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歷與陽歷 國人也許知道有兩種歷法大概是怎么一回事,那么陰歷和陽歷具體是怎樣的呢? 按月相周期來排定的歷法,叫作太陰歷,簡稱為陰歷。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jù)而設置的歷法,叫作太陽歷,簡稱為陽歷。 這個又一次看到了古人陰陽學說的運用。 陰歷定月的依據(jù)是月球的運動規(guī)律:月球運行的軌道,叫作白道。太陽在地球上的周年視運動軌跡,叫作黃道。白道與黃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周,出沒于黃道兩次,用時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這是月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天文學上稱為“恒星月”。 這個感覺和我們所說的一個月30天或31天有很大偏差,僅僅和二月28天和29天有些接近。 而當月球環(huán)繞地球運動的時候,地球的位置因公轉也發(fā)生變動,因此,月球從朔到望,實際所需的時間是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這一時間稱為“朔望月”,也就是陰歷的一個月?,F(xiàn)在通常所說的陰歷指的是夏歷,因于農(nóng)時密切相關,所以又叫農(nóng)歷,但是夏歷有閏月的設置,并不是一種純粹的陰歷。 也就是說陰歷是一種純粹的沒有閏月設置的歷法。 陽歷是根據(jù)太陽直射點的運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分為平年和閏年兩種,閏年比平年多出一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通常所說的陽歷,即格里歷,是現(xiàn)代國際通行的歷法,因而又稱之為公歷。陽歷的一年實際上并非剛好是365日,而是365.242199174日,因此每四年設置一次閏年(0.25x4=1),這樣就將年度的平均時間修正為365.25日(265x4+1的和/4=365.25),但仍有一定的誤差,因此每一百年再減少一個閏年,而每四百年再加回一個閏年,最后修正為365.2425日,這樣出現(xiàn)一天時間的誤差大約需要3000年(也就是說要隔3000年有24小時的誤差,所以在一些歷法或相地術方面注意古人時間和現(xiàn)在的區(qū)別),可以說是已經(jīng)相當精確的了。 總結:陽歷稱為公歷;陰歷稱為夏歷和農(nóng)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