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新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當大漠的蒼茫點綴了蘑菇云的硝煙,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lián)合國的上空。是他,長空鑄劍,吼出雄師的憤怒;是他,以身許國,寫下山河的頌歌。殷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梁。他,一個忠厚樸實的人,卻毅然決然地參與了我國核研究工作……”這是對感動中國人物鄧稼先的贊詞,詮釋了他豐功偉績的一生。 兩彈的爆炸成功,永遠避不開一個人的名字:“兩彈元勛”鄧稼先。 也許多數(shù)人一直以來對兩彈一勛的名字耳熟能詳,也對原子彈氫彈爆炸的時間銘記于心,但是對偉大的科學家一生經(jīng)歷過往并無過多了解。 歲月悠悠,時光的隧道淹沒了這位昔日偉人的雄姿。 少年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翻開中國近代的百年史,寫滿了民族遭受列強大國的侵略史,民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的追求,毋庸置疑,安徽懷寧縣鄧氏家族的每一代人接過祖上的使命,探索新的人生價值,并為此做出貢獻。 且看鄧稼先的祖父鄧藝蓀,在民國元年曾任職于安徽省教育廳,在學界享有盛譽。而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則是清華大學的教授。1924年,鄧稼先出生于這樣文化濃郁的家庭,自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父輩們亦對他寄存希望。名字“稼先”便寄托了家族的期盼,“稼”字,其意為在田野中已經(jīng)秀穗結實的禾。內蘊則預示了鄧稼先根植中華大地,秀實于中華大地,是造福人民群眾的一份子。 事實證明,鄧稼先從小就未曾辜負父輩們的心愿。童年的鄧稼先,先后熟讀中外名著,練就一口流利的英文,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圖 | 青年鄧稼先 七七事變的爆發(fā),打破了原本安定的生活,為了接受更完整的教育,1940年鄧稼先告別在北京的父母,顛沛流離輾轉于昆明就讀大學。彼時,年紀小小便親眼目睹戰(zhàn)爭殘酷的鄧稼先,立誓要為民族的崛起而奮斗,常常勤勉學習,關心國家的政治??梢哉f,扎實的理論知識,對于日后的鄧稼先取得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不知不覺中孕育成長起來。 1947年,由于品學兼優(yōu),年僅22歲的鄧稼先被聘為北大物理系的助教,闊別北京近七年的他終于再次回來。此時的他,風華正茂,年輕有為,授課極富魅力,很快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和尊敬。同時,他在北京邂逅了后來的妻子許鹿希。許鹿希是京大醫(yī)學院的女學生,鄧稼先負責教授他們班的物理實習課,對這個富有才華的女孩印象極佳。緣分就是這么奇妙,將原本毫無關聯(lián)的兩個人串聯(lián)起來,造就了一生的緣分。 第二年,鄧稼先遠赴美國留學,學習先進的物理知識,再次苦心耕讀。不足兩年便修得博士學位,期盼早日回國投入到新中國的科學事業(yè)中去,為此,他放棄在美國的優(yōu)渥待遇,只身回國。 此番回國后,鄧稼先加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發(fā)揮他的才干投入到事業(yè)中。 “拋妻棄子”,離家出走隨后的5年內,他與許鹿希完婚,婚后兩人生育了一兒一女,忙碌之外,一家人其樂融融,溫馨有愛。 直到1958年,34歲的鄧稼先突然“拋妻棄子”,玩起了失蹤,從所有人的視線中徹底消失了,仿佛人間蒸發(fā)一般。 沒有人知道他去干了什么,這一去就是28年。 豈知,他被國家委以研發(fā)核武器的重任,然而這件事對任何人都不能說,“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兒女”,非常人所能忍。他帶領團隊在地處海拔三千多米,高寒缺氧的祖國大西北研究原子彈,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隔絕了人類的活動軌跡,讓這里成為保密性要求程度極高的核武器研究基地??上攵?,物質匱乏,糧食短缺,周圍處境如此困難,科研壓力重重。 然而鄧稼先性格中的那種堅韌和樸實,讓他在團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常常以身作則,鼓勵團隊中的年輕人艱苦奮斗。于科研之余,教授年輕人學體操,學京劇。勞逸結合之外,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 圖 | 鄧稼先一家合影 邊疆大漠的苦寒不斷考驗著人的意志力,皇天不負有心人。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全國人民為之歡騰。 