發(fā)作時分型論治。


二十、便秘:1、熱秘;麻子仁丸。2、氣秘;六磨湯。
3、虛秘;(氣虛)黃芪湯。(血虛)尊生潤腸丸。4、冷秘;濟川煎或半硫丸。


二十一、脅痛:1、肝氣郁結;柴胡疏肝散。2、瘀血停滯;旋復花湯。
3、肝膽濕熱;龍膽瀉肝湯。4、肝陰不足;一貫煎。


二十二、黃疸:1、陽黃;熱重于濕;茵陳蒿湯。濕重于熱;茵陳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2、急黃;犀角散。3、陰黃;茵陳術附湯。


二十三、積聚:聚證;1、肝氣郁滯;逍遙散。2、食滯痰阻;六磨湯。
積證;1、氣滯血阻;金鈴子散合失笑散。2、瘀血內結;膈下逐瘀湯。
3、正虛邪結;八珍湯合化積丸。


二十四、鼓脹:1、氣滯濕阻;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湯。2、寒濕困脾;實脾飲。
3、濕熱蘊結;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攻下逐水用舟車丸。大量出血;犀角地黃湯。
熱入心包;安宮牛黃丸。4、肝脾血瘀;調營飲。
5、脾腎陽虛;附子理中丸、五苓散、濟生腎氣丸。
6、肝腎陰虛;六味地黃丸或一貫煎合膈下逐瘀湯。


二十五、頭痛:外感;1、風寒頭痛;川芎茶調散。寒犯厥陰;吳茱萸湯。
2、風熱頭痛;芎芷石膏湯。內傷;1、肝陽頭痛;天麻鉤藤飲。
2、腎虛頭痛;大補元煎。腎陽不足;右歸丸。3、血虛頭痛;加味四物湯。
4、痰濁頭痛;半夏白術天麻湯。5、瘀血頭痛;通竅活血湯。


二十六、眩暈:1、肝陽上亢;天麻鉤藤飲。2、氣血虧虛;歸脾湯。
中氣不足;補中益氣湯。3、腎精不足;左歸丸。4、痰濁中阻;半夏白術天麻湯。
5、肝火上炎;龍膽瀉肝湯。6、瘀血阻竅;通竅活血湯。


二十七、中風:1、中經絡;(風邪入中);大秦艽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鎮(zhèn)肝熄風湯。
2、中臟腑;陽閉;羚羊角湯加服局方至寶丹。陰閉;滌痰湯加服蘇合香丸。
脫證;參附湯合生脈散。3、后遺證;氣虛血滯;補陽還五湯。
肝陽上亢;鎮(zhèn)肝熄風湯或天麻鉤藤飲。語言不利;風談阻絡;解語丹。
腎陰虧虛;地黃飲子。肝陽上亢;天麻鉤藤飲。口眼歪斜;牽正散。

二十八、水腫:陽水;1、風水;越婢加術湯。
2、濕毒浸淫;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3、水濕浸淫;五皮飲合胃苓湯。
4、濕熱壅盛;疏鑿飲子。 陰水;1、脾陽虛衰;實脾飲。
2、腎氣衰微;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陽損及陰;左歸飲加利水之品。


二十九、淋證;1、熱淋;八正散。2、石淋。石葦散。3、氣淋、(虛證)補中益氣湯。
(實證)沉香散。4、血淋;(實證)小薊飲子合導赤散。(虛證)知柏地黃丸。
5、膏淋;(實證)程氏萆薢分清飲。(虛證)補中益氣湯合七味都氣丸。 勞淋;無比山藥丸


三十、腰痛 :1、寒濕;生姜苓術湯。兼風邪合用獨合寄生湯。2、濕熱、四妙丸。
3、瘀血;身痛逐瘀湯。4、腎虛;偏陽虛;右歸丸 偏陰虛;左歸丸。
病久無明顯陰陽偏虛;青娥丸。


三十一、消渴:1、上消;肺熱津傷;丹溪消渴方。 肺胃熱積耗損氣陰;白虎加人參湯。
2、中消;胃熱熾盛;玉女煎。3、下消;腎陰虧損;六味地黃丸。偏陽虛;金匱腎氣丸。


三十二、遺精:1、君相火動、心腎不交、心火獨亢;黃連清心飲。
火灼心陰;天王補心丹。水不濟火;三才封髓丹或知柏地黃丸。
2、濕熱下注;程氏萆薢分清飲。3、勞傷心脾、氣不攝精;妙香散。
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 4、腎虛滑脫、精關不固;(偏陰虛)左歸丸合金鎖固金丸、
水陸二仙丹。(偏陽虛)右歸丸。


三十三、痹證:1、風寒濕痹;行痹;防風湯、宣痹達經湯。痛痹;烏頭湯。
著痹;薏苡仁湯。風寒濕不顯;蠲痹湯。2、風濕熱痹;白虎桂枝湯或宣痹湯。
痰瘀痹阻關節(jié)強直屈伸不利;桃紅飲。 痹證日久、肝腎陰虧;獨活寄生湯。
心之氣陰受損;炙甘草湯。尪痹;補腎祛寒治尪湯。氣虛血虧;氣血并補榮筋湯。


三十四、痿證:1、肺熱津傷;清燥救肺湯。2、濕熱浸淫;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虧虛;參苓白術散。4、肝腎虧損;虎潛丸。


三十五、內傷發(fā)熱:1、肝郁發(fā)熱;丹梔逍遙散。體素陰虛;滋水清肝飲。
2、瘀血發(fā)熱;血府逐瘀湯。3、氣虛發(fā)熱;補中益氣湯。4、血虛發(fā)熱;歸脾湯。
5、陰虛發(fā)熱;清骨散或知柏地黃丸。


三十六 、虛勞:氣虛;1、肺氣虛;補肺湯。2、脾氣虛;加味四物湯。
血虛;心血虛;養(yǎng)心湯。2、肝血虛;四物湯。
陰虛;1、肺陰虛;沙參麥冬湯。2、心陰虛;天王補心丹。
3、脾胃陰虛;養(yǎng)胃湯。4、肝陰虛;補肝湯。5、腎陰虛;左歸丸。
陽虛;心陽虛;拯陽理勞湯。脾陽虛;附子理中丸。腎陽虛;右歸丸。


三十七、肺痿:1、虛熱;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2、虛寒;甘草干姜湯或生姜甘草湯。


三十八、肺癰:1、初期;銀翹散。2、成癰期;千金葦莖湯、如金解毒散。
3、潰膿期;加味桔梗湯。4、恢復期;沙參清肺湯、桔梗杏仁煎。


三十九、郁證:實證;1、肝氣郁結;柴胡疏肝散。2、氣郁化火;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
3、氣滯痰郁;半夏厚樸湯。虛證;1、憂郁傷神;甘麥大棗湯。2、心脾兩虛;歸脾湯。
3、陰虛火旺;滋水清肝飲。


四十、呃逆:實證;1、胃中寒冷;丁香散。2、胃火上逆;竹葉石膏湯。
3、氣機郁滯;五磨飲子。虛證;脾胃陽虛;理中丸加吳茱萸、丁香。胃陰不足;益胃湯。


四十一、藿亂:1、寒藿亂;(輕證)藿香正氣散合純陽正氣丸。(重證)附子理中丸。
陰陽離訣;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湯。 2、熱藿亂;燃照湯或蠶矢湯。3、干藿亂;玉樞丹。


四十二、腹痛:1、寒邪內阻;良附丸合正氣天香散。2、濕熱壅滯;大承氣湯。
3、中臟虛寒;小建中湯。4、飲食積滯;輕用保和丸、重用枳實導滯丸。
5、氣滯血瘀;柴胡疏肝散。


四十三、痙證:1、 邪壅經絡;羌活勝濕湯。2、熱甚發(fā)痙;增液承氣湯。
無府實證用白虎加人參湯。3、陰血虧虛;大定風珠合四物湯。 

   
四十四、癭?。?、氣郁痰阻;四海舒郁丸。2、痰結血瘀;海藻玉壺湯。
3、肝火旺盛;梔子清肝湯合藻藥散。4、心肝陰虛;天王補心丹。


四十五、瘧疾:1、正瘧;柴胡截瘧飲或截瘧七寶飲。2、溫瘧;白虎加桂枝湯。
3、寒瘧;柴胡桂枝干姜湯合截瘧七寶飲。4、瘴瘧;清瘴湯。冷瘴;不換金正氣散。
5、勞瘧;何人飲。 久病不愈;鱉甲煎丸。氣血虧虛;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四十六、耳鳴、耳聾:1、肝膽火盛;龍膽瀉肝湯。2、痰火郁結;溫膽湯。
3、風熱上擾;銀翹散。4、腎精虧虛;耳聾左慈丸。
5、腎精不足、肝郁內熱;滋水清肝飲。6、清氣不升;益氣聰明湯。


