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貨 右 手 指法 葭易 一、彈琴的姿勢、觸弦位置及方向 我們把琴放置在琴桌上,琴軫懸空離桌邊兩三指的距離。琴頸與雁足下各置一防滑墊。身體離琴大約一拳的距離,人中正對第五徽。身體正坐,雙腿膝蓋呈90度,雙腳齊平,如此,我們的雙腿和琴凳呈“三足鼎立”的穩(wěn)定勢態(tài)。肩膀和手肘放松下沉,不要端著架子,聳肩或抬高手肘、手腕。右手手掌放松掌心朝下,手指自然彎曲,指尖正對琴弦。左手置于身體內側琴面即可。 彈弦的最佳觸弦點大約在岳山到一徽的二分之一處。古人說“手不下徽”,便是彈弦的位置一般是不超過徽位的(特殊音色處理除外)近岳山的音色過于剛硬,過一徽的音色則會松軟無力。 琴有“上下”、“進退”、“內外”的方向定位,向右側琴首方向為“上”、為“進”,向左側琴尾方向為“下”、為“退”;向身體方向為“內”,反之為“外”。 二、左右手指甲的要求 彈古琴不使用義甲,用的是我們自己的指甲。右手的指甲大約需要留長于指間兩毫米就夠了,如果指腹偏厚還可以適當加長一些。左手的指甲需要修剪不超指腹,便于按實琴弦。如果你本身的指甲比較軟,可以不必留太長,一毫米左右也可,或者可以選擇一款護甲油,養(yǎng)護指甲。 美甲愛好者是不適合彈琴的,琴有許多運用到指背的外向指法,指甲上不能有鑲嵌或是涂抹厚重的指甲膠。 三、右手基本指法 彈古琴不使用義甲,用的是我們自己的指甲。右手的指甲大約需要留長于指間兩毫米就夠了,如果指腹偏厚還可以適當加長一些。左手的指甲需要修剪不超指腹,便于按實琴弦。如果你本身的指甲比較軟,可以不必留太長,一毫米左右也可,或者可以選擇一款護甲油,養(yǎng)護指甲。美甲愛好者是不適合彈琴的,琴有許多運用到指背的外向指法,指甲上不能有鑲嵌或是涂抹厚重的指甲膠。 1、 指法“勾”、“剔” “法以中指尖帶肉抵弦,重抵輕出,先肉后甲······”(《萬峰閣指法閟箋》)用中指指腹約兩毫米位置先放置在弦上,45度向面板彈琴,動作結束之后靠著下一根琴弦。在手指抵弦時,不可在弦上停留用力,有的初學者常會因為緊張過度出現(xiàn)這類情況,以至于音響遲遲不發(fā),而弦本身被拉扯形變。懸空向下“打”弦或是向上勾起琴弦皆為不妥。 “剔”為“勾”的反向,是中指的外向指法。準備時手指不倚靠弦上,發(fā)力即出音。這個指法的發(fā)力方向采用向前平推的角度,指甲入弦不可太深,控制在指尖,避免出音濁爆。一些朋友彈“剔”,向空中發(fā)力,力量揮散不說還容易令手勢飛舞張揚。 2、指法“挑”、“抹” “挑”是右手食指指背彈弦的指法,大拇指指間靠在食指第一關節(jié)處。中指和無名指可輕輕搭在上一根或上兩根琴弦上,起到穩(wěn)定支撐的作用。“挑”不可以指甲先靠在弦上,而是應用“懸指”,不發(fā)力時離開琴弦,彈弦時用大拇指第一關節(jié)伸縮45度向下朝面板發(fā)力推動整個組合。我們在單獨練習時,大拇指關節(jié)一次伸縮算完成一個挑,“挑”完建議回到準備動作,也就是大拇指關節(jié)是彎曲的。 “抹”是“挑”的相反指法。食指向內彈弦,可以做到45度向下。許多朋友運用“抹”時會出現(xiàn)“側鋒”,為了整體音色的統(tǒng)一,建議避免。 3、指法“托”、“劈” “托”、“劈”是一組大拇指的指法,“托”采用扎樁的彈法,手肘抬起,由四指支撐,大拇指稍稍豎直指尖正對琴弦,距離大約分開三四根弦。大拇指倚靠弦上,向外朝琴面傾斜發(fā)力,彈完成之后靠在下一根琴弦上。 “劈”大指的內向指法,關節(jié)彎曲略緊繃,通過手臂帶動45度向下向內側撥響琴弦。 四、 右手指法小結 前文我們講解了右手常用的指法,所強調的手指觸弦的位置(指腹2毫米處),用力的方向(45度向琴面)需要尤其注意。大家在練習時需要時常提醒自己放松身心,使我們手指的每一個關節(jié)在彈琴時都產(chǎn)生適當?shù)穆?lián)動,不可緊張機械地去刻意完成某個動作。 右手作為“音源”,音色尤為重要,因此在初學古琴時,對于右手指法的練習不可松懈。 【作者簡介】 鄧婷菡 小字「葭易」 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1995年習箏,2006年習琴。古琴大師李禹賢先生入室弟子,后隨中國琴會理事龔幽蘭女士、古琴名家龔一先生精習琴學至今。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yè)委員會會員,福建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南平市古琴協(xié)會副會長。云青琴院院長,云青古琴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國琴網(wǎng) 古琴行業(yè)門戶網(wǎng)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