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熊冠恒教授講《深度學習與教學設計》。 熊教授說創(chuàng)新時代學習方式如何改變,教師要知道學生如何學習,課堂教學才知道怎么組織、怎么改變。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只注意怎么上好一節(jié)課,卻沒有去關注學生實際的聽課情況如何,“大家都會了嗎?”一般學生不會實話說地說“不會”。 他說學習的變革,深度學習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它有這樣的背景,人跟人工智能下棋取得60勝1平,機器戰(zhàn)勝人類;最強大腦對孩子和家長的激勵很大,霍金預言地球的主人會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熊教授講了電影《黑客帝國》的情節(jié),電腦把開直升飛機的程序輸入女主角大腦,她就立刻會開直升飛機了。“雖然有些夸張,但以后也有可能會實現(xiàn)?!倍祟惷媾R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多,面對越來越多復雜問題,生存要向外太空發(fā)展,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物理學已長時間進展緩慢。 他講到我國近40年來基礎教育目標的演變,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yǎng)?!叭说囊簧?,不僅僅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時更加重要?!毙芙淌谡f外國有一項長達80年的跟蹤調查研究,“人生贏家”有10項重要因素,4項與收入有關,4項和地位有關,2項和健康有關 他特別強調了一個人在童年時建立的良好親密關系是奠定人生贏家的最重要基礎。小時候跟父母親關系是否良好,和未來發(fā)展密切相關,比如跟父親關系好,抗挫折能力就強。中國有句俗話“三歲定八十”,看來是很有科學依據(jù)的。而這一點在現(xiàn)實中卻被很多家長忽略了,認為那么小知道什么,也不認為自己平時的行為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我國教育目標的演變,以前的教育模式是照搬蘇聯(lián)的,走了很多彎路。要“發(fā)展智育——全面發(fā)展——全人發(fā)展”,強調了人作為個體與群體的存在。他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成人——成才——成功”再認識?!爸匦抡J識人的未來一生發(fā)展,要從他們長遠的未來去看待,高考佼佼者悲劇收場不少見?!贝髮W生殺人,甚至小學生殺媽,這樣的悲劇屢見不鮮,讓人心痛。 1.0——升學通道,2.0——選擇機會,3.0——私人訂制。 熊教授說“私人訂制”就是個性化教育,滿足個人的興趣,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教育?!巴饷媾嘤枮槭裁茨敲椿鸨麄兣鄡?yōu)就是這樣做。”在深圳、廣州和惠州等發(fā)達城市,培訓機構非常壯大,就算是名牌中學的學生,仍然精益求精,周六日也去輔導訓練,智音體斗兼顧。我一位大城市同學,每年花在剛讀初一的孩子身上的培訓費近10萬元。而在汕尾這樣的教育很落后地區(qū),參加課外輔導的大部分是就讀名校且家庭收入較高的,雖然培訓機構的影響力還不是那么大,但以后應該會有跟得上教育潮流的一天吧。 熊教授說當今教育的滯后效應為教育帶上了手銬和鐐銬,“過去的知識+現(xiàn)在的手段”去教“教育未來的公民”。 面對變化多端的時代,“只有變化才是不變的,才是未來。”他說現(xiàn)在的教育肯定是有問題的,教師們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學習。 學校教育需要改變,“會做題——會做事?!彼赋錾鐣F(xiàn)狀,“很多低學歷的老板管理高學歷的員工,原因就在于老板會做事。會做事驅動他學習,變得和別人不一樣?!苯逃且囵B(yǎng)會刷題、會做事這種最理想的人。 熊教授說當下課堂需要根本轉變,“1.無效教學——有效教學”,教學要學會反思總結,“看課堂上做得不好的能不能砍掉,這樣做看效果會不會更好。” 2.統(tǒng)一要求——個別滿足?!?/strong>當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那才是成功的教育?!倍鳛榘嗉壒芾淼某R娛侄?,班會課經(jīng)常流于形式,實際作用不是很明顯,熊教授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不讓班會課成為管理紀律的發(fā)布和強調。”這就需要班主任要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去操作了。 3.淺層學習——深入學習。他說:“要讓學生上課時有一個時段是思維密集,讓孩子集中思考,發(fā)揮思維。跟著老師不是深入學習,一問一答也不是,是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p> 4.知識課堂——生命課堂。