四十七、噎膈:1、痰氣交阻;啟膈散。2、津虧熱結;五汁安中飲。
3、瘀血內結;通幽湯。4、氣虛陽微;補氣運脾湯、右歸丸。


四十八、癃閉:1、膀胱濕熱;八正散。2、肺熱壅盛;清肺飲。3、肝郁氣滯;沉香散。
4、尿路阻塞;代抵當丸。5、中氣不足;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6、腎陽虛衰;腎氣丸。


四十九、蟲證:1、蛔蟲;痛劇;烏梅丸。驅蟲;化蟲丸。
2、滌蟲;檳榔60--120克文火煎2小時清晨空腹頓服,
4小時無大便加服芒硝10克或南瓜子60--120克去殼嚼服。
3、鉤蟲;黃病降礬丸。氣血兩虛;八珍湯。驅蟲;榧子雷丸、檳榔、百部、鶴虱、貫眾。
4、蟯蟲;追蟲丸。5、姜片蟲;檳榔50克合黑白丑粉。
健脾用香砂六君子湯。水腫加車前子五加皮、澤瀉等。


中醫(yī)婦科學


月經病
一、月經先期 :1、氣虛;補中益氣湯。2、實熱;(陽盛血熱)清經散。
3、肝郁血熱;丹梔逍遙散。4、虛熱;兩地湯。
二、月經后期:1、血寒;溫經湯。2、虛寒;艾附曖宮丸。
3、血虛;大補元煎。4、氣滯;烏藥湯。
三、先后無定期:1、肝郁;逍遙散。2、腎虛;固陰煎。
四、月經過多;1、氣虛;舉元煎。2、血熱;保陰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
五、月經過少:1、血虛;滋血湯、小營煎。2、腎虛;歸腎丸。
3、血瘀;桃紅四物湯。4、痰濕;蒼附導痰丸。


六、經期延長:1、血瘀;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陰虛血熱;兩地湯合二至丸加茜草、烏賊骨、益母草。
七、痛經:1、氣滯血瘀;膈下逐瘀湯。
2、寒凝胞中;陽虛內寒、溫經湯加附子、艾葉、小茴香。
寒濕凝滯、少腹逐瘀湯加蒼術、茯苓。3、濕熱下注;清熱調血湯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4、氣血虛弱、圣愈湯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5、肝腎虛損;調肝湯
八、經間區(qū)出血:1、腎陰虛;兩地湯合二至丸。
2、濕熱;清肝止淋湯去阿膠、紅棗、加小薊、茯苓。3、血瘀;逐瘀止血湯。
九、閉經:1、肝腎不足;歸腎丸加雞血藤、首烏。2、氣血虛弱;人參養(yǎng)營湯
3、 陰虛血燥;加減一陰煎加丹參、黃精、枳殼。4、氣滯血瘀;血府逐瘀湯。
5、痰濕陰滯;蒼附導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1、血熱(虛熱)保陰煎加沙參、麥冬、五味子、阿膠。
2、實熱;清熱固經湯加沙參、麥冬 3、血瘀;四物湯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烏賊骨4、腎陽虛;右歸丸去當歸加黃芪、覆盆子、赤石脂。5、腎陰虛;左歸丸合二至丸去牛膝。6、脾虛;固本止崩湯去當歸加升麻、山藥、大棗、烏賊骨。
十一、經行乳房脹痛:1、 肝氣郁結;柴胡疏肝散加茯苓。2、 肝腎陰虛;一貫煎。
十二、經行發(fā)熱:1、血熱內盛;清經散加益母草。2、 肝腎陰虛;兩地湯。
3、氣血虛弱;補中益氣湯。4、瘀熱壅阻;血府逐瘀湯加丹皮。
十三、經行頭痛:1、血虛;八珍湯加枸杞、首烏。
2、肝火;杞菊地黃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疾藜。3、血瘀;通竅活血湯。


十四、經行身痛:1、血虛;當歸補血湯加雞血藤、白芍、山茱萸。
2、 血瘀;趁痛散加雞血藤、桑寄生。
十五、經行泄瀉:1、脾虛;參苓白術散。2、腎虛;健固湯合四神丸。
十六、經行吐衄:清肝止淋湯。2、肺腎陰虛;順經湯加牛膝。
十七、經行口糜:1、陰虛火旺;知柏地黃丸。2、胃熱熏蒸;涼膈散。
3、脾虛濕盛;甘露消毒丹。
十八、經行風疹塊:1、血虛;當歸飲子。2、風熱;消風散。
十九、經行眩暈:1、血虛;歸脾湯加枸杞、制首烏。 2、陰虛陽亢;天麻鉤藤飲。
3、脾虛挾痰;半夏白術天麻湯加蔓荊子。


二十、經行浮腫:1、脾腎陽虛;苓桂術甘湯加補骨脂、川芎、巴戟.
2、 氣滯血瘀;八珍湯加澤蘭、茯苓皮.
二十一、經行情志異常:1、肝氣郁滯;逍遙散。2、痰火上擾;生鐵落飲。
二十二、絕經前后諸證:1、腎陰虛;左歸飲加制首烏、龜板。
2、腎陽虛;右歸飲合理中丸。3、陰陽俱虛;二仙湯合二至于丸加熟地。
帶下?。?、脾虛;完滯湯。2、腎虛;腎陽虛、內補丸。
腎陰虛、知柏地黃湯加芡實、金櫻子。3、濕熱(毒);止帶方。
4、熱毒;五味消毒飲加白花蛇舌草、樗根白皮、白術。


妊娠?。?/p>


一、妊娠惡阻:1、脾胃虛弱;小半夏加茯苓湯加白術、砂仁、陳皮。
2、肝胃不和;蘇葉黃連湯加半夏、陳皮、竹茹、烏梅。
3、氣陰兩虛;生脈散合增液湯加陳皮、竹茹、天花粉。
二、妊娠腹痛:1、血虛當歸芍藥散去澤瀉、加首烏、桑寄生。小腹冷痛加艾葉暖宮止痛。
2、氣郁;逍遙散加蘇梗。郁而化熱加梔子、黃芩。3、虛寒;膠艾湯加巴戟、杜仲、補骨脂


三、胎漏、胎動不安:1、腎虛;壽胎丸加黨參、白術。
2、氣血虛弱;胎元飲去當歸加黃芪、阿膠。3、血熱;保陰煎加苧麻根。
下血較多加阿膠、旱蓮。腰酸加菟絲子、桑寄生。
4、跌仆傷胎;圣愈湯加菟絲子、桑寄生、續(xù)斷。
四、墮胎、小產、滑胎:1、墮胎、小產;生化湯加牛膝、紅花、車前子。
發(fā)熱腹痛陰道溢液臭穢為復感邪毒;生化湯加益母草、敗醬草、紅藤、蒲公英、丹皮。
2、滑胎;補腎固沖丸(停經期服)。

兼難寐多夢、心煩口干、大便干燥、苔黃薄用保陰煎除虛熱后再用補腎固沖丸。


五、胎萎不長:1、氣血虛弱;八珍湯。2、脾腎不足;溫土毓麟湯去神曲。
六、胎死不下:1、氣血虛弱;救母丹。2、血瘀;脫花煎加芒硝。
流血多加血余炭、炒蒲黃、茜草根。
七、子煩:1、陰虛;人參麥冬散加蓮子。2、痰火;竹瀝湯去防風加浙貝母。
八、子腫、(子滿):1、 脾虛;白術散加砂仁。2、腎虛;真武湯。
3、氣滯;天仙藤散合四苓散。(偏濕阻者)茯苓導水湯去檳榔。子滿;鯉魚湯加陳皮。


九、子暈、(子癇):1、陰虛肝旺、杞菊地黃丸加石決明、鉤藤、龜板、首烏。
2、脾虛肝旺;白術散加鉤藤、石決明。子癇;1、肝風內動;羚角鉤藤湯。
2、痰火上擾;牛黃清心丸加竹瀝。
十、子懸:紫蘇飲加黃芩。服后呼吸迫促緩解唯煩躁不安用阿膠養(yǎng)血湯。
十一、子瘖:六味地黃丸加沙參、麥冬。
十二、子嗽:1、陰虛肺燥;百合固金湯去當歸、熟地加桑葉、阿膠、黑芝麻、炙百部。
2、痰火犯肺;清金降火湯去石膏、加桑葉、枇杷葉。