但作為主要功臣之一的鄧稼先早已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正催促他趕回家里探望。但等到他回去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等不到他了。 困難接踵而來,幾乎讓鄧稼先措手不及。先是十年內亂,科學研究遭到嚴重破壞;令他無后顧之憂的妻子被流放,精神幾乎崩潰;他的親姐姐受不了拷問自殺而亡……加劇這困難的是,55歲那年做的一次實驗,“高度的責任感使他在一瞬間變成了一個傻子,他竟用雙手捧起了碎彈片——這個含有劇毒的危險的放射物?!编嚰谙纫螂x輻射物太近,受到輻射影響,患上癌癥。 于鄧稼先而言,這一切簡直是巨大的挑戰(zhàn),可他永遠有肩扛重擔的坦然,忍常人所不能忍,付常人所不能付。他繼續(xù)堅持工作,指導了第二次核武器爆炸實驗。 1985年7月31日,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不得不入院開始做化療。直到這一年,鄧稼先與夫人許鹿希在經(jīng)歷了28年的聚少離多后,終于得以團聚。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病中的鄧稼先依然念念不忘核武器事業(yè),邊做治療邊看資料。 在住院期間,好友楊振寧從國外回來探望鄧稼先,楊振寧曾問他:“你研究出兩彈,國家給了你多少獎金?” 鄧稼先答到:“十塊錢?!?/strong>楊振寧詫異,鄧稼先只好又補充說:“原子彈十塊錢,氫彈十塊錢?!?/strong> 圖 | 兩位科學巨人合影 原來,所獲得的獎金按等級劃分,參加研發(fā)核試驗的人員太多了,平均下來的獎金就不多了。 早已因成就享譽海內外的楊振寧自然無法理解鄧稼先遭受的一切,又追問鄧稼先:“那國家到底給了你什么,值得你把命搭上?”這個問題,對于鄧稼先來說,早已不能用言語來表達?;蛘哒f,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理想。 后來在了解了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后,楊振寧對這位好友的人格十分敬佩,他曾這樣評價鄧稼先:“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strong> 在去世之前,鄧稼先去了一次天安門,走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下。他心情沉重地問身邊人:“今后我還有沒有機會再來?”陪同的人安慰他身體好了以后還會再來。 可一周之后,也就是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核輻射造成大面積滲血,已經(jīng)達到無法救治的地步,走完了62年的生命旅程。妻子許鹿希悲痛不已,發(fā)出悲嘆:“他的血流盡了”。 在鄧稼先去世一個月前,報紙才刊登出了鄧稼先的先進事跡,無名英雄默默埋藏了幾十年的光景:三十二次核試驗,十五次親自指揮。這一切才剛為人所知??啥潭桃粋€月后,報紙上就是長篇的悼詞。 一個月前是報道,一個月后是訃告。他的名字和貢獻才被全國人民所知,收獲了無數(shù)的鮮花和掌聲,可這一切,鄧稼先都看不到了。 可以說,鄧稼先真正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真諦,是真正的人民英雄,國家和人民的驕傲。 為了研究科學事業(yè),鄧稼先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可他的妻子許鹿希何嘗不是為此奉獻了一生? 在鄧稼先離去后,許鹿希先后走訪28年,整理他的遺書著作,去理解他的事業(yè)。前二十八年等待后,取而代之的是后二十八年的追尋。這個過程中,她逐漸理解丈夫的情懷,偉大的品格深深地感染著她。她為丈夫編寫自傳,讓更多人了解鄧稼先的奉獻和精神。 1999年9月18日,許鹿希在人民大會堂,見證了中央為“兩彈一星”元勛頒獎的全過程。鄧稼先的事跡被報道完后,白發(fā)蒼蒼的許鹿希依舊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掩面而泣。 后來有人在了解鄧稼先的事跡后,疑惑他這樣做是否值得,對此,許鹿希的回答是:“你們只見過外賓,沒見過鬼子?!蹦挠惺裁礆q月靜好,只是有人在負重前行。少年時期的鄧稼先見證過戰(zhàn)爭的殘酷,此后的人生,用盡生命的力氣,研究核武器,維護這個國家的安全。 今天的人,知道他的故事后,仍然感動得熱淚盈眶。在人類歷史上,當一個人已經(jīng)不在世時,他的智慧仍然引導著后人繼續(xù)前進的事實。他光輝一直在照亮著前進的路,后人是欽佩亦是感恩,朝著他指引的路奮勇向前。 偉大,不在于驚天動地,責任,使命,高于一切。兩彈一星的功勛鄧稼先,永遠值得我們敬仰,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文 | 千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