教學并不是干巴巴的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愉快積極的生命歷程。” 講到如今的人工智能發(fā)展迅速,熊教授舉了幾個例子,就是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以及時識別打架、跳樓和小偷,很快地發(fā)出報警。 而說到現(xiàn)實教學的低效,為什么課堂上講的知識一到考試,學生也不懂,有時甚至是頭一天講,次日再考,學生也會答不出的。“學生的學習是在已有的學習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上建構知識,老師需要給他搭個腳手架?!备魅说膶W習基礎不一樣,生活經(jīng)驗多少有別,接受知識的能力自然高低不一,這的確很需要教師要因人而異地去進行教學。 熊教授也說到為什么有的學生在家里就學習不下去,“同伴學習可能更有成效,學習不是單獨性的?!彼裕矎娬{,學習型的家庭更有益于孩子的學習,父母在家里都看書寫字,孩子從小就容易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了。 對于知識的記憶,“?不斷的強化,它的聯(lián)系就建立起來了?!彼舱J為習慣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能力,學習的連接可以成為后面學習的基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我們當老師的喜歡去糾正自認為不對的學習習慣,熊教授覺得:“只從價值去判斷其好不好并不合理?!碑吘?,還是要這種習慣適不適合學生自己,有沒有效,如果低效或者沒效,那就肯定要改了。 關于學習的動力,“為什么有的人想贏就能夠贏,是因為他學習的動機更大更強烈。” ?另外,新的語言學習經(jīng)驗可增進大腦結構發(fā)展,音樂經(jīng)驗可以促進腦結構發(fā)育,豐富的活動與認知經(jīng)驗可能是促進腦發(fā)育的重要精神“營養(yǎng)劑”。這些育兒知識是值得重視的,難怪有些媽媽懷孕時放胎教音樂。 “教育是在塑造人的大腦。”深度學習不是單純的學習方式或方法,它是增智學習、人格成長與社會性發(fā)展相伴隨的綜合活動。 熊教授認為0-3歲的教育很重要,對孩子的認知形成影響巨大,我們大量的行為需要改變。而在我國,國家對這方面的教育投入基本為0,完全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 “深度學習就像人工挖坑,先把坑挖寬才能挖深?!?/p> 他還強調了某些被我們忽略的做法,“觀測是觀察物體外觀及其結構在過程中的變化,很多課沒有了觀測,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大的遺憾。觀測可以在各科使用,比如美術課只是畫畫,沒有實地觀察接觸。” 記憶類的方式有多種,比如陳述(講述、背誦、形容、可視化、數(shù)據(jù)化),有的人可以邊聽邊寫,邊聽邊畫。“一心兩用”是有可能的,不能一概而論是“三心兩意”。 又比如動作訓練(運動、舞蹈和繪畫。)通過反復操練進行記憶和理解。 思維類方式:分析、追問、反思、討論?!跋胍疃葘W習,就可以不斷追問,哪怕是橫向追問也是深度學習?!毙芙淌谡J為要在課堂上開展大量的討論,討論包括辯論和頭腦風暴,各抒己見,達成全識共識。這樣的課堂能夠調動起來的話,氣氛一定很好。“一個人學習是非常悲壯的,一群人學習是很愉快的。” 熊教授又說到空間建構模型,“抓住主要因素理想化提取,而我們的學生動手能力太差,未能建構模型?!边@一點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要求就太高了。 他舉例說美國的課很程式化,小學二年級讓學生畫房子,讓他們自己畫各種各樣各種顏色,然后展示出來,“這樣的展示機會很重要,課堂上不要搞得太滿,給時間讓學生展示成果,畫畫上這叫留白。”這一點也讓人印象深刻。 他認為戲劇表演也是綜合性學習?!霸诒硌葜懈愋缘慕佑|,可以把對異性的好感情愫在演出中通過接觸,轉化為動力因素。”這個觀點也是很新穎,沒有什么演出和游戲活動的話,男女同學的接觸幾乎為零。這也讓想起了以前讀大學時和同學分配角色朗讀的情景,印象清晰。 他又再次強調了課堂的思維高密度學習,“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思維密度比較集中的高潮時段,整節(jié)課平平,沒有思維密度學習,很難達到課堂思維目標。” 還有,熊教授也說了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于某種事物、現(xiàn)象和主張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同時根據(jù)自身難保研判邏輯地作出主張的思考。懷疑精神和問題解決是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內涵。討論問題時,個人的發(fā)言往往是沿著某一種框架和信念,邏輯性思維比較單一。個人思維局限:無批判性,自我中心性,社會中心性。這一點也給我有些啟迪,平時看朋友圈就感受很深,我們太容易受片面的信息影響甚至誤導,什么都信以為真堅定不移的,只因為我們的信息來源太單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