十三 、子淋:1、實熱;(心火偏亢)導赤散加玄參、麥冬。(實熱下注)加味五淋散。
2、陰虛;知柏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車前子?;蛴米恿軠?br>十四、妊娠小便不通:1、氣虛;益氣導溺湯。
2、腎虛;腎氣丸去丹皮(附子久煎、量要少)。
十五、難產:1、氣血虛弱;蔡松汀難產方(僅取頭煎、頓服)。
2、氣滯血瘀;催生飲加益母草。
難產的針炙治療;補合谷、泄三陰交、支溝、太沖等穴強刺激、久留針。
糾正胎位:至陰(雙側)艾條炙、每次15分鐘、日1至2次。
2、保產無憂散(又名十三太保方)用于糾正胎位效果較好,一般一日一劑,十劑為一療程

產后?。?/p>


一、產后血暈:1、血虛氣脫;獨參湯。2、痰阻氣閉;奪命散加當歸、川芎。
亦可用鐵器燒紅,焠醋中熏鼻孔,促其蘇醒?;蜥槾倘酥小⒂咳?、十宣放血、艾炙百會。
二、產后痙證:1、陰血虧虛;三甲復脈湯加天麻、鉤藤、石菖蒲 。
2、感染邪毒;撮風散加桑寄生、白芍。
三、產后腹痛:1、血虛;腸寧湯。津虧便燥較重去肉桂、加肉蓯蓉。
(血虛兼寒)當歸建中湯。2、血瘀;生化湯加益母草。


(若小腹脹甚于痛、胸脅脹滿);生化湯加枳殼、烏藥、木香。
四、產后惡露不絕:1、氣虛;補中益氣湯加鹿角膠、艾葉炭。
2、血熱;丹梔逍遙散加生地、旱蓮、茜草。3、血瘀;生化湯加益母草、炒蒲黃。
氣虛血瘀伴小腹空墮加黨參、黃芪。瘀久化熱、惡露臭穢加蚤休、蒲公英。


五、產后大便難:產后大便干燥;四物湯加蓯蓉、柏子仁、生首烏、火麻仁。
兼內熱;麻子仁丸加麥冬、元參、生地。兼氣虛;圣愈湯加杏仁、郁李仁。
六、產后發(fā)熱:1、感染邪毒;解毒活血湯加銀花、益母草。
熱毒瘀血互結胞中;大黃牡丹皮湯加敗醬草、紅藤。熱入營血;
清營湯加紫花地丁、紅蚤休。熱入心包;清營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2、血瘀;生化湯加丹皮、丹參、益母草。3、外感;荊防四物湯加蘇葉。
(外感風熱);銀翹散。(外感暑邪);清暑益氣湯。4、血虛;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芪。
5、傷食;保和丸。6、陰虛;加減一陰煎加青蒿、鱉甲。


七、產后排尿異常:1、氣虛;補中益氣湯加桔梗、通草、茯苓 。
2、腎虛;腎氣丸。小便頻數或失禁加桑螵蛸、復盆子、補骨脂。
3、膀胱損傷;黃芪當歸散加白芨。針刺;關元、三陰交、氣海、陰陵泉、水道。
艾炙;鹽填臍中、蔥白十余根去粗皮、作一束約一指厚,
置鹽臍上,艾炙至患者覺有熱氣入腹內、小便可通。
八、產后自汗、盜汗:1、氣虛;黃芪湯。2、陰虛;生脈散加煅牡蠣、浮小麥。
九、產后身痛:1、風寒;獨活寄生湯。2、血虛、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秦艽、當歸、雞血藤。3、腎虛;養(yǎng)榮壯腎湯加熟地。4、血瘀;身痛逐瘀湯。


十、缺乳:1、氣血虛弱;通乳丹。也可用雞血藤、紅棗、桑寄生煎水代茶,
或用鯉魚煲花生服。2、肝郁氣滯;下乳涌泉散。身熱加黃芩、蒲公英。
乳脹硬熱痛,觸之有塊加絲瓜絡、路路通、夏枯草。外用蒲公英搗爛敷腫處。
十一、乳汁自出:1、氣血虛弱;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芪、芡實、五味子。
2、肝經郁熱;丹梔逍遙散去生姜、加生地、夏枯草、生牡蠣。
回乳:用麥芽200克、蟬蛻5克、作一天量服。或用免懷散。


婦科雜病:


一、癥瘕:1、氣滯;香梭丸。帶下多加茯苓、苡仁、白芷,腹痛劇加延胡索、田七。
2、血瘀;桂枝茯苓丸。月經多、崩漏不止加失笑散、血余炭,帶下多加苡仁、白芷,
痛劇加延胡、乳香、沒藥,閉經加牛膝、澤蘭。3、痰濕;開郁二陳湯。
4、濕熱;大黃牡丹湯加紅藤、敗醬草、桃仁、穿山甲等。
二、陰挺(子宮脫垂):1、氣虛;補中益氣湯加炒川斷、金櫻子(重用黃芪)
2、腎虛;大補元煎加金櫻子、芡實、鹿角膠、紫河車。元氣不足酌加破故紙、肉桂。
外治;丹參15克、五倍子、訶子肉各9克、水煎熏洗。
三、臟躁:1、甘麥大棗湯加棗仁、柏子仁,兼痰濁加膽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2、肝腎陰虛;百合地黃湯加枸杞、白芍、棗仁、麥冬、茯神等。


四、不孕:1、腎虛;(腎氣虛)毓麟珠加紫河車、丹參、香附。
若腰疼如析,小腹冷甚脈沉遲加巴戟、補骨脂、仙茅、仙靈脾。
(腎陰虛)養(yǎng)精種玉湯加女貞子、旱蓮等。
形體消瘐、五心煩熱、午后潮熱加地骨皮、黃柏、龜板退虛熱。(腎陽虛)溫胞飲。
2、肝郁;開郁種玉湯。胸滿去白術加青皮、玫瑰花,
夢多睡眠不安加炒棗仁夜交藤,乳脹有塊加王不留行、橘葉、橘核、路路通,
乳脹有灼熱感或觸痛加川楝子、蒲公英。
3、痰濕;啟宮丸加石菖蒲,經量多去川芎加黃芪、續(xù)斷,心悸加遠志。
4、血瘀;少腹逐瘀湯若氣滯挾瘀,少腹逐瘀湯去姜、桂加丹參、香附、桂枝。
五、陰癢:1、肝經濕熱;萆薢滲濕湯加蒼術、苦參、白蘚皮、鶴虱。
帶下多、陰部搔癢、煩躁易怒、胸脅脹痛、口苦而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
脈弦數用龍膽瀉肝湯。2、肝腎陰虛;知柏地黃湯加當歸、制首烏、白蘚皮。
3、脾虛血少;歸脾湯。外洗用塌癢湯(外陰潰瘍忌用),蛇床子散(破潰去川椒)。
外擦用珍珠散。


六、陰瘡:1、熱毒;五味消毒飲加乳香、沒藥、赤芍、丹皮。
高熱腫脹將化膿或已化膿用仙方活命飲,便秘加大黃、檳榔。
2、寒凝;托里消毒散。體弱去白芷倍用人參。3、陽虛寒凝;陽和湯合小金丹。
七、陰吹:1、腑氣不通;麻子仁丸。2、氣虛;補中益氣湯。
3、痰濕;橘半桂苓枳姜湯加白術、苡仁。
偏于濕熱,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粘有臭于橘半桂苓枳姜湯去桂枝、生姜、加黃柏、萆薢


中醫(yī)兒科學


一、咳嗽:1、風寒;金沸草散。(風寒兼濕);杏蘇散加厚樸、白術。
(風寒挾熱);三拗湯加黃芩。2、風熱;桑菊飲。(風熱兼濕)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熱;清寧散。4、痰濕;二陳湯。5、陰虛燥咳;沙參麥冬湯。
6、肺虛久咳;六君子湯。7、食積;曲麥二陳湯。8、氣陰兩虛;生脈散。


二、肺炎咳嗽:1、風寒閉肺;三拗湯合蔥鼓湯或華蓋散。 2、風熱閉肺;(輕證)銀翹散。
(重證)麻杏石甘湯。3、痰熱閉肺;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4、陰虛肺熱;沙參麥冬湯5、肺脾氣虛;人參五味子湯。變證;(心陽虛);參附龍牡救逆湯。(氣陰兩虛);生脈散。
(內陷厥陰);羚角鉤藤湯、牛黃清心丸。


