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父親名字叫做叔梁紇,是魯國陬邑人,擁有“士”的身份,他是春秋時期魯國的陬邑大夫。他們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但是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由于家道中落,所以只是一個小奴隸主。而且宋國發(fā)生了戰(zhàn)亂,于是叔梁紇不得不帶全家人逃到魯國陬邑。 由于叔梁紇在魯國立了兩次戰(zhàn)功,所以他從一個小小的武士,最后的晉升成為了陬邑大夫,戰(zhàn)功顯赫。但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年過六旬了,卻有一件事情讓他耿耿于懷,就是他到現(xiàn)在都膝下無子,沒有人去繼承他的封邑和爵位。他的正妻施氏為他生下了九個女兒,但是卻沒有一個兒子,于是他按照當(dāng)時的禮法:“大夫一妻二妾”,娶了一個小妾,這個小妾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可惜這個兒子患有先天的足疾,也無法繼承叔梁紇的爵位。 無奈之下,叔梁紇不得不再給自己納一個小妾,希望這個小妾能為自己生下一個健康而又體面的兒子,以此來繼承自己作為陬邑大夫的爵位和封邑。他為自己物色了一戶姓顏的人家,在這戶人家里面,一共有三個待字閨中的女兒。 于是叔梁紇親自上門求婚,在《孔子家語》中對這一段叔梁紇進行求婚的細節(jié)做了詳細的記載:“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顏氏謂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也。今其人身長九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年長性嚴,不足為意,三女孰能為之妻?’ 二女莫對,征在進曰:‘所制,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 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叔梁紇是仗著自己大夫的身份,強求顏氏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他,盡管小女兒顏征和叔梁紇年齡懸殊非常的大。因此,顏征對這一樁婚也是非常的不滿,可惜她必須得遵循父母之命,在自己很不情愿的情況下和叔梁紇結(jié)婚了。 在他們成婚之后,叔梁紇還拉著顏氏去尼丘山上祈禱,希望她能為自己生下兒子。不久之后,顏征為叔梁紇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孔子。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則記載為:“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這里的“野合”,指的是叔梁紇已經(jīng)過了正常娶妻納妾的年紀,而且和他的妻子顏氏的年齡懸殊過大,于情于理,都不符合禮制,主要是強調(diào)兩個人的婚姻太過草率,就像是鄉(xiāng)野之人的婚禮,因此司馬遷使用了“野合”兩個字。 在孔子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但他的母親一直沒有告訴孔子,他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孔子為了將自己的父母合葬,到處打聽,才得知了自己生父的名字和埋葬的地點,于是最后將自己的父母葬在了一起。 至于顏征為什么不告訴孔子他生父的信息,也可能就是因為她對這場婚姻心存芥蒂,而且受到叔梁紇正妻等人的歧視和侮辱。因此,帶著孔子到了魯國的國都獨自生活,從此遠離這個傷心之地。 參考資料:《史記》、《孔子編年》、《孔子家語》 |
|
來自: 無風(fēng)起念 > 《待分類》