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道 上世紀80年代以前,熱天取涼的工具主要就是扇子,天氣一熱,人手一扇,扇不離手,手不離扇。早晚納涼時,搖著芭蕉扇,或倚或躺,或悠閑散步,皆感清風撲面、十分地涼爽。 有時搖著搖著,不由自主就到鄰居家串起門子來了。坐一會、聊聊天、喝口茶,十分地開心。在家長里短的閑談聲中,鄰里之間的親情也愈加深厚起來。 余興未盡的話就再串一家,直至夜深人倦,全身也涼透了,回家睡覺。這樣也常常會把扇子搖丟了。于是年長者就會說,扇子本姓“搖”,搖到哪家算哪家啊。 之后的年月里,電風扇、空調(diào)逐步取代了芭蕉扇;小區(qū)單元套房逐步取代了街巷的舊民居,夏天各自封閉起來、享受自家的現(xiàn)代化了。于是,姓“搖”的芭蕉扇也宣告退休。 近些年扇子又改頭換面地復出,并且行使起廣告的職能,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扇子爭奇斗艷,廣告鋪天蓋地,在每一個家庭都有了一席之地。但因為鄰里之間已不再串門子,他們也不再姓“搖”了。只有在停電的時候,才會發(fā)揮他們原有的扇子功能。 現(xiàn)在,每當我搖起手中的扇子,就會憶起當初扇子搖出的鄰里親情,也不禁在想:離開了姓“搖”的扇子,能不能用別的方式繼續(xù)維系和發(fā)展鄰里之間的珍貴情誼呢?這恐怕是一個關(guān)系到社會和諧的新話題。
作者簡介
汪宗道,筆名:宗道,南京市六合區(qū)退休職工,中共黨員,老知青。68年高中畢業(yè)后、插隊在六合靈巖公社柯鄭大隊。75年返城、安排在六合化肥廠工作,85年入黨,先后當任班長、車間主任、廠部秘書。其間參加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自學本科考試。2009年退休后,出于對文學的愛好,寫寫小詩文自娛自樂,偶爾也投投稿。有點“不服老”的精神,總想著能夠“老有所為”,繼續(xù)為社會傳送正能量,為黨的文化宣傳事業(yè)努力奮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