三、哮喘:發(fā)作期;1、熱性哮喘;麻杏石甘湯、蘇葶丸。
2、寒性哮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
緩解期;1、肺虛;玉屏風散。2、 脾虛;六君子湯。
3、腎虛;金匱腎氣丸。(腎陰虛);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
四、鵝口瘡:1、心脾積熱;清熱瀉脾散。2、虛火上浮;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五、口瘡:1、脾胃積熱;涼膈散。2、心火上炎;瀉心導赤湯。
3、虛火上??;六味地黃丸。4、脾腎火虛;理中湯加肉桂。
六、嘔吐:1、傷食;保和丸。(傷乳)消乳丸。2、胃熱;加味溫膽湯。
3、胃寒;丁萸理中湯。4、肝氣犯胃;解肝煎。5、驚恐;定吐丸。
七、泄瀉:1、傷食;保和丸。2、風寒;藿香正氣散。3、濕熱;葛根黃連黃芩湯。
4、 脾虛;參苓白術散。 5、脾腎陽虛;附子理中湯。(偏腎陽虛)四神丸。
變證;1、傷陰;連梅湯。2、傷陽;參附龍牡救逆湯。
八、腹痛:1、腹部中寒;養(yǎng)臟散。2、乳食積滯;香砂平胃散。
3、臟腑虛冷;小建中湯合芍藥湯。4、氣滯血瘀;少腹逐瘀湯。


九、厭食:1、脾運失??;曲麥枳術丸。2、胃陰不足;養(yǎng)胃增液湯。
3、脾胃氣虛;參苓白術散。
十、積滯:1、乳食內積;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2、脾虛夾積;健脾丸。
3、脾虛不運;香砂六君子湯 。
十一、疳證:1、疳氣;資生健脾丸。2、疳積;疳積散。3、干疳;八珍湯。
(眼疳)石斛夜光丸。(心疳)瀉心導赤湯。(疳腫脹)五苓散合皮飲 。
(腎氣不固)金匱腎氣丸。


十二、驚風:外感1、感受風邪;銀翹散。2、感受暑邪;清溫敗毒飲。
3、感受疫邪;(氣營兩燔);白虎湯合紫雪丹。(濕熱)黃連解毒湯。
(痰食驚風);玉樞丹合保和丸。(驚恐驚風)抱龍丸、安神丸。
慢驚風;1、土虛木亢;緩肝理脾湯。(寒濕);附子理中湯。
2、脾腎陽衰;固真湯、逐寒蕩驚湯。3、陰虛動風;大定風珠、黃連阿膠湯、三甲復脈湯。


十三 、癇證;1、驚癇;鎮(zhèn)驚丸。心血虛、養(yǎng)心湯。愈后疲倦用大補元煎。
2、風癇;定癇丸。3、痰癇;滌痰湯。4、瘀血癇;通竅活血湯。
十四、小兒水腫:1、風水相搏、麻黃連翹赤小豆湯。2、濕熱內浸 ;三妙丸合導赤散。
3、肺脾氣虛;參苓白術散合玉屏風散。4。脾腎兩虛;真武湯或濟生腎氣丸。
(腫甚)五苓散、五皮飲。6、水氣上凌心肺;已椒藶黃丸合參附湯。
7、邪陷心肝;龍膽瀉肝湯 。8、水毒內閉;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


時行疾?。?/p>


一、感冒:1、風寒;蔥鼓湯、杏蘇散或荊防敗毒散。2、風熱;銀翹散或桑菊飲。
3、暑濕;新加香薷飲。挾痰;(偏風寒)三拗湯加蘇子。(偏風熱)黛哈散加桑白皮。
(挾滯)解表藥加保和丸或消食導滯之品。挾驚;解表藥加蟬衣、鉤藤、僵蠶或小兒回春丹


二、麻疹:初熱期(疹前期)宣毒發(fā)表湯。2、見形期(出疹期)清解透表湯。
3、恢復期;沙參麥冬湯。逆證;1、麻毒閉肺;麻杏石甘湯。
2、熱毒攻喉;清咽下痰湯、六神丸。3、邪陷心肝;羚角鉤藤湯。
三、風痧:1、邪郁肺衛(wèi);銀翹散。2、邪熱熾盛;透疹涼解湯。
四、丹痧:1、邪侵肺衛(wèi);解肌透痧湯。2、毒在氣營;涼營清氣湯。
3、疹后傷陰;沙參麥冬湯。


五、水痘:1、風熱輕證;銀翹散。2、毒熱重證;清胃解毒湯。
六、痄腮:1、溫毒在表;銀翹散。腮腫加夏枯草、喉痛去荊芥加馬勃、板藍根。
2、熱毒蘊結;普濟消毒飲。腮腫硬加夏枯草、海燥、昆布。熱毒盛便秘加大黃、玄明粉。
3、邪毒內陷;龍膽瀉肝湯。外用;青黛散醋調敷或如意金黃散水調敷。
或鮮蒲公英、馬齒莧、芙蓉花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


七、頓咳:1、初咳期;風熱輕證、桑菊飲。熱邪偏重、麻杏石甘湯。風寒輕證、杏蘇散。
寒邪偏重、華蓋散。2、痙咳期;桑白皮湯。3、恢復期;沙參麥門冬湯、人參五味子湯。
八、白喉:1、風熱疫毒;銀翹散。2、陰虛燥熱;養(yǎng)陰清肺湯。3、疫毒攻喉;黃連解毒湯


九、小兒暑溫:1、邪在衛(wèi)氣;新加香薷飲或白虎湯。2、邪在氣營;清溫敗毒飲。
3、邪在營血;犀角地黃湯合增液湯。4、邪戀正虛;(余熱未盡)青蒿鱉甲湯或桂枝湯。
(痰蒙神竅)蘇合香丸、龍膽瀉肝湯、黃連阿膠湯。(內風擾動);止痙散或大定風珠。
十、小兒麻痹證:1、邪郁肺胃;葛根黃芩黃連湯。2、邪注經絡;羌活勝濕湯
3、氣虛血滯;補陽還五湯。4、肝腎虧損;虎潛丸或加味金剛丸。


十一、疫毒痢:1、毒邪內閉;黃連解毒湯。2、內閉外脫;參附湯或參附龍牡救逆湯。
十二、疰夏:1、濕困脾胃;藿樸夏苓湯。2、脾胃虛弱;清暑益氣湯去黃柏、青皮。
十三、夏季熱:1、暑傷肺胃;王氏清暑益氣湯。2、上盛下虛;溫下清上湯。


小兒雜?。?/p>


一、五遲、五軟:1、五遲;(肝腎不足);加味六味地黃丸。(偏行遲);虎骨散。
(齒遲)湯氏芎黃散。2、心血不足;菖蒲丸。(發(fā)遲)苣勝丹或蓯蓉丸。
2、五軟;(脾腎兩虧);補腎地黃丸合補中益氣湯 。(氣血虛弱);八珍湯。
智力遲鈍明顯;調元散。


二、五硬:1、陽氣虛衰;參附湯。2、寒凝血脈;當歸四逆湯。
三、解顱:1、肝腎虧損;補腎地黃丸。腎虛肝亢;知柏地黃湯合三甲復脈湯
3、脾虛水泛;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4、熱毒壅滯;犀地清絡飲兼營服化毒丹。
四、尿頻:1、濕熱下注;八正散。2、脾腎氣虛;縮泉丸。


3、濕熱留戀;腎陰偏傷;知柏地黃丸。
五、遺尿:1、下元虛寒;菟絲子散。2、脾肺氣虛;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
3、肝經濕熱;龍膽瀉肝湯。
六、紫癜:1、血熱妄行;犀角地黃湯。2、氣不攝血;歸脾湯或人參養(yǎng)榮湯。
3、陰虛火旺;知柏地黃丸或大補陰丸。


七、汗證:表虛不固;玉屏風散合牡蠣散。2、營衛(wèi)不和;黃芪桂枝五物湯。
3、氣陰虛弱;生脈散。
八、夜啼:脾臟虛寒;烏藥散。2、心經積熱;導赤散。
3、暴受驚恐:朱砂安神丸或琥珀抱龍丸。


新生兒疾病


一、胎黃:1、濕熱熏蒸;茵陳蒿湯。2、寒濕阻滯;茵陳理中湯。
3、瘀積發(fā)黃;血府逐瘀湯。
二、赤游丹:1、風火熱毒;犀角解毒飲。2、邪毒入營;神犀丹。
3、熱毒熾盛、氣血兩燔;清瘟敗毒飲。


