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傷寒論》中有三承氣湯,即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三承氣湯用治陽明病,為寒下劑。臨證時,如何抓住三者的辨證要點?三者應用時有何異同?本文為你揭秘。 大承氣湯,顧名思義,力量最大、能夠承住亢奮之氣的湯劑。當人體的氣血如泄了閘的洪水奔涌而出時,此湯劑能夠力挽狂瀾,使外耗之氣迅速收斂并安寧,故名大承氣。就如同巨人強壯的手臂,一把攬住外耗之氣,并調轉氣的方向,使氣朝相反的方向向內跑去,并引起瀉下,既瀉掉亢盛的氣使氣安寧,又讓氣的方向改變,由陽明的外散改為陰平陽秘的常態(tài)。 大承氣湯由大黃、枳實、厚樸、芒硝組成。就藥用部位而言,植物的地上部分作用人體部位偏表,地下部分作用部位偏里。 枳實、厚樸為地上部分,皆為中品藥,味苦,能引導人體氣機由表向內苦降。枳實質重偏于降實,厚樸質輕偏于降氣。厚樸、枳實同用,能快速地由表及里地收斂外散之氣。 芒硝為上品藥,上品藥較靜,氣味苦寒,能收斂氣血入里,使氣血長時間聚集于里并保持安靜。如果芒硝正常劑量單用,不配伍其他瀉下藥,基本不會導致瀉下。 大黃為下品藥,動性很強,攻通之力較強,氣味苦寒,通里瀉下。 大黃 來源:《中藥飲片圖鑒》 諸藥合熬成一鍋湯,能夠由表到里、由淺到深地引導氣血入里,當引起人體瀉下之后,氣便安寧。如果一味一味藥細細地體驗,這個方劑的配伍真是精當,既有較平緩的芒硝緩緩地收斂,又有較急的大黃、枳實、厚樸快速地苦降,同時既有較輕的厚樸又有較重的枳實、大黃,既有地下部分大黃,又有地上部分的枳實、厚樸,這些藥層次不同,作用方向都是一致的,從各個層面引導人體亢奮外散的氣血入里并安寧。 對方劑的認識是從真實的體驗而來的,體驗每一味藥的性,再體驗一下這些藥混合到一起綜合的性,這樣認識方劑才能真實地知道方劑的偏性,真實地知道在臨床如何應用與加減。 認識中藥不能像西方醫(yī)學一樣嚴格制定藥物的適應證,既然體驗到了大承氣湯對人體氣機的影響,就需要更進一步體驗人體氣機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會喜歡大承氣湯的引導,或大承氣湯引導人體氣機快速內斂,這種引導方法更有利于什么樣氣機狀態(tài)的人體恢復陰平陽秘的自然狀態(tài)。 厚樸 來源:《中藥飲片圖鑒》 當處于陽明病胃家實的狀態(tài),人體氣大量地快速地外散,而且外散的勢頭越來越重的時候,這時人體最需要的就是大承氣湯這樣的方劑,快速內斂并使氣安寧。一般病人會表現出煩躁、發(fā)熱、多汗等癥狀,脈象上人迎氣口脈為非常典型的人迎三盛,脈搏有力且躁動,尺脈也有力,體會一下這種脈象所反映的人體狀態(tài)。服大承氣湯,大便利,說明人體氣機已經扭轉,止后服。 大承氣湯并無甘緩之藥,只是承氣,其力雄而作用時間短,如同重拳快速一擊一樣,主要作用是改變人體氣的運行方向,并非潤腸瀉下藥。所以只要病人是陽明亢盛狀態(tài),服用大承氣湯無論瀉下多么嚴重,只要停藥之后瀉下自止。 因為大承氣湯的這種特性,即使是在少陰病的狀態(tài)下病人出現熱煩較重的象時,也可以用大承氣湯,一服下利后止后服。 很多非陽明亢奮所引起的便秘,不可用大承氣,服用大承氣湯,雖可取一時之效,但停藥后病人的便秘會更加嚴重。 陽明病若病人體弱,脈象上雖為陽明病,但是脈象胃氣較差,不可服用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不可久服,久服傷胃氣。若服后陽明亢奮的狀態(tài)得以糾正,可根據病人當下狀態(tài),適當地調以平和之藥善后。 小承氣湯,顧名思義,力量相對小一點的承住亢盛之氣的方子。 小承氣湯在藥物組成上只比大承氣湯少一味藥:芒硝。芒硝為上品藥,上品藥的特點是相對較靜,質量較重,氣味苦寒,可以收斂住外散的亢奮的熱氣,讓人體的氣固守于腸胃之中,用后世的醫(yī)學術語來說,芒硝是清熱養(yǎng)津液最好的藥物。 大承氣湯去掉芒硝后,其苦降的動性不變,而無收斂的特性,所以小承氣湯為下氣的方子,不能清除熱氣,是在下氣的同時將體內郁滯的氣也下掉,使氣通順并回歸到正常狀態(tài),不再外散。 枳實 來源:《中藥飲片圖鑒》 服用小承氣湯即使引起人體瀉下,也是以下氣為主。所以小承氣湯可以治療的只是氣往外散,而沒有產生躁動,更沒有躁動傷津液。 小承氣湯證的病人會表現出輕微的陽明亢奮狀態(tài),沒有明顯的熱象,可兼見內里有氣郁滯不通的氣脹表現。脈象上人迎氣口脈為人迎三盛,脈大,脈象只是滑利而不躁動,尺脈不能太弱。有時內里氣滯較重引起氣不通的疼痛,脈象上也會兼見動則為痛的脈象特點。 可以說大承氣湯相當于用一個細密的網兜住病人外散的氣,并將氣快速拉回胃中;小承氣湯就相當于一個網口較大的網,網住人體外散的氣快速往胃中拉,往內收斂氣的同時,也將內里郁滯的氣疏通開。 調胃承氣湯由芒硝、大黃、炙甘草組成,大承氣湯去掉苦降下氣的厚樸與枳實,加上甘緩之藥甘草,整個方子苦甘寒,能夠收住外散躁動的氣,使氣長時間安靜地居于胃中,并保持胃腸的通暢與津液充足,故名為調胃承氣。 我們細細體會一下這個方劑:很重的苦寒之氣并佐以甘緩之氣,就像一個極密的網,網住人體外散的氣將其緩緩地引導回胃中,并保持胃中滋潤。 病人會表現出很明顯的上火癥狀,同時津液不足,脈象上人迎三盛,脈大而燥,脈管表層比較枯燥,脈力微微有力,不如大承氣湯那樣洪大有力,尺脈不能太虛弱。 芒硝 來源:《中藥飲片圖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