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是一道比較兩對線段長度和的題目。兩組線段中,同組的線段各自不相連。 圖1:題目內(nèi)容 對于這樣的題目,大家很自然的想法是要把同組的線段相連起來進行比較。因此,可能就很容易想到圖2所示的證明方法: 圖2:有缺陷的解題思路 這個方法乍看起來似乎挺巧妙,把兩組對比的線段組合在有共同底邊的兩個三角形中,通過一個三角形包含另一個三角形來證明他們長度的差異。但是這個思路有一個重要的缺憾:就是ADB折線與AEB折線不一定在AG線段的同一側(cè),如圖3所示。當(dāng)二者不在AG同側(cè)時,ADB折線與AEB折線的長度對比還需要進一步的論證。 圖3:ADG與AEG的不同位置 雖然ADB折線與AEB折線在AG線段不同側(cè)時的長度對比是可以論證出來的,但這個論證過程會比較繁瑣。 因此,我們需要對解題思路略加改進。如圖4所示,我們可以把兩組線段變換到一個新的四邊形中,使AD、BC的等量線段成為這個新四邊形的對角線,而AC、BD成為這個新四邊形的一組對邊,這樣就可以完整地證明兩組線段的大小了。 圖4:邏輯完備的證明方法 其實不光幾何題解題過程有可能出現(xiàn)對圖形的不同情形考慮不周而出現(xiàn)邏輯漏洞的情況,代數(shù)題同樣也會有考慮不周而導(dǎo)致漏解的情形。因此,在做數(shù)學(xué)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過程是否覆蓋了所有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