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為百行首,詩書不勝錄。富貴與貧賤,俱可追芳躅。若不盡孝道,何以分人畜?——王中書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朝走出小鄉(xiāng)村,曹茜成為了國外知名大學的終身教授。然而這樣一位寒門貴子卻轉頭忘記了自己的父母,留下父母在老家,15年音信全無。究竟是發(fā)生了什么,才會讓一個獨生女如此決絕,將底層父母拋之腦后? 寒門貴子曹茜出生在遼寧大連的一個普通家庭,說是普通,其實情況還要再差一點。父母兩人只有這一個獨生女,從小也非常疼愛她,盡可能地去滿足她的所有心愿。 然而曹茜所在的曹家村經濟發(fā)展并不算好,父母兩人文化水平不高,經濟能力也有限,但曹茜卻是從小就有著遠大志向的孩子。 自小,曹茜就非常要強,她知道自己家庭不夠好,所以拼命學習,希望能夠通過自己來改變一家人的命運。父母雖然不理解女兒的精神世界,但也知道學習是好事,女兒這么愛學習讓他們感到非常驕傲和欣慰。 每次過年,曹茜的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當地親戚、鄰居無一不贊嘆不已,這也讓曹茜的父母感到臉上有光。 當然好的機會并不只需要你足夠優(yōu)秀,還需要一定的資金來支持。曹茜上大學之前,學習的費用父母還能承擔,他們也愿意支持孩子去做這樣的事。但是漸漸地,曹茜的要求越來越高,讓夫妻二人都感到吃力不已。 1998年時,成績優(yōu)異的曹茜考入了遼寧師范大學,當時讓夫妻倆人驕傲了好長一段時間。在曹茜大二時,學校有一個去德國留學的機會,一直想要出人頭地的曹茜頓時憑借著敏銳的察覺力感知到這將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但是去德國留學的費用可不少,雖然自己成績優(yōu)異,有獎學金,但要在那邊生活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曹茜知道家里不富有,但是機會難得,她只能向父母求助。 赴德留學曹茜的父母并不能理解孩子,他們不懂為什么孩子一定要出國,去那么遠的地方孩子適應得了嗎?花那么多錢到底值不值?這些都是父母擔心的事,他們知識水平有限,最大的愿望不過是孩子能夠健健康康長大,但這顯然不是曹茜的想法。 曹茜的雄心壯志已經按奈不住,去德國勢在必得。父母終究拗不過孩子,當時夫妻倆人搜羅家中所有存款,湊出了一萬元,再拿不出多余的錢,但一萬元去德國留學不過是杯水車薪。 為了孩子,父母又向親戚家借了六萬元,將七萬元'巨款'交給曹茜,這對農村夫妻為了女兒的夢想可以說是'傾家蕩產'。 2000年,曹茜順利去了德國慕尼黑大學留學。一個女孩子在異國他鄉(xiāng)如何打拼,我們無法預料,想來也是格外辛酸的。再加上曹茜又比較要強,對自己要求非常高,這么多年站穩(wěn)腳跟定然滿是艱辛。 杳無音信因為當時的國際長途比較昂貴,曹茜和父母一直通過寫信來聯系。也許是曹茜在德國學業(yè)繁忙,她主動給父母寫信的次數也不多,這讓父母常常對這個獨自在外的女兒感到很擔心。 2003年時,這個許久未和家里聯系的女兒給父母打電話,張口就是要錢,零零總總加起來將近3.3萬元,但是家里實在太窮了,還欠了外面一屁股債。老父親這次沒有答應女兒,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給這筆錢,曹茜隨后好幾個月都沒有再跟家里聯系。 信息不發(fā)達的時代,老人只能在家里擔心和祈禱,終于在年底,心驚膽戰(zhàn)的兩個老人迎來了曹茜的信息,父親太著急了,為了讓女兒長記性,他狠狠罵了曹茜一頓,十個月來的焦慮一下爆發(fā)了,'我以為你死了呢,這么長時間不給家打電話了。' 不知道是不是這句話傷害了女兒的心靈,從那之后的十五年,曹茜就像失去了蹤跡一樣,再也沒有跟家里有過聯系。 母親無數次責備父親,就算再著急,也該跟她好好溝通,不應該朝孩子發(fā)火生氣的。本以為孩子生一段時間氣也就好了,誰知道從那之后,曹茜仿佛人間蒸發(fā)了一般,杳無音信了。 這時,父母才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他們在忐忑、自責、愧疚和無窮無盡的猜測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或許是那句話傷害了女兒的自尊心,或許是那3.3萬真的非常急用,又或許是女兒在外遇害了,兩位老人無助地等待著一聲電話響,然而屬于曹茜的電話聲再也沒有來過。 父母患癌雖然沒有孩子的消息,但父母兩人每年都在過年時給曹茜準備一副碗筷,就是希望孩子能突然推開家門,一起吃頓團圓飯。 后來,老人通過向德國領事館的工作人員求助,請他們幫忙尋找自己的女兒,這才得知自己的孩子不僅活著,還已經成為了德國慕尼黑大學人文學院的終身教授,但孩子已經不叫曹茜了,她改名換姓在另一個國度已經組成了自己的家庭。 彼時的兩位老人接連被檢查出來患上了癌癥,曹茜的父母已經年邁,沒有了經濟收入的兩人只能憑借著每個月1030的低保金艱難生存。他們看著身邊的同齡人都有子女繞膝,頤養(yǎng)天年,雖然子女普通,無所成就,但總歸能陪在父母身邊,兩位老人羨慕不已。 兩位老人表示,曾經有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幫忙上門尋找女兒,然而只有曹茜的丈夫出面接待工作人員,曹茜始終閉門不出,不愿意和領事館那邊交流。 父母實在別無他法,雖然擔心這樣的事情被大眾所知會影響女兒的事業(yè),但他們太想和女兒聯系上了,只能通過媒體的方式讓女兒知道,父母一直在找她。 俗話說,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無數子女心中的痛。然而曹茜的父母尚在,卻如同沒有了子女一般,現在正是需要孩子照顧的時候,卻只能靠著低保度日,真是無比心酸。 國外生活困苦,一人打拼不易,父母的不理解,這些都不能磨滅親情,照顧父母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子女的義務,就贍養(yǎng)父母這一點而言,曹茜的做法實在不盡人意。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
|
來自: 湖邊小館55 > 《孝順·恩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