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為五代末宋初畫家,受業(yè)于江寧郡開元寺,《圣朝名畫評》稱為“江寧人”,即今南京。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他也隨至居住于寺廟,投謁在位,頗有聲譽。 南唐時他師法董源,隨其學(xué)藝,但所作以高山大嶺、重巒疊嶂為主,尤以山頂?shù)\頭著名,林麓間多置細石,皴法以長披麻皴為主。極少畫平遠景色與沙灘河渚。但是其山水清嵐淡墨之意類似董畫,皴法、苔點相似無幾,皴線略長一些,墨點頗重,因林壑幽深,草木華滋更顯蒼郁與峻拔。 《秋山問道圖》此軸筆法以披麻皴為主,墨筆圓渾簡樸,山的凹處勾皴之線多而密,山之陽面皴線少而淡,山頂置以磯頭。勾染樹林,而樹葉則以墨點簇而成,水草皆一筆撇出順右折。筆墨皆整略有序,秀潤于骨。 劉道醇認為巨然之作“古峰峭拔,宛立風(fēng)骨,又于林麓間多用卵石,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徑,遠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備”(《圣朝名畫評》)。畫面蒼郁華滋而溫潤。其表現(xiàn)形體與結(jié)構(gòu),莊重樸實,氣格清潤而骨法雄偉。圖中多重山巒重疊攏聚,由近及遠,次第推遠,峰壑置畫面正中位,示人以巍然挺立的感覺,塑造山崖形體以長披麻皴,再加淡墨渲染,筆法無方折矯健、凌厲剛勁之狀,取其渾厚圓潤之氣,顯其淹濕華滋,丘壑外廓去其險峭危崖之形。 樹木的描畫簡率秀氣,不類北方畫派秋林枝干的盤旋道勁、清瘦孤峭,或于槐楓雜木中穿插以古木枯槎。僧巨然頗得佛道之心,脫略世事,閑暇之余,徜徉于云山溪潤,心靜情閑,感之深而形之于圖,亦能得山水之勃勃生意。此軸寫秋景寒林,題名為“秋山問道”,畫幅上下似乎是以董源的筆墨(如《溪岸圖》)表達荊、關(guān)之氣格,柔潤蘊于內(nèi),宏潤寓其外,讀之更耐人品味,拍案而叫絕。 葛康俞評說《秋山問道》:“絹地,大幅,巨裝軸,淺絳設(shè)色。董玄宰日:古人山川布理止一、二大開合,此畫是也。主峰正中甚近,而巒霩遠晦,丘壑不限所見以深。林木擁掩而益其幽。巖石峻整,微徑委碎,復(fù)嶺重圭,密樹森黛。山高屋小,窺垣可見中有椎髻者。二人跌坐以相對,問道題名蓋指此也。通幅淡筆水墨。山石長披麻皴,磯頭戴土,士根叢木,木葉散圓,風(fēng)枝多斂,滿山颯沓,杳不知其所窮。大濃墨點如馬蹄金,春破礬頭,直到峰頂。側(cè)頂盡寒柯,疑望句桷層甍,能想其上居人,八月可看飛雪。” 沈存中謂: “畫山水當以大觀小。此則以小觀大,四山圍合,人如坐井,懸空夾壁振落,陡絕千仞。其下迴以霜蹊,合以林蒨,抱舍緣澗。漬墨讓白道轉(zhuǎn)折兩程。便覺山徑曲遠最幽。路橫山立,其間接腠為難,畫拳石折沖之,可謂妙思酌而不竭也。兩山之間日壑,眾壑奔流,匯而成潴,其水淵碧,已到幅之底極矣。以明青渲勻,與天同色。石坡入水,引筆畫草如蘭,疏秀可數(shù)。樹根鈐蔡京珍玩一墨印儼然。夫畫山水,水墨為上,透至有體,厚至無跡。渾整之中,動植生動,是有待于中鋒使然。觀畫如此,水墨之進也無窮矣!要為人文之極,而與山川地理有關(guān)?!?/p> 荊浩、李成、范寬、郭熙立嶂勁木之于中州也,可以知嵩岱之勝。李昇、王宰、孫遇、黃筌刻錯嵌空之于川蜀也,可以知岷峨之勝。董源、巨然、米芾、江參云煙變滅之于江南也,可以知丹樊諸山之勝。故黃休復(fù)有《益州名畫錄》、王樨登有《吳郡丹青志》之撰。愛概人文于地理,足盡唐末、五代以來畫之興廢體系之由矣…””荊浩、范寬得益于隱居巍巍的太行、華山,王宰之跡源自岷山的峻崖,五代、北宋的畫跡印證了 “要為人文之極,而與山川地理有關(guān)”的道理。 