三、臍風:撮風散。
四、臍部疾患:1、臍濕;龍骨散外撒、腫者金黃散外敷。2、臍瘡;犀角消毒飲。
外治用防風、銀花、菊花煎洗、金黃散外敷。3、臍血;(胎熱內盛)葛根散。
(脾不統血);歸脾湯加血余炭、側柏葉。(氣隨血脫)獨參湯或生脈散。龍骨散外敷局部。


4、臍突;二豆散外敷。哭鬧腹痛用木香、白芍磨汁內服。
蟲證:1、蛔蟲證;使君子散。亦可用使君子仁文火炒黃嚼服、
小兒每歲1--2粒、最大劑量不得超過20粒,連服用2--3天,晨起空腹服?;蛴抿屜x粉
(使君子肉8份生大黃粉1份和勻,劑量為年齡加0、6克,飯前1小時服,連服3天。
蛔厥證;烏梅丸。痛劇用陳米醋20--30毫升、隔1小時服一次,可連服3--5次以使痛解。
2、蟯蟲??;驅蟲粉。(用法同蛔蟲證)日總量不得超過12克,療程7--10天,
外用植物油擦肛門、或百部30克濃煎至30毫升,于夜間11時保留灌腸,10--12天一療程
3、姜片蟲病:驅蟲;檳榔30克打碎,清水500毫升浸泡一夜、濃煎一小時、早晨一次空腹服,連服2--3天?;驒壚?0克、黑白丑各15克為細末,空腹糖水沖服,連服3--5天。
或檳榔30克(打碎)、榧子30克(打碎)、大黃5克、廣木香5克水煎服。
健脾益氣用異功散、便稀舌淡腹痛加熟附、炮姜、惡心加干姜、半夏。 4、鉤蟲病;驅蟲;貫眾湯,或1、苦楝根皮30克、檳榔10克、煎湯睡前服、連服3--5天或2、使君子30克、檳榔30克、雷丸10克、水泛為丸,清晨空腹服5克、連服3天。
調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湯,補氣益血用十全大補湯。

方劑歌訣


一:解表劑;
麻黃中湯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fā)熱惡寒頭項痛、傷寒無汗服之宜、
方中加術治濕痺、去桂加苡亦能醫(yī)。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加重桂枝治奔豚、倍用芍藥腹痛松、
或加葛根醫(yī)項強、或加大黃表里通。
人參敗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姜三片、時行寒溫有奇功。
小青龍湯治水氣、喘咳嘔噦渴利慰、姜桂麻黃芍藥甘、細辛半夏兼五味。
桑菊飲中桔梗翹、杏仁甘草薄荷饒、蘆根為飲清輕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麻杏石甘湯法良、四藥組合有擅長、肺熱壅盛氣喘急、辛涼疏泄效能彰。
銀翹散主上焦疾、竹葉荊牛薄荷鼓、甘桔蘆根涼解法、風溫初感此方醫(yī)。
大青龍用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藏、太陽無汗兼煩燥、解表清熱此為良。
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同甘草、發(fā)汗祛風可建功。
蔥鼓湯原肘后方、同煎蔥鼓代麻黃、或加麻黃葛根用、傷寒無汗項背強、
或添梔翹與甘桔、薄荷竹葉效均良 。
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草羌活芷、石膏大棗與生姜、
程氏除桔羌石芷、加入丹地二母良。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鼓生蔥桔梗隨、棗草薄荷共八味、滋陰發(fā)汗最相宜。
蔥白七味外臺方、新鼓葛根與生姜、麥冬生地千揚水、血虛外感效驗彰。
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宜、甘葛木香桔梗茯、內傷外感此方推。
二:瀉下劑;
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樸標、救陰瀉熱功偏擅、急下陽明有數條、
去硝名為小承氣、調胃只用硝黃草、小承氣內加羌活、中風便秘三化超。
十棗湯用遂戟花、強人伏飲效堪夸、控涎丹用遂戟芥、葶藶大棗亦可加。
黃龍湯即大承氣、加入參歸甘桔比、生姜紅棗同煎服、攻補兼施通便秘。
三:和解劑;
小柴胡湯和解供、半夏人參甘草同、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蒿芩清膽碧玉須、苓夏陳皮枳竹茹、少陽熱重寒輕證、胸痞嘔惡總能除。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桔實甘草俱、此是陽邪成厥逆、清熱散郁平劑扶、
柴胡疏肝加芎香、枳實易殼功效殊。
半夏泄心黃連芩、干草干姜與人參、大棗和中治虛痞、法在調陽而和陰。
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芩術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捷、調經八味丹梔著、
若加生地或熟地,黑逍遙散名亦高。
痛瀉要方陳皮芍、防風白術煎丸酌、補土瀉木理肝脾、若作食傷醫(yī)便錯。
四:表里雙解劑;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芩夏芍棗姜、往來寒熱心下滿、柴胡承氣加減方。
葛根黃芩黃連湯、甘草四般治二陽、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安康。
五:清熱劑;
白虎湯清氣分熱、膏知甘草梗米入、精傷口渴宜急投、氣虛加參最相得、
加桂加術用不同、溫瘧濕溫宜辯別。
清營湯是鞠通方、暑入心包營血傷、犀角丹元連地麥、銀翹竹葉煎服康、
去銀連地與丹參、加蓮用心清宮湯。
犀角地黃芍藥丹、血升胃熱火邪干、斑黃陽毒皆堪治、熱在營血服之安。
普濟消毒芩連鼠、玄參甘桔蘭根侶、升柴馬勃連翹陳、僵蠶薄荷為未咀、
或加人參及大黃、大頭天行效力普。
瀉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參茯知芩均可入、肺熱喘咳此方施。
清溫敗毒地連芩、丹石梔甘竹葉靈、犀角玄翹知芍桔、清邪瀉毒亦滋陰、
化班白虎為基礎、加入犀玄除神昏。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合、肝經濕熱力可排。
黃芩湯用甘芍并、二陽合利棗加烹、潔古芍藥去大棗、歸黃香草連桂檳。
白頭翁湯治熱利、黃連黃柏秦皮備、若加阿膠與甘草、產后虛利稱良劑。
青蒿鱉甲知地丹、陰分伏熱此劑攀、夜熱早涼無汗者、從里泄外服之安。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熱、中焦燥實服之消。
玉女煎中熟地黃、滋陰清胃效力強、石膏知母麥冬膝、煩熱失血牙痛良。
瀉心湯是仲師方、并用芩連及大黃、熱迫血行成吐衄、火平血靜自然康。
導赤生地與木通、草梢竹葉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腸火、引熱同歸小便中。
清胃散用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熱、口瘡吐衄與牙宣。
六:祛暑劑;
清暑益氣用洋參、竹葉知母荷梗增、麥冬甘斛連瓜翠、氣陰耗傷此方能。
新加香薷豆樸先、驅暑解表功效堅、或加銀翹豆易花、太陰暑溫須當辯。
七:溫里劑;
理中丸主理中鄉(xiāng)、甘草人參術干姜、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是扶陽。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氣、陽虛勞損起沉疴。
四逆湯用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嘗、腹痛吐利脈沉微、救逆回陽賴此方。
回陽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膽汁、三陰寒厥建奇勛。
當歸四逆芍桂枝、細辛甘草通草施、內有久寒姜茱入、散寒溫里此方宜。    
八:補益劑;
四君子湯和中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陽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加入豆芪名六神、脾虛食少虛熱宜。
參苓白術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勞倦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
玉屏風散最有靈、芪術防風鼎足形、表虛汗多易感冒、藥雖相畏效相成。
保元補益總偏溫、桂草參芪四味珍、男婦虛勞幼科痘、陽虛氣弱力能振。
生脈麥味與參施、補氣生津保肺肌、少氣多汗口干渴、病危脈絕效力奇。
內傷升陽益胃湯、濕多熱少抑清陽、倦怠懶食身重痛、口苦舌干便不常、
六君白芍連澤瀉、羌獨黃芪柴與防。
氣液兩虛宜清補、當推薛氏參麥湯、參麥瓜斛草連谷、肺氣胃津兩復方。
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凡屬血虛之病癥、加減運用在心中。
當歸補血東垣箋、黃芪一兩歸二錢、證象白虎煩渴甚、脈大而虛宜此煎。
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隨、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
復脈甘草參桂姜、麥冬生地麻仁襄、大棗阿膠加灑服、虛勞肺萎效力強、
除去參桂大棗姜、加入白芍治陰傷、溫邪久羈陽明證、身熱口干服之康。
四君四物八珍湯、氣血兩補是名方、再加黃芪與肉桂、十全大補效無雙、
若益志陳五味子、去芎辛竄養(yǎng)營良、十全湯內去茯桂、加續(xù)苓砂磐石強。
薯玉丸中用八珍、桔防豆棗阿杏仁、桂姜麥蘞同柴曲、風氣虛勞總可珍。
六味地黃益腎肝、茱薯澤丹地苓專、更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可煎餐。
養(yǎng)陰明目加杞菊、滋陰都氣五味般、肺腎兩調金生水、麥冬加入長壽丸。
左歸萸地芍苓蓯、杞草齊成壯水功、若要為丸除苓草、更加龜鹿二膠從、
菟絲牛膝均採用、精血能充效無窮、虛火上炎陰失守、去除柏鹿益門冬。
大補陰丸治水虧、虛火勞熱致虛贏、地黃龜板兼梔柏、豬脊髓共蜜和為。
虎潛足痿是神方、虎骨陳皮共鎖陽、龜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制丸嘗。
河車大造天地冬、黃柏人參牛膝從、龜板麥冬川杜仲、陰虛勞傷此方宗。
天王補心柏棗仁、二冬生地與茯苓、三參桔梗朱砂味、遠志歸身共養(yǎng)神。
甘草小麥大棗湯、婦人臟燥服之康、精神恍忽悲欲哭、和肝解郁效驗彰。
一貫煎中用地黃、沙參杞子木通襄、當歸川楝水煎服、肝腎陰虛是妙方。
酸棗二升先煮湯、茯知二兩佐之良、芎二甘一相調劑、服后安然入睡鄉(xiāng)。
陰虛火動用拯陰、虛寒骨蒸咳嗽侵、食少痰多煩少氣、生脈歸芍地板貞。
補肺阿膠馬兜鈴、鼠粘甘草杏糯呈、肺虛火盛人當服、順氣生津咳嗽寧。
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冬二地杞絲蓯、青霜草決犀羚藥、參味連芩蒺草風。
金匱腎氣治腎虛、熟地懷藥及山萸、丹皮苓澤及桂附、引火歸元熱下趨、
濟生加入車牛膝、二便通調腫脹除、若加鹿茸五味子、十補丸子腎陽扶。
右歸桂附兼山藥、杞子地黃甘草炙、杜仲山萸煎湯飲、益火之源不可缺。
張氏巧思升陷湯、黃芪為君知母旁、升柴桔梗為舟揖、氣難接續(xù)試此方。
九:安神劑;
東垣朱砂安神丸、地黃歸連配合全、煩亂懊憹神不靜、怔忡失寐奏凱旋。
十:開竅劑;
萬氏牛黃丸最精、芩連梔子郁砂并、金箔雄犀珠冰麝、安宮開竅效最靈。
蘇合香丸麝香息、木丁熏陸蓽檀香、犀冰白術沉呵附、應用朱砂中惡嘗。
十一:固澀劑;
牡蠣散內用黃芪、浮麥麻黃根最宜、自汗陽虛兼盜汗、此方服后顯神奇。
真人養(yǎng)臟木香訶、粟殼當歸肉蔻和、術芍桂參甘草共、脫肛久痢服之瘥。
四神故紙吳茱萸、肉蔻除油五味需、大棗百枚姜八兩、五更腎瀉火衰除。
桑螵蛸散治便數、參苓龍骨同龜殼、菖蒲遠志及當歸、補腎寧心健忘卻。
固經丸用龜板君、黃柏椿皮香附群、黃芩芍藥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完帶二術參芍草、陳準芥穗柴前妙。
愈帶丸中熟地黃、歸芍芎柏椿良姜、婦人沖任帶失司、經濁淋漓宜此方。
十二:理氣劑;
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因、芎蒼香附兼梔曲、氣暢郁舒痛悶伸。
半夏厚樸氣滯疏、茯苓生姜共紫蘇、加棗同煎名四七、痰涎凝聚盡能祛。
蘇子降氣橘半歸、前胡桂樸姜草依、下虛上盛痰嗽喘、或入沉香貴合機。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杏蘇黃芩兼甘草、肺寒膈熱喘哮嘗。
旋復代赭用人參、半夏姜甘大棗增、噫氣不除心下痞、虛中實證此方靈。
天臺烏藥木茴查、青棟檳榔巴豆姜、三層茴香亦相當、寒疝腹痛是驗方。
暖肝煎中杞茯歸、茴沉烏藥合肉桂、下焦虛寒疝氣痛、溫補肝腎此方推。
瓜蔞薤白治胸痹、配以白酒最相宜、加夏加樸枳桂枝、治法稍殊名亦異。
十三:理血劑;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歸芎靈芝紅花殼、香附開郁血亦安。
少腹茴香與炒姜、元胡靈芝沒芎當、蒲黃官桂赤芍藥、調經種子第一方。
復元活血湯柴胡、花粉當歸山甲同、桃仁紅花大黃草、損傷瘀血酒煎除。
生化湯宜產后嘗、歸芎桃草炮姜良、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溫經效亦強。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用此止血熱勢微。
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黑荊枳殼充、為未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功。
黃土湯中術附芩、阿膠甘草地黃并、便后下血功偏擅、吐衄崩中效亦靈。
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襄、歸草黑梔淡竹葉、血淋熱結服之良。
膠艾湯中四物先、阿膠艾葉草同煎、婦人良方單膠艾、胎動能安腹痛痊。
十四:治風劑;
大秦艽用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石膏歸芍苓甘術、疏散風邪可通嘗。
川芎茶調散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功上、偏正頭痛悉平康。
俞氏羚角鉤藤湯、桑菊茯神鮮地黃、貝草竹茹同芍藥、肝風內動急煎嘗。
鎮(zhèn)肝熄風芍天冬、玄參牡蠣赭茵供、麥龜膝草龍川楝、肝風內動有奇功。
大定風珠復脈商、再加三甲味雞黃、脈虛氣疭時欲脫、邪少虛多是妙方。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棗服。
消風散內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十五:潤燥劑;
杏蘇散內夏陳前、甘桔枳苓姜棗煎、輕宣溫潤治涼燥、服后微汗病自痊。
桑杏湯用象貝宜、沙參梔鼓與梨皮、翹荷甘桔焦梔豆、清宣涼潤燥能醫(yī)。
清燥救肺參草杷、石膏膠杏麥胡麻、經霜收下冬桑葉、清肺潤燥效堪夸。
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甘桔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鄭氏養(yǎng)陰清肺湯、玄參甘芍冬地黃、薄荷貝母丹皮入、時疫白喉是妙方。
麥門冬湯半夏參、棗甘粳米共合成、咽喉不利因虛火、養(yǎng)胃除煩逆氣平。
若于方中除粳米、山藥丹芍桃仁增。
沙參麥冬扁豆桑、甘草玉粉合成方、秋燥耗津傷肺胃、苔光干咳最堪嘗。
十六:祛濕劑;
平胃散用蒼術樸、陳皮甘草四般藥、除濕祛滿驅瘴疬、調胃化濕此方速。
藿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術樸俱、夏曲白芷加姜棗、風寒暑濕并能祛。
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白通滑竹倫、水用甘瀾揚百遍、濕溫初起法堪遵。
連樸飲內用豆鼓、菖樸半夏炒山梔、蘆根厚樸黃連入、濕熱霍亂此方施。
茵陳蒿湯治黃疸、梔子大黃組成方、梔子柏皮加甘草、二方同屬治陽黃。
八正木通與車前、扁蓄大黃滑石研、草梢瞿麥兼梔子、煎加燈草效立見。
五苓散治太陽腑、白術澤瀉豬苓茯、桂枝化氣兼解表、小便通行水飲逐。
防已黃芪金匱方、白術甘草棗生姜、此療風水與諸濕、汗出惡風身重嘗。
苓桂術甘蠲飲劑、崇脾以利膀胱氣、飲邪上逆氣沖胸、胸滿能愈眩暈棄。
實脾苓術與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姜附兼厚樸、虛寒陰水效堪夸。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芍附生姜、桂枝化氣兼解表、悸??籼璞0部?。
獨活寄生艽防辛、芎歸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參草、冷風頑痹曲能伸。
羌活勝濕羌獨芎、蔓甘蒿本與防風、濕邪在表頭腰重、發(fā)汗升陽有奇功。
十七:祛痰劑;
二陳湯用夏和陳、益以茯苓甘草臣、和中利氣兼祛濕、一切痰飲此為珍、
若加竹茹與枳實、方名溫膽可寧神、導痰湯內加星枳、頑痰膠固力能訓。
清氣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實瓜蔞實、芩苓姜汁為糊丸、氣順火消痰自失。
小陷胸湯連夏蔞、寬胸開結滌痰優(yōu)、脈浮滑兮按之痛、不按自痛大陷求。
止嗽散內用桔梗、紫菀荊芥白部前、陳皮甘草共為未、姜湯服下約三錢。
三子養(yǎng)親祛痰方、芥蘇萊菔共煎嘗、大便素實加白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半夏白術天麻湯、苓草橘紅大棗姜、痰飲頭痛兼眩暈、熱盛陰虧切莫嘗。
十八:消導化食劑:
保和神曲與山楂、苓夏陳翹菔子加、炊餅為丸白湯下、方中亦可用麥芽。
木香檳榔青陳皮、枳柏黃連莪術隨、大黃黑丑兼香附、瀉痢食瘧用咸宜。
健脾參術苓草陳、肉蔻香連合砂仁、楂肉山藥曲麥炒、消補兼施建奇勛。
膽道排石郁金香、茵陳枳殼及大黃、金錢草同木香配、或制丸劑緩緩嘗。
十九:驅蟲劑:
烏梅丸用細辛桂、人參附子椒姜繼、黃柏黃連及當歸、溫臟安蛔寒厥劑。
二十:涌吐劑:
稀涎皂角白礬斑、直中痰潮此斬關、中風暴仆口不語、閉證能開氣自還。
瓜蒂散中赤小豆、香鼓和調酸苦湊、宿食痰涎填上脘、逐邪涌吐功能湊。
參蘆飲是丹溪方、竹瀝新加效更良、氣虛體弱痰壅盛、服后得吐自然康。
二十一:癰瘍劑:
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草節(jié)加、貝母花粉兼乳沒、穿山皂刺酒煎加、
一切癰疽能潰散、潰后忌服用毋差。
五味消毒療諸疔、銀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勿看輕。
透膿散治毒成膿、服此能成速潰功、川芎歸芪甲片皂、加芷蒡銀效力雄。
陽和湯法解寒凝、外證虛寒色屬陰、熟地鹿膠姜炭桂、麻黃白芥草相承。
葦莖湯方出千斤、桃仁薏苡冬瓜仁、瘀熱肺臟成癰毒、甘寒清熱上焦寧。
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膿服之康。
四妙勇安治脫疽、銀玄歸草合用宜。
婦科方劑 :
清經熟地地骨皮、丹芍蒿柏與茯苓。兩地湯中用熟地、玄麥膠芍地骨皮。
順經歸地與茯苓、芍藥荊芥牡丹皮。壽胎續(xù)寄菟絲膠、胎動不安腎虛妙 。 
胎元參歸芍草炙、杜仲熟地術陳襄。圣愈四物益參芪、跌仆勞損服后愈。
清熱調血用桃紅、四物黃連與莪術、益以丹皮延胡索、調血清熱入香附。
啟宮芎夏陳茯苓、蒼術香附神曲隨。歸腎六味去丹澤、菟絲歸杞杜仲連。
毓麟八珍鹿霜膠、菟絲杜仲合用妙。宮外一號桃芍丹、二號三梭莪術加。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丸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反藜蘆。
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梭、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藥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銀并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
三梭芫花代赭麝、大戟蟬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膽茅根與庶蟲。
針炙摘要;
手太陰肺經11穴、 手厥陰心包經9穴、  手少陰心經9穴、
手陽明大腸經20穴、手少陽三焦經23穴、手太陽小腸經19穴、
足太陰脾經21穴、 足厥陰肝經14穴、  足少陰腎經27穴、
足陽明胃經45穴、 足少陽膽經44穴、  足太陽膀胱67穴。
頭部:手足陽明循行于面額、手足少陽循行于頭側、
手足太陽循行于面頰、頭頂及頭后。
軀干:手三陽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陰從腋下走出、足三陰循行于腹面部、
足三陽行于中、陽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陽行走于后背、少陽行走于側面。
胸部:距正中線:腎經;2寸,胃經;4寸,脾經;6寸。
腹部:0、5 寸,2寸。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距正中督脈線1、5寸,3寸。
相互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陽經在頭面部交接、
相互銜的陰經與陰經在胸部交接。
八會穴: 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懸鐘。
臟會、章門;  腑會、中脘;  氣會、膻中; 血會、膈俞。
四海; 髓海、腦;氣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經之海、沖脈;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后溪督脈銳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列缺任脈連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聯。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歷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連。隱白大都足太陰、太白商丘共陰陵。
少府少沖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后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出。涌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經傳。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曲澤連。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言。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
中醫(yī)臨床辨證處方口訣:
中醫(yī)病癥莫要慌,四十病記端詳。
一病辨作多病治,各有一法為主方。
感冒寒熱濕三種,荊芥銀翹香薷湯。
咳嗽七般三外感,寒止熱菊燥杏桑。
痰濕二陳熱清金,肝火瀉蛤陰麥湯。
唯有哮癥分五般,寒射熱定肺玉屏。
脾虛當用六君子,腎虛金匱腎氣湯。
喘癥五種更好記,麻黃麻杏石甘湯。
痰熱郁肺用雙皮,肺虛生麥腎桂黃。
肺脹五般莫漏記,氣虛平喘真虛陽。
痰濁壅肺蘇養(yǎng)親,痰熱婢夏痰滌湯。
肺癆陰虧用月華,火旺秦鱉固金湯。
陰耗保真白術散,陰陽兩虛大補天。
胸痹此處分七種,寒凝心脈當四湯。
氣滯柴胡疏肝散,痰濁栝薤瘀逐湯。
心氣保元合甘麥,心陽參附陰天王。
心悸此處俱七種,安神定志歸脾湯。
火旺連阿桂甘龍,水飲凌心苓桂術。
心血瘀阻請?zhí)壹t,痰火黃連溫膽湯。
胃痛七般不好記,寒邪客胃用姜糖。
停食保和肝柴疏,郁熱化肝此病除。
瘀血失笑調營飲,陰虧一貫虛建黃。
六種泄瀉拉肚子,濕熱芹連寒藿香。
保和痛瀉何時用,參苓白術四神丸。
痢疾也可分六種,毒用白頭熱芍湯。
寒用胃苓陰駐車,休用連理虛桃湯。
良附大承治腹痛,氣滯柴胡小建中。
飲食極滯用保和,中用枳實導滯湯。
脅痛只可分四種,肝用柴疏瘀復元。
肝膽濕熱用龍膽,肝陰不足一貫煎。
黃疸更須四般記,熱重茵陳犀急黃。
陰黃茵陳術附用,濕重于熱茵五方。
六種鼓脹有何難,氣滯柴疏實脾寒。
中滿分消治濕熱,調營六味責之肝。
脾腎陽虛附理中,濟生腎氣合此方。
積聚五中逍遙肝,食滯六磨氣柴疏。
瘀血六君加隔下,正虛八珍合化積。
水腫六般越水泛,水濕五苓毒麻連。
脾虛食脾腎濟生,浸漬五皮熱疏鑿。
六種淋証何人患,石石熱八勞無比,
氣用沉補血小知,膏淋程氏膏淋湯。
三種消渴上消消,中消玉女下六金。
癭病四種更須治,痰結玉壺氣海舒。
心肝陰虛天補愈,肝旺梔子清肝湯。
眩暈六般天亢陽,痰濁半白火龍湯。
阻竅活血虛歸脾,脾腎陰虛左歸丸。
八種頭痛有何難,風熱芎芷寒川芎。
肝陽天麻濕羌活,腎虛補氣虛八珍。
痰濁頭痛半白天,瘀血通竅活血湯。
唯有中風不需記,一曰虛中二曰肝。
虛用秦艽上擾鎮(zhèn),陽閉涼開陰蘇合。
脫用參附半還五,鎮(zhèn)肝熄風模糊涂。
語言不利卻分三,風痰阻絡解語丹。
腎虛精虧地黃飲,口否眼邪牽正散。
痹癥不惟風寒濕,防風烏頭薏苡仁。
風濕熱痹桂白虎,痰瘀桃仁虧獨寄。
不寐肝郁用歸脾,痰熱溫膽氣虛安。
四種鼻衄要記熟,桑菊玉女此中求。
肝火上炎尤龍膽,氣血虧虛歸脾留。
齒衄虛用清肝飲,胃火熾盛清胃散。
咳血燥傷用桑杏,肝犯肺瀉合黛蛤。
陰虛百合固金治,吐血瀉龍歸脾完。
便血地榆黃土湯,尿血薊知無歸方。
紫斑犀茜歸脾治,郁用柴丹半厚湯。
其中虛證滋歸麥,嘔吐六種分虛實。
藿保半夏理中麥。便秘麻磨濟芪湯。
四種腰痛不稀奇,濕熱四妙身痛熱。
寒濕甘姜苓術用,腎虛卻要左右歸。
虛勞十四莫慌張,各有各的代表方。
稍有留意應詳盡,何須此處添荒唐。
機磷中毒概四種,犯腦滌痰熱銀黃。
杞菊參苓無大用,若無解毒病乖張。
腸癰三期看癰膿,大黃薏苡大陷胸。
頸椎寒用桂附湯,舒筋溫膽歸脾天。
痄腮柴普清龍用,急驚銀黃琥珀丸。
小兒泄瀉不贅述,疳証六種記端詳。
資消八石瀉防風,絕經左右二仙湯。
崩漏三虛二為實,左歸大補用固沖。
血熱清熱固經治,血瘀逐瘀止崩湯。
中醫(yī)臨証也不難,難在辨證用藥間。
中醫(yī)婦科辨證處方口訣
女科治療大如男,所異帶乳經孕產。 -
月經先兩補清丹,經后溫艾烏補元。 -
先后無定固逍散,過多保失舉元煎。 -
過少滋歸桃導痰,經延桃失兩二丸。 -
經間出血瘀逐止,濕清陰虛兩二丸。
痛經可分五六般,溫經少腹治胞寒。 -
膈下逐瘀注清熱,氣血圣愈腎調肝。 -
閉經五種分二三,氣血人養(yǎng)肝歸丸。 -
陰虛血燥用一陰,血府逐瘀佛導痰。 -
六種崩漏清保煎,左右歸固四失散。 -
經行泄瀉參四健,經行吐衄順清肝。 -
絕經前后左右理,帶下五止知內完。 -
產后血暈參奪命,腹痛腸寧生化堪。 -
惡露不絕生保補,產后身痛獨寄寒。 -
血虛黃芪桂五用,腎虛養(yǎng)榮壯骨煎。 -
產后發(fā)熱荊外感,解讀生化虛八珍。 -
惡阻香砂治胃虛,不和蘇胡痰小半。 -
胎漏血熱加味阿,氣虛固益腎壽丸。 -
不安腎虛壽胎可,血虛苧根氣舉元。 -
血熱保陰傷加圣,徵瘕桂枝茯苓丸。 -
滑胎補固或泰盤,子腫白真四天仙。 -
子淋陰虛知柏地,火導濕熱加五散。 -
難產催生難產方,徵瘕開二桂香丸。 -
陰虛知龍蟲萆薢,不孕少毓玉啟丸。 -
勸君用心牢牢記,女科九十七病完。 -
中醫(yī)兒科辨證處方口訣
兒科疾病分四種,普通實行雜新生。
莫把兒科等閑看,最難問診少語聲。
咳分虛積風與痰,桑菊風熱金沸寒,
兼濕杏蘇加術樸,挾熱三拗加元芩,
痰熱清寧濕二陳,氣陰生脈肺六君,
陰虛沙參麥冬治,食積曲麥入二陳。
肺炎咳嗽多氣傷,陰虛沙參麥冬湯,
痰熱五虎合葶藶,風寒熱同為三閉,
肺脾氣虛人五湯,變心參龍救逆湯,
氣陰兩虛用生脈,陷厥牛心羚鉤湯。
哮喘分為急緩期,緩肺脾腎三般虛,
肺玉脾六腎金匱,陰虛六地或麥味,
發(fā)作熱哮麻蘇丸,青龍三子用于寒。
鵝口清熱瀉心脾,若逢虛火六加桂。
口瘡脾積涼膈散,心導虛六寒理肉。
嘔吐傷食保和丸,乳傷消乳胃溫膽,
驚恐定吐寒丁理,肝氣犯胃解肝煎。
泄瀉亦分常與變,傷食保和藿風寒,
葛根連芩治濕熱,附理四神參苓散,
變證傷陰連梅治,傷陽參附龍牡攢。
腹痛養(yǎng)臟治中寒,虛冷芍藥入小建,
滯瘀少腹逐瘀治,乳食香砂平胃散。
厭食氣虛參術散,胃陰養(yǎng)增運曲丸。
積滯細看積與虛,消乳木香大安積,
脾虛夾積用健脾,不運香砂六君需。
疳積資生健脾氣,干疳八珍瀉導心,
石夜治眼金匱腎,五苓合皮疳腫捫。
驚風需知急慢驚,清敗暑邪銀翹風,
氣營紫白濕黃解,痰驚玉??直垼?br>陰脾腎虛知為慢,寒濕附理土緩肝,
固真逐蕩用脾腎,大定黃阿三甲陰。
驚風痰瘀四分癇,心虛養(yǎng)心鎮(zhèn)驚丸,
風定痰滌瘀通竅。再論水腫被水纏,
風水麻連紅小豆,凌心參附己藶丸,
邪陷心肝必龍膽,氣虛參玉真腎寒,
濕熱內侵導三妙,水閉附瀉合溫膽。
時行疾病有感冒,荊防香薷桑銀翹,
麻疹出疹前與后,前宣后沙見清透,
三種逆證要記熟,閉肺邪陷與攻喉,
麻杏閉肺攻清六,邪陷心肝羚角鉤。
風疹邪郁用銀翹,邪熱熾盛透疹涼。
丹痧三期看病邪,侵肺解肌透痧湯,
毒在氣營涼清氣,疹后傷陰沙麥冬。
水痘為熱分輕重,風熱銀翹毒清解。
痄腮尤須看邪毒,在表銀翹毒蘊普,
熱毒大黃玄明粉,腫硬加入夏海布,
邪毒內陷龍膽瀉,如意金黃青黛敷。
初痙恢復看頓咳,麻石桑熱杏華寒,
痙咳桑白皮湯治,恢復沙參或人五。
白喉陰虛養(yǎng)陰清,風熱銀翹黃解攻。
暑瘟在衛(wèi)新香白,氣營清敗營血犀,
余熱未盡青甲桂,痰蒙神竅蘇龍黃,
內風擾動止痙散,大定風珠自能安。
小兒麻痹有虛實,補陽還五氣虛滯,
肝腎虧虛虎加金,肺胃葛黃經羌濕。
疫毒痢疾邪內閉,毒閉黃解脫參附。
藿樸夏苓濕疰夏,脾胃虛弱清暑益。
夏熱清益暑傷胃,上盛下虛用溫清。
五軟皆因脾腎虧,氣血八珍智調元,
脾腎兩虧宜雙補,補腎地黃合補中,
五遲不足加味六,湯氏芎齒虎骨遲,
心血不足菖蒲用,發(fā)遲苣勝或蓯蓉。
五硬當別氣血寒,陽衰參附血當四。
四種病因看解顱,犀清化丹治熱毒,
肝虧補腎附苓泛,肝亢知柏合三復。
氣虛尿頻用縮泉,濕熱下注八正散,
濕熱留戀腎陰傷,可服知柏地黃丸。
遺尿菟絲溫下元,補中縮泉龍瀉肝。
紫癜犀地解血熱,陰火知柏大補丸,
氣不攝血用歸脾,或用人參養(yǎng)榮湯。
玉屏合牡治表汗,氣陰虛弱生脈散,
營衛(wèi)不和調榮衛(wèi),黃芪桂枝五物攢。
夜啼臟寒烏藥散,暴受驚恐朱琥丸,
心經積熱用導赤,小兒雜病此八般,
另有臍風撮風散,濕龍瘡
犀臍疾患,
臍突可用二豆散,臍間熱脫氣血間,
不統歸脾熱葛散,氣隨血脫獨生龍,
胎黃濕可茵陳輩,瘀黃血府逐瘀丸,
赤游犀解治風火,邪毒入營神犀丹,
另有清瘟敗毒飲,只因熱毒氣血燔。
勸君兒科要精熟,祖國花朵好明天,
病機十九條
“五臟上下風寒濕,火五熱四要記牢?!?·五臟病機: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諸寒收引,皆屬于腎。 諸氣膹郁,皆屬于肺。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火)。 ·上下病機: 諸痿喘嘔,皆屬于上。 諸厥固泄,皆屬于下。 ·風寒濕病機: 諸暴強直,皆屬于風。 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 諸痙項強,皆屬于濕。 ·火病機五: 諸熱瞀瘈,皆屬于火(心)。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于火。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于火。 諸逆沖上,皆屬于火。 諸燥狂越,皆屬于火。 ·熱病機四: 諸脹腹大,皆屬于熱。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于熱。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于熱。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

文源:醫(yī)品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