僧巨然煙云隱約的卷軸,幾得靈感于鐘山云水之間。 宋以前之畫,因畫以有筆墨,寓筆墨于畫,筆筆不必畫,相忘于筆墨,畫成于筆墨之后。則因筆墨以畫,相忘于筆墨,畫成于筆墨之后。元以降,則因筆墨以有畫,寓畫于筆墨,筆筆皆畫,相忘于畫,畫成于筆墨之先。畫成于筆墨之先者,筆墨勝。至畫不足以先之,乃乾嘉以來惟筆墨是尚,而畫道幾廢也。何如此宋畫寓筆墨于畫哉?!鼻∧觊g,畫道日益衰落,復(fù)古派盛行,背離“宋畫寓筆墨于畫”之理。 石濤卻以“法自我立”,提倡“搜盡奇峰打草稿”而別開生面 近代伍蠡甫則論述得更加清晰和明確:“筆墨屬于作品技法,丘壑屬于作品結(jié)構(gòu),氣韻則統(tǒng)攝前二者而賦予作品以生命。每一朝代的杰出繪畫,都體現(xiàn)這三者之間的主從關(guān)系或辯證的事實上,丘壑、筆墨、氣韻三者,歸根結(jié)蒂都是大自然與生活現(xiàn)實在山水畫藝術(shù)中統(tǒng)一的折射與反映,而生活則是根本的、決定性的。對每一位山水畫家來說,這生活只能是當代的、自己的、絕非古代的、古人的,大自然也只能是自己接觸的,而非古代山水畫家所描寫的。宋元、明山水畫因此只能是流而不是源。 《萬壑松風(fēng)圖》描寫峰巒峻嶺,山巒重深,煙嵐松濤,清泉奔涌,幽溪曲徑,屈曲縈帶,溪潤濃蔭森然,蒼松成林隨風(fēng)搖曳,茅舍竹籬、斷橋殘道,隱約其間,林麓之隙白云蒸騰,裊裊彌漫,尤如炎夏作陰涼挾纊之游,儼然一幅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圖。此軸構(gòu)圖應(yīng)為全景山水,開合自如,龍尾相隨,恰到好處。以環(huán)繞山腳的林木和山巔的蒼松連綴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疏密相間,筆墨沉穩(wěn)渾樸而腴潤挺秀。巨然巧妙地糅合中原山體的峻拔,筆法粗放的大墨點點苔,筆墨間散發(fā)出濕潤蒼翠之氣,可比肩董源,天趣盎然之意更似一首動聽的樂章。 巨然流傳至今的卷軸有《層崖叢樹圖》《山居圖》《萬壑松風(fēng)圖》等?!白媸龆础??!懂嬭b》:“得元之正傳者,巨然為最也?!逼渥魃倌甓嘧鞯\頭,老年漸趨平淡。嵐氣清潤積墨幽深。黃賓虹頗賞巨然之筆墨別具一格:“鐘陵僧巨然,筆墨秀潤,善為煙嵐氣象,于峰巒嶺竇之外,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fā),而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真若山間景趣。由其胸中甚富丘壑,落筆無窮,得董源之正傳。然巨然筆絕少丈余畫巻,一丘一壑,便于士夫之臨摹,后世遂疑卷畫,多出于院本,亦未盡確。 要自董巨以來,效法者雖多,真跡日鮮…巨然真跡,積墨至數(shù)十層,空淡若無墨,至峰巒云霧無跡可尋。王麓臺稱之為渾淪,其元氣磅礴,令人不可端倪?!艁懋嫾?有取法于古人,有自立而為之者;取法難而自立尤難。追蹤前賢,變出己意,如董源者,蓋自顧、陸,至于隋、唐,無不融貫。巨然守而不移,不在斤斤細巧,最為高雅。后之巨手,仲主尚沉郁,大癡貴蕭散,神趣不同,各臻其妙,不啻董巨之法荊關(guān)。乃荊關(guān)畫筆帶渴,渴而出之以潤;董巨墨法近濕,濕而化之以枯,既遺貌以取神,亦窮神而盡化。前之荊關(guān),后之董巨,辟六法之門庭,啟后學(xué)之矇聵,此四人者,尤為卓絕今古矣?!?/p> 后世畫家潘天壽激賞此君: “樹如屈鐵山畫沙,筆能扛鼎騰龍蛇;殿荊關(guān)董時間耳,食古佛力老煙霞”。 他認為僧巨然的所成就要在荊、關(guān)、董三家之上。 參考資料: 《圣朝名畫評